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曾经感叹找个有所事事的人容易,找个无所事事的人难。 朋友说都不容易,果然他明白我说的真正的含义。
2023-1-24号周二大年初三晴(杭) 凌晨睡不着,去看了B站的周观鱼up,听他聊天半小时,很有意思,说话风趣喜欢。形象比较符合我的审美观,温文尔雅里带点些微羞涩,还兼有少年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看书时间被我零零碎碎切割了,明明可以大块大块。 这是我看书风格吧,或者说我适合一心二用,打断了思绪,继续连接起来,就是自然而然。
又该吃饭了,边吃边看b站周观鱼先生的聊天节目,感觉很对脾气,虽然有人反应他的视频感情投入太平淡,我恰恰喜欢原本的样子,那种一听就是经过训练的,比比皆是,而我不排斥也不喜欢。更喜欢这种原本的样子自然而然。
周观鱼先生说:“双脚离地不一定是腾飞!” 他聊天节目说过他纠正别人叫他老师,我以为他自谦不喜欢别人这样称呼他,于是改称周先生,于我就是敬仰他的中国文化底蕴。 今天才知道其实是有网友称他周老师,有人批评他说他并不是老师,需要纠正。我以为此言差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周先生当得起老师称呼,网络有些人太较真也太迂腐了。
摘抄:序,《庄子》对待美和丑的关系,如同对待有与无、是与非、大宇小等等关系一样,庄子认为它们彼此是不确定的。出自《山木》中所载逆旅小子的话,“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就反映了这一观点。这种认识实际上取消了美的质的规定性和美的客观性。 庄子在否定艺术美的同时,也发现和肯定了自然之没;在否定雕琢之美的同时,也发现和肯定了素朴之美;在否定五声五色的声色之美的同时,也发现和肯定了无声无色之美。
2023-1-25号周三初三(杭) 《荣格说潜意识与生存》看着看着,我觉得内心变化了,意识到所谓第六感强烈或者天蝎座预知能力,其实都是潜意识给自己灌输的,虽然一直并不对星座或者属相甚至宗教信仰有所依赖。
其实不然,看过的书籍和接触的影剧,务必会影响到自己的内心深处,有可能变成一种潜意识,还有本来天性加上教育和环境,给自己一种压力,承受了自己不一定想承受的却必须要承受的。
因此不满足,会逐渐变成一种潜意识隐藏,终有一天爆发回归原本的自我,不停地寻找自我,其实是出生的时代以及教育给自己的桎梏太过强烈,变成了自我一部分。
虽然如今过上了想要的生活方式,却还是会觉得是偷来的一样,因此会经常强烈的第六感让自己沾沾自喜,却另一方面觉得这份逍遥随时岌岌可危,我在寻找真正的自我,而不是情感支撑。
别人看到的包括自己看到的就是表象——好吧,分析而已,那又怎样?反正经济独立精神独立,又不痛苦其实也不困惑,就是胡思乱想而已,思绪本就有趣,我这里没有负面和正面,就是记录生活点滴而已。
昨晚梦境,清早忘记了,否则也试试解读下
就像荣格描述自己一样,我也好像自觉不自觉记录自己一切包括幻像,真正的意向必须摒弃情感而是看到内心的声音,表达分表象表达有说话、文字和影像、照片还有行为。深层次是内心的声音,这比较难,需要帮助,比如做瑜伽或者冥想,而我就是记录一切真实的胡思乱想,哪怕别人以为我是“疯子”或者“虚幻”。 我也评判不出真假也不在乎真假,就是记录自己。
我觉得今天有可能把剩下的用两天读完,因为兴趣盎然,今天读完有点太多了。还剩200页
螳螂想吃羊肉抓饭,说实话羊肉真膻,怀念新疆羊肉和牛肉了。凑合着吧,总比没得吃强。
早晨发发呆,下午看了场《流浪地球2》,一天就过去了,竟然没看书的时间,每当许愿关于书籍都做不到,以后不说了。 电影彩蛋不能错过,数字生命能永恒?那么人类还有存在的必要么?是否有一天现实真的计算机有了思想……国内拍摄的科幻天花板了,故事情节松散,爱情太假,女人被死亡,拔高父爱?场面宏大挺精彩看得过瘾,煽情的此起彼伏的抽咽声,鼓励给了五星。
2023-1-27周五晴(杭)
晴天真好!
