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马”的发音由来
来自:稲城(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
读岑仲勉氏《从汉语拼音文字联系到周金铭的熟语》有得,氏曰: 火教经文称马为aspa,元音异位则为sapa,即汉语的驷马、《切韵》si ma,《论语》“驷不及舌”,犹云马不及舌,后世解为四马一乘,乃泥解字面之演变,非其初义。按马之开始驯养为家畜,据近人研究,在现时的亚塞尔拜疆共和国,其输至东方,当然要通过伊兰,如朝鲜语mar,日本语mori,都无非一音之转。 paddytown按:驷不及舌,今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可见如同葡萄、橐驼(骆驼)、淡葩菰(烟草)等等,原本都非中国土产,自然也不知道这些东西叫什麽,所以引进物产的同时,也引进了名物的叫法。所特异者在于,马的引入较古老,而夏商时期的中国话最纯粹,是强势的单音语,因此,通过伊朗语区传过来的拼音称谓,到了黄河流域转读为单音节的“马”。另外从来自西方的周朝起,“原汉语”就出现了拼音化的趋势,又因封域零碎,与戎族杂处,不可避免的使语音习惯更加西化;后来战国至汉朝我族努力使国语还原,但五胡乱华至于蒙元、满清,在北方东西流动的游牧民族一兴再兴,全面南侵、溶蚀了华夏语。宋朝以降,汉语俨然变成双音语,所以后来引进的物种几乎再没有单音了。
115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加入小组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重走滇西北茶马古道——征集马友 (楽创中心)
- 骑马经历的美丽回忆 (稲城)
- 蒙古骑法和蒙式鞍的所知一二。。 (稲城)
- 远东骑兵饲马法。。 (稲城)
- 马的生物学杂论 (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