回避型自洽的逻辑闭环(或许可以帮助伴侣更了解一些你的回避)
来自:六颗梅子
1.关于线上聊天聊着聊着就消失了 如果是对方先开启的话题且回避型还处于需要自我伪装以维系这段关系的阶段,回避型会坚持一下下地聊几个来回(一般出现在确认关系后的前期,持续时间大概半个月),但因为线上聊天对回避型来说真的很没有价值(回避型对聊天本身就无感,回避型的内心os:为什么要聊天呢?说一些没有意义的闲话有必要吗?有这个时间自己刷刷视频、看看书、睡睡觉、发发呆、想想事情不好吗?你的时间就这么需要浪费吗?你浪费你的,为什么拽上我陪着你浪费?),结果发现对方没有停止线上聊天的意思,回避型会在心里产生厌烦感(注意,是厌烦,不是压力感),选择消失来中断线上对话(回避型的内心os:真是糟糕的体验,我就当作需要忙所以没及时看到吧)。 2.关于线上大部分不回复或选择性回复 大概确认关系半个月后,回避型内心对于亲密关系的存在开始觉知,既然进入亲密关系了,就不需要伪装自己了。对方发来的信息对回避型而言没有回复价值了。 比如,对方在饭点问有没有吃饭,回避内心os:饭点当然吃饭了,这不是常识吗?人都要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这有什么问的必要吗?你不吃饭吗?这么平常的事儿有必要问吗?所以,回避选择无视,因为对方问了一个答案特别浅显的问题。 比如,对方问周末要不要约会,回避内心os:没到周末呢要怎么确定周末有没有时间呢?提前跟你定下来如果到时候我不想去了或者有其他事情出现了,那你是不是要有意见了?就算你说你不介意,我也不信,你怎么可能不介意?你明明期待周末约会,不然你不可能这么问的不是吗?所以,回避选择无视,因为回答不了。 比如,对方在下班后问回避在干什么,回避内心os:上班忙了一天都没有自己的时间,下班了才终于有自己的时间了,睡觉前的时间就这么短短几个小时而已,我看看电视电影综艺、刷刷视频、跟朋友聊聊天、去和朋友吃吃饭什么的,为什么要跟你说呢?我们都各自享受这段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好吗?而且,你这么问肯定是想跟我继续说话,那要说什么呢?如果说着说着你还是问一些没有价值的问题或提出我确定不下来的邀约,那又怎么办?所以,回避选择无视,因为不想回答。 比如,对方问为什么不回信息,回避内心os:不回就是不想回或者没法回,这有那么难理解吗?我用行为事实已经给你答案了,你再问是想要吵架吗?我真的很讨厌吵架。所以,回避选择无视,因为已经用行动回答你了。 比如,对方问什么时间到家,回避内心os:我回家的时候自然就到家了,有什么可问的呢?你这么问不就是觉得我回家的时间比你心里预期的时间晚吗?你是在变相表达不满。所以,回避选择无视,因为他认为你的问题背后暗涵指责。 在持续不回复了好几条信息后,回避型多少心里也会担心对方会不会因此而找自己大吵一架,所以会选择性地回复一两条,诈尸一下后再次消失,传递给对方“我很忙”的样子。 当然,也会有回避型真的很忙没来得及看到信息或当下忘了回信息,忙完后闲下来再看到的时候,内心os:你发的这些应该都过了好几个小时了,也就没必要回复了吧,看着也没什么重要的信息。 其实,很多伴侣会自己给回避型找理由,合理化回避型的那些表现,这在回避型看来,对方不因此而找事儿,关系还可以勉强继续。 3.关于鸽对方或说到做不到 回避内心os:我答应你的时候是想的,但是现在不想了。你也不想我带着不想的心情去勉强自己吧,所以,我不去或不做,对大家都好。 4.关于遇到矛盾就跑 回避内心os:既然出现矛盾了,那么我们肯定是观点不一样了,那观点层面都不一样了,还有继续的必要吗?即便是因误会而起,既然能产生误会,那就说明互不理解,那都不理解了,还有继续的必要吗?解释真的很烦,既然能产生需要解释的矛盾,解释也不一定有用。如果你要吵架了,那会影响我的情绪,我不想被影响,那还是跑吧。 5.关于断联消失 回避内心os:这段体验真的跟我想的不一样,及时停下对我更好,对你也好(回避断联的原因绝大多数在于不想影响自己,不是怕或者爱,单纯因为不想对自己产生过多影响,真的不是部分营销号里说的那样)。