坐在家里也不冷,即使并未在阳光下。
《长安十二时辰》32集,右相露出马脚太不谨慎,因此人权势滔天就过于狂妄嚣张,也许这也是人性。 本来他不至于犯低级错误,主要太想赢也过于自负,还有太瞧不起李必一介书生气十足。
还以为掌握了全局,没想到棋差一着,被李必使了一着大丈夫能屈能伸假意出卖太子,实则为了脱身亲身弹劾右相,翻了身。
看似右相不该如此大意,实则玩不过自己的贪欲。圣人又不是酒囊饭袋,不过为了自己的江山牺牲了一切,最终一定是大唐江山一定是衰败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圣人那时候的圣明已经在儿女情长里所剩无几了。
《摇摇晃晃的人间》看了20页,却没有太大共情,果然无待状态下太客观😂
准备工作做好后,忘记卤酱牛肉了,那么继续卤吧,晚点不怕,零点刚好结束,当做又一个大年三十守夜,顺便接着看《荣格说潜意识与生存》
一碟花生米一杯热牛奶,一本书,等着零点降临,很舒服。
然而热牛奶的微波炉触摸屏不灵了,非要螳螂帮忙才能搞定,好麻烦,自己能做的还是自己做最好,新买的微波炉啥时候到货呀?
总觉得今天卤酱牛肉差点什么,老汤放进去了,没忘记。那么到底差什么呢?掀起砂锅盖感觉差点颜色,老抽放了,忽然豁然开朗,差灵魂之物质——一勺郫县豆瓣酱和一勺黄豆酱,幸亏来得及,果然放了立刻味道就出来了,一丝香甜加酱味很足。
看了十几页《荣格说潜意识与生存》的内容感到有点茫然,都是有关宗教和人类起源还有死亡、天使魔鬼,而这些都是一个小女孩梦里梦到的,后来没多久小女孩死于传染病。荣格认为这些梦不可能是小女孩被灌输和看到的,而往往快死的老人才会有这种梦境,判断是预示她死亡前奏曲。 因此得出结论有可能集体无意识遗传人类本能(我理解荣格想表达的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2023-1-29号周日(杭)
零点的遐想
水流花静
萝卜等不及我去做汤,它的头上长出了萝卜秧。 那块红薯头上耷拉下来泛滥成一串串叶子, 五颜六色,像极了枫叶或者梧桐树叶。
种子与种子灵犀一闪,发芽绿色挂满窗前。 灵魂灰溜溜路过,透明的冰楞楞 穿过胸膛, 手麻木、冰冷冻成了热带鱼模样, 温暖化不开龟裂的纹路。
湖里的星星沉浸了眼睛,月亮笑弯了腰。 我在水里,透明、晶莹,眉毛白了 天空飘来蒲公英,欲乘风而去。 蒲公英落在手心里,展开变成了蝴蝶
梦里蝴蝶落了地!
晕,以为零点了,原来是个乌龙。
忽然明白,余秀华某些时候一样困在诗歌里。
荣格的书籍不适合快速看,今天忙碌一天,最终诗歌看完了,也算折中完成了一本书(不是特意)。
今天该做的事,做完了,现在空下来,喝茶看书了,露台上又一朵花要开,我想听花朵绽放的声音;如果夜晚还有星星,我想陪星星眨眼。
2023-1-31号周二晴(杭)
《荣格说潜意识与生存》,最后几讲了,意识到老读不完这本书,因为懒散和意志不够坚定,还有就是统筹时间不对。 因此决定读书放在清早,不能把希望放在晚上,晚上看剧比较好。 看书就像和不同思想的人聊天,只是他说他的你说你的。
荣格对女人穿裤子深恶痛绝,觉得有碍观瞻,还有对他那个时代各种晚礼服评价为枯燥无味透顶,毫无新意,寡廉鲜耻,好出风头,无事招摇,而且试图使两性间关系变得廉价而随意。他更喜欢印度女子的穿着,觉得她们服饰余韵袅袅,性味无穷深层意思是他觉得男女应该求异不求同。 有趣的荣格。
印度在荣格的描述里看似赞美,但是恰恰暴露了人口众多太贫穷的国家生存现状的残酷。 如果几十个人生活在一个小房子里,生存的考验会让你变成一个优雅态度柔和、张弛有度的人,你愿意么? 这种是极端环境的假面更多点吧?就像日本的鞠躬态度如出一辙,一如荣格的怀疑毕竟是人,不可能如此完美。当然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总有人坚韧的活成完全正面人物。
终于读完了《荣格说潜意识与生存》,这个月应该完成了常规读书量(四本)。
今天开始看《老子道德经注》太难了,比《老子》那个版本让我头大多了。注释如此多,啃得费力还得啃。这还是粗读过另一版本的结果?一看古文就晕乎乎。
读着读着,感觉尼采就是一个精力旺盛的疑问家,用反问的态度否定了很多哲学家的理论,也肯定了一些,我觉得他对柏拉图是推崇的,只言片语没有批评他还为他辩护,而对康德就是完全的批评了。包括叔本华他也是温和的批评了几句。
一月份看书其实是五本,记录四本,完成了预期,而影剧差得太远。说明花费时间在晃荡上太多,每天一部电影两集电视剧应该不是问题。
统筹下就可以了,不是负担。
《长安十二时辰》看了两集33-34集
2023-2-4号周六 阴(湖)
玩性最甚,这两天不看剧不看书,竟然没有内疚感?接纳完全的自己不是一句空话。
《长安十二时辰》36集,看到圣人说不会顾及太子,太子不甘心问了右相和他谁对大唐更有用?圣人对大声说:林相。太子快崩溃了,但是并没有交出右相罪证,而是求圣人放过老师。明智之举,太子太了解父亲,也许即使有罪证,圣人也不会理会,也说明太子心里有大义。
细节刻画不错,太子这个配角这个演员此环节演绎到位。
有可能,因为太子的求情,老师睡着了,圣人有了恻隐之情,把灯灭了,也许反而救了自己一命救了长安得老百姓?
吉司辰说:“跟聪明人说话,那就是舒服呀。”,由不得不笑出来,别人聪明恰巧衬托出他的蠢笨。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觉得值!”,毛顺国师说。 别说是否每个人想为自己选择负责,而是每个人能为自己选择负责的又有几个呢? 要不选择了担不起,要么无法选择,大多数人如此。 而毛顺用了一种极端手段来毁灭自己和无辜的百姓,只为了推翻大唐繁华的假象? 值么?希望他真的觉得值。就像很多自杀的人,等真正实施的时候大多会反悔,也许就由不得他了。
人还是太高看自己,低估了别人。
自古人性自私贪欲,不管兵和老百姓死活,上到圣人(皇帝)下到各层官府,即使有些圣人刚开始英明后期变得面目全非。 难道老了就该糊涂?
不论看书看剧只写感悟,不牵扯情绪,平静、温和,即使不悲不喜做不到,至少不杞人忧天。
人是需要信仰的,信仰不单单指宗教,是相信心里的美好可以实现为之而奋斗或者一种憧憬和希望。
豆瓣有人发了南京梅花和樱花,成都想推后去了,觉得春天是江南最好时节,杭州周边跑跑更好看。
“人哪,总要有点梦想在前面,才能活下去。”张小径在战场上如是说。 不管哪个朝代哪个时节,人都需要有敬畏和梦想,才能活得好。你想正面就正面了,这是支持人好好生活的动力。
“信仰,是你对一个人、一个道理的崇拜和信任,它让你知道自己是谁,让你忘了自己的缺陷,看见自己的价值,知道自己值得活着。信仰让你有力量,让你永不放弃。”《长安十二时辰》台词。
《长安十二时辰》到38集,让我深深感到《集结号》的悲哀。
2023-2-6号周一(杭)
你猜不透圣人的心思,看似尽在他掌握中,其实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多行不义必自毙,要不是无数个为了长安老百姓的义士,圣人早归西了。 看着《长安十二时辰》,恍惚中觉得自己也是活在其中,不停地选择,选择是最难的,承担反而不是,因为选择了结果就在那里,你承担起也好承担不起也好,由不得谁了。
命还是运?