而且,对方肯定不愿意分开,说分开,对方也不一定会同意,那就干脆消失吧,这样才能达到不影响我自己的目的。 这里其实需要纠正一个观点,很多营销号对于回避状态的回避型对关系的态度有些模糊,其实,回避消失后是默认自己恢复单身的。 6.关于不回应对方的分享 回避内心os:你发过来的内容是以“分享”为目的还是以“聊天”为目的?分享的东西我看到了不就达到你“分享”的目的了吗?照片、视频这些分享我看到了,就满足了你“分享”给我的需求了,这个“分享”的过程就结束了,我为什么要回呢?如果你是以“聊天”为目的才发的这些东西,我看到这些东西根本不知道你到底要说什么,又怎么回呢?你的早安、晚安、饭图、趣事总发给我,你不觉得像是固定汇报工作给我吗?你不别扭吗?到了一个时间就会看到一些信息,这让我很别扭。 ……………… 回避型需求的爱并不多,因为回避型知道太多的被爱势必需要予以回馈(即便伴侣反复说不需要,回避型根本不相信的),所以,回避型内心不希望对方太爱了。 回避型在亲密关系里的需求并不稳定,他可能会羡慕焦虑型的热烈,也可能会羡慕安全型的真淡定,但也会觉得焦虑型太逼迫,觉得安全型太无趣。 回避型真的非常迷恋独处,对,是“迷恋”这个词,如果同空间内有其他人,回避型会很不舒服(焦虑、烦躁、想骂人、想赶走对方或自己干脆出去算了、生理恶心等),所以,回避型的婚姻状态大概率会与另一半分房睡或者分居。 回避型可以模仿爱,但不能理解爱,所以接受不了爱,不信任爱。单纯模仿,自然会很快厌烦。这也是短期高甜后直坠冰窟的原因。 回避型的常态就是冷漠、寡淡、自给自足,他们觉得被关心这件事很麻烦,自然也不愿意去关心别人。只不过伴侣会将这种常态称之为“回避”,这是两种认知体系碰撞后的产物。回避型并不是越爱就越回避,所谓的回避状态对回避型而言就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平常,跟爱或者不爱没有关系。而且,回避型能给的爱非常少,相当于其他依恋类型认知里“好感”的水平,但回避型觉得这种水平就是爱了,因为回避型不理解爱,不知道什么是爱。换句话说,回避型和其他依恋类型所认知的爱,不一样,有差异。 回避型天生有反骨的程度强于其他依恋类型,被要求后肯定就不想去做了。 回避型的伴侣很努力地不踩雷,和回避型在一起相对久一些,也不太可能真正走进回避型的心里,回避型早把自己的心锁了,钥匙也丢了,这也是他们也不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原因。听说过6、7年、20年的案例,都是如此。如果伴侣需求的是一段不那么深层的关系,那可以坚持,如果需要一段刻苦铭心、相互扶持的关系,那建议放弃。试想一下,用10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坚持也换不来对方为你打开心门,这结果,你可以接受吗? 恋爱到底怎么谈,没有准确答案和标准,所以,回避型非常强调适配,也极度看中自己在关系中是否舒适。如果说回避型在亲密关系方面遵循了原则,那就只有一条,“尽可能让自己保持舒适”。回避型本身可以觉知的感受、感觉就很少了,一旦它们出现,回避型自然非常关注、重视。 ……………… 以上可能可以给一些不理解回避型为何让人这么抓狂的人一些参考,回避型有自己的逻辑闭环,它们在回避型心里是自洽的、舒适的。只能说,不同依恋类型对待亲密关系的认知结构不同、水平不一,无好坏之分。 当然,上面这些回避型的想法是针对不渣的人而言,伴侣需要确认对方不是渣,对方的人品没问题,不要用“回避型”的概念来自我pua。亲密关系里首先要考虑人品,其次考虑依恋类型。
from 某hu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我又犯傻了! (momo)
- 帮我分析下!全网拉黑 (豆友7AqorfSYjU)
- 求助咨询|被疏离型回避男友断崖分手了,很难走出来,痛苦 (去你的烧仙草)
- 求助咨询|这是恐惧型回避吗?是的话我该怎么办? (想喝奶茶每一天)
- 经验分享|偷取安全依恋的技巧,告状 (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