《长安十二时辰》41集,明明知道没有好的结果,还是有人前赴后继的去牺牲,图什么呢?图信仰!
《长安十二时辰》里无名小卒为了信仰而死!在这个毫无信仰的世界里,离我们是如此遥远的崇高,不管信仰对还是错,他们死得其所和毫无畏惧,值得尊敬。
2023-2-7号周二阴天(杭)
《长安十二时辰》42集当圣人把第八团为国捐躯的士兵名字一一说出来,萧规泪流满面——感动是记得。 屏幕外我也泪流满面——今天是值得纪念的日子,老天给了精神满足,此生无憾。原来比爱情更震撼的还是精神。 是我一直寻找的那种至高无上的感觉,得失黯然失色,这一刻此生无憾。 何德何能?应验了那句,我不弃,自会来! 萧规不敢相信,圣人竟然记得那些默默无闻死去的士兵,何等的震惊?他要的从来不是圣人的命,要的是圣人的记得。
不愧是一国之主!
人生就是一部大戏,只是自知和不自知。幸运的是,我没活在混沌里,顺其自然的活着吧,生死不重要,得失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我只管负责自己舒服不舒服。
《长安十二时辰》最后两集,徐斌怀才不遇而生恨,竟然全然不顾长安老百姓死活,而设计了通天大案,环环相扣。但是无论他多么才华脑子多么厉害,因为人品问题是硬伤。 即使得不到重用也不能以老百姓生命为赌注,他就是一个赌徒。
徐宾不完全是为了自己一己之私,还有为朋友之出头,很义气,终究可恨之余又可悲。是圣人偏听偏信宠右相,长安表象繁华,内里烂透,终究没落了。
“你记住,无论一生迹遇如何,心中万不可蒙尘啊!”《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何老(原型贺知章)说给李必听的。
全部看完了48集《长安十二时辰》,听说檀琪跟张小敬走了——看到结尾原来没走。 明明两人都有情,檀琪却为了大义留在攻里了,不合理。但是别说电视剧了即使生活中不合理之事比比皆是。 也许好的爱情不一定是厮守。 就像真正至高无上的友谊到来的时候,心异常的平静,所有的精神支柱得到了支撑。亲情、爱情、友情一一就位。 缺憾不是遗憾,是自然的圆满。自然的都是有瑕疵的。 宁静,无法阐述的感觉,和宁静类似又更胜一筹,所有的苦和乐就为了这一刻的从内心升起的安宁。 在路上是自然的,想去就去了;在家里也是自然的,想呆就呆了。 真的呢,好的友谊自然而然的,即使想法不一样也是没有纠结那种沟通解决,相互理解,存同求异。 自己救赎了自己,仿佛立地成佛一样,宁静蔓延成一片蓝色大海。
感觉其实很私人化,自己舒服就对了,对方是否舒服应该对方负责,不管哪种亲密关系都该如此,这样就简单多了。 就像张小敬说她一定会跟我走啊,其实檀琪是爱他的,说了句“登徒子”,然后跟李必解释说,她要进宫陪着严太真了。 这部剧处理情感更像开放性,而且着墨不多,张小敬老拿檀琪开玩笑,却没有正式表白过,加上檀琪身份问题,结尾这样处理又算合理。
2023-2-9号周四阴(杭)
开始看《狂飙》网络里好评如潮,而豆瓣里总有冷静的声音,称这部剧有部分赞许中夹杂批评响起,我发给推荐我看的丫丫,她说:“我就是看个乐乐,谁想看电视还看个道理。”
也许大部分人就是看个乐乐,少部分人会思考,角度不同,各自选择后安好。
搞笑的,心理素质如此差一开局就吓死一个人,不知怎么贪污腐败的?真是贪欲大过命。
2023-2-10周五阴(杭)
《狂飙》1集,看到安欣出现瞬间他的满头白发,和有些沧桑却不该老的脸庞,我第一印象觉得他就是一个苦行僧似的人物,当然这个印象和无意间看过对他知言片语的评论有关。 总有些人活在自己理想和坚持中,虽然很轴却是必然。
安欣年轻时候的性格一看就是温和心软型估计还有点羞涩,容易共情,这样的人最后被社会毒打后变得轴,他的轴其实就是无人跟他一起坚持,满眼苍凉孤独感,不愿意连累任何人,前途一片黑暗,心中还保持火苗,不让自己坠入深渊。
《狂飙》2集,安欣和工作组领导一起吃肠粉,我也想吃。想起买过类似方便肠粉,明早蒸着吃。
《狂飙》2集看完了。
慧可:我自调心,何关汝事。周观鱼先生讲画石恪《二祖调心图》引出的典故。
旁边的印章是业余的,周老师把正统的放上一对比立见高下。不过业余的更灵动和写意。
孔子说:持满之道,抑而损之。(越接近完美,越得减少使之圆满的条件,达到平衡、和谐。)
2023-2-10号周六阴(杭)
《狂飙》3集。脑子是用来用的,智慧改变一切。高启强压制自己的恐惧,狐假虎威解决了弱势个体被霸凌的局面。虽然是赶鸭子上架,却出奇的管用。
也许这是高启强未来混黑的起点萌芽了。有时候蝴蝶扇下翅膀,就改变了世界轨迹。
多天没摸书,继续读《庄子》读了一遍内篇齐物论之一就头大,似是而非,古文太差,真想弃了不读,又不可能弃。硬着头皮读吧。 字典不离手,生字太多。
二十分钟才解决了齐物论之一。读《庄子》于我本身就是修行。需要耐住性子小生字,手机设置很多字找不到或者心不静看不到。总之需要磨炼自己。懂不懂还没轮到呢,能顺利阅读下去就不错。估计一个小时能读完齐物论就算厉害了,吸收多少无妨。
今天喝简单的柠檬、玫瑰、蜂蜜水,不泡茶了,没时间。还要抽时间给宠物投喂。
庄子的齐物论,阐述的是大道归一,万物一体论。所有的纷争来源于“成心”,本来人都是有本真之心的,后来受身体局限以及环境影响因而有了“成心”,他提出“莫若以明”,用空明之心换照万物达到自然而然。 他认为万物本一体,可以相互转换,就是否认是非、对错、好坏客观存在(这是译者翻译的)。 但是我觉得他并不是否认客观,因为所谓客观也是人为。只是觉得因为成心,造就了天下纷争,而美丑和是非本来就是以心为本,可以随意转换。一个地方一个规则,比如非洲以胖为美,他们就认为越胖越美。以此类推是非也是如此,成见比比皆是。
自然的就是一体的,所有纷争都来源于主观,既然一体根本没有客观,还有什么可以否认的呢? 我是不是把自己绕晕了?
我觉得读完庄子,我就不是逍遥游了,有可能我觉得万物都是存在的虚幻,那我更是虚幻,有可能是别人给我注入思想,活在几维空间,哈哈哈。有趣!
忒累了,休息一会去给宠物喂食,还有不多了。看完后还得去看朋友推荐的书画集,好忙呀,比上班还忙碌。
舒服的忙碌。
2023-2-15号晴(杭)
见缝插针迅速读完太宰治《逆行》之短篇“叶”,感觉断章,不连贯,甚至意识流?——果然是他把自己很多篇作品拼接而成,不过我喜欢似是而非的东西,似懂非懂,其实不需要懂,只需要体验那种奇妙。
2023-2-21号晴(新)
回家后忙着老妈的骨折手术,今天尘埃落定,老妈上午第一台手术(大概11:30分开始13:30)。同时做了左肘关节和左股骨粗隆手术,时长两个小时,全麻醒后下午3点推出来,老妈气色良好,四个小时后可以喝水,就活泼起来,六个小时可以吃饭就完全跟没事人一样,唯一就是不能碰左手肘。
因此有时间看书了,今天了看了《毛姆传 毛姆的秘密生活》毛姆十岁之前童年生活富裕被溺爱有恃无恐,后来妈妈去世后再后来父亲也去世,他的美好童年结束了。
看了会言情,兜兜转转的爱嗬 一种温意从未离开, 不是所有的爱会厮守,而爱就是爱 不会因为什么而失去。 不会撕心裂肺,在你需要的时候一直都在。
总是相信嗬,爱从未离开。
好几天没有看剧也没去B站看周观鱼先生的UP,今天有时间去看了他做的南宋马远的《十二水图》他搬运明朝书法家俞允文的赏析。 受一位一言难尽短暂豆邻影响,我喜欢上了周观鱼UP,观看视频后,认知改变,估计之后去博物馆、美术馆等参观会去听讲解了,以前就是闲晃走马观花浏览。 这期有欣赏水的各种形态波纹以及名人题字还有各种题跋,以及赏析,还是很受用。 特别喜欢这幅云舒浪卷,记忆有恋。
马远的《十二水图》确实还原了水的各种波纹自然景象,让我想起连着两天去水景公园只为了观看阳光下的波光粼粼,极致只内。
2023-2-23号周四(杭)
周观鱼UP解说宋元时期画家周东卿《鱼乐图》。 最近迷恋上画,欣赏画其实是可以恣意想象和理解,有些东西不需要懂或者不懂,就是想欣赏。 总有人和我一样就是喜欢看和听,艺术也好,音乐也好,不求甚解,却总有收获,点点滴滴沉淀到气质里,不是闪闪发光,是那种不一样的情怀。
2023-2-24号周五晴(新)
苏东坡在松风亭了悟禅机:人若放下执念,则处处可歇息。可以坐座右铭。
2023-2-25号周六(新)
看毛姆传记,毛姆一生丰富多彩,高于小说,如果拍成电影(不知是否?)绝对精彩至极。
他是一个双性恋者,他口吃,缘由是母亲在他八岁时候去世,没有母爱熏陶,加上父亲两年后去世,过早寄人篱下。
他很早就知道自己是双性恋,并且隐藏。他后来说:“我四分之三正常,只有四分之一同性恋——然而事实正相反。”
那个时代这样的人物,对性取向依然讳莫如深,毛姆还用了正常这个字眼,因此认知是所有事情的本质。他自己其实是觉得同性恋是不正常状态。
如今认知应该是性取向是正常的,不管异性、同性甚至双性恋,唯一不正常的是选择的生活方式,或者说只要不妨碍到公共利益和道德,应该都是个体权利。
李银河说只要符合:自愿、私密、成人这三个条件,这就不该被制裁、被剥夺。这是性权利的观念传达,而不是非要去做。
也就是说作为人你有权利选择做还是不做,但是不代表李银河鼓励你去做或者不做。
毛姆那个时代局限,让他一生对自己的真正的性取向讳莫如深。不过他算勇敢的,毕竟承认过双性恋。
读《庄子》易累也易悟,累因古文似懂非懂,即使看译注还是不会顺畅。友说看自己想看的书,累了不看吧。
而我恰恰累而乐,愿意看。第一遍粗读,给自己一个印象,精读在慢慢消化。
说白了,就是想读即使难啃。
累了,休息一会,一天只啃一章,没啥压力不压力,就是喜欢读而已。
我要原谅我的孤陋寡闻,一直喜欢那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一直也知道前句和鱼有关。但是好像没有和庄子联系在一起。
今天晚上不用去医院陪伴老妈,时间多了点,看了周观鱼先生的关于欧阳修的视频。《夷陵县至喜堂记》《峡州至喜亭记》,三部曲还有一部《丰乐亭记》早几天先看过了。
美
读庄子,更加明白自身局限,跳跃不出自己的认知不说,就连标榜自由,其实也是有局限的自由,不可能一点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确定的是可以拒绝一半不想做的事——真实的是运来了,也许还是守在命里,无法超脱。
之前遇事会情绪化,或者“作”,外因诱惑内因,归根结蒂还是自身不够理性,还是太看重外在,而不是内心。
而今不说内心平静无波,至少想要的和不要的,都不会那么容易如愿,却活得坦坦荡荡。成熟的享受喜怒哀乐,接受正面的,远离负面的人和物。
读书、看剧、行路皆修行,继续一如既往看见自己接受自己陪伴自己,这才是活着的意义,不能本末倒置,追寻虚无缥缈,我是照亮自己的星光,哪怕再暗淡,然而是光就会照亮别人。
😄
2023-2-28号周二(新)
虚无,感觉有两种意义,恰恰相反。 有时候我觉得虚无就是空无,虚无缥缈,会有被无意义淹没的瞬间;一种是道家忘怀一切的境界,无形体无智性,与大道合二为一。
很喜欢有关毛姆这本传记,仿佛发现了一个现实中朋友的身世细节一样好奇。 朋友不一定是现实中人,可以是虚构小说里的人物,也可以是历史里的人物,这样说来,不一定是双向奔赴,单向一样可以做朋友。
毛姆和昆德拉,一直是我喜欢的作家。有时间可以看看昆德拉的传记。喜欢他们作品,一定要知道他们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加理解作品。
在毛姆传里看到了弗拉门戈舞,立即想起那个昙花一现的人物,就像主背景里忽然出现了一个不该出现的影子似隐似现。
虽然很虚无缥缈,但是他确实存在片刻,每当回忆或者看到某个字眼甚至偶尔在豆瓣里闲逛时候,他就毫无例外的出现,各自叹息:可怜之人。
弗拉门戈舞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奔放而优美还有恣意的释放。也许我曾经也是或者一直是别人眼里的片刻,并不是所有人欣赏,却一定引起过偶尔的波澜。
不知是否有人明白,我不是在怀恋,而是在叙述,因此越来越不解释,懂是不需要解释的。
看书,有时候会恍惚,仿佛自己也是书里人物。耳边听着晕乎乎的英语歌曲,一会沉浸书里一会沉浸在歌里,很享受这样静怡时光。
也许一心三用,内心思绪翻飞,如蝴蝶上上下下,或许不是多愁善感,就是心里胡思乱想;眼里看着书和毛姆的年轻时代不期而遇;耳朵里倾听着动人的歌声——无法不享受。
毛姆传里面充满大量当时文字界名人,然而少有我熟悉的,一个越发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一个觉得名字盲是我短板。
毛姆和很多作家一样,学医出身。印象深刻书里说他接受助产士培训,并且得到产科主任医师的青睐给他留了一个职位。他在产科时期参与了六十三次接生,三个星期内。
很长时间不看书看剧,一点不觉得少啥,生活有趣各色各样。虽然还是会看书看剧。
想看了就看吧。
刚看完《庄子》外篇之“在宥”,更感觉庄子对自然而然的无为而为的推崇。 老妈要洗澡,她骨折后其他可以自理,唯独洗澡不方便,放下书,伺候老妈洗澡……她坐在客厅里沙发上看电视,我在旁守着饭桌继续喝茶。老爸再洗澡,各在其位。
刚看了B站周观鱼解说北宋刘永年的花阴玉兔图卷,更加直观欣赏到此画的蕴意。
南宋陈荣《九龙图》经过周观鱼先生解说后感觉气势磅礴
当初我承诺不会忘记的人,确实不会忘记,因为念旧和每当去B站看周观鱼UP,越看越喜欢,就会想起推荐之人。
也许当初自己确实经不起诱惑,必须删除。但是不妨碍对这个包裹严严实实的隐藏在网络里的人好奇心。
真实和虚幻,也许本就生活两面,这才是世界本身。记得他还给我分享了一个链接是专门欣赏名画的,不知是否还可以欣赏呢?
应该可以!虚拟相识一场(一个月),第一个如此契合之人又如此温柔以待,但是网络里过于契合本身就是演绎成分更大,吃一堑,长一智是我的美德。
真正的真实一定在现实里,没办法我是一个崇尚简单的浪漫的理性之人。
《庄子》的表达太啰嗦,不想摘抄,还是老子精炼,适合摘抄。其实就是自己懒散,一看庄子就怂了,找了借口而已。 虽然看得费力,还是执拗要看,不听朋友劝。
看的小说里,女主角是手控,看到男主角修长的手就心痒痒。我好像是音控。小说来源于生活。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