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读后小记

モモ酱

来自:モモ酱
2022-11-23 11:10:20 已编辑 浙江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モモ酱

    モモ酱 楼主 2022-11-26 00:54:54 浙江

    11.25 学会接纳困惑:困惑是学习过程中的有益部分。学习本来就是从困惑中摸索问题答案的过程,能够描述出来问题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只要发现了困扰你的东西是什么,那么你就离解答出来不远了。 (以下转自书友评论: 学习就像是走在埋满地雷的路上,只要知道雷在哪里就成功一半了,剩下的就是专注的把雷排干净。 在具体化问题的同时 也是分析问题。往往把问题具体到某个点的时候 问题就快要解决了。 能描绘出问题,发现困惑的原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但眼前的问题很容易让学习者望而却步,与答案和成功失之交臂。 面对困惑,我们要懂得珍惜和感激,因为困惑是接近解决问题的最后几步了,一方面告诉你离目标不远了 另一方面让你在解决问题的途中有了努力的目标与方向。 遇见问题去解决问题才能让这一阶段是成功的一半,如果遇到问题不去行动,那只能永远成为问题 这是一个重要点。无论是问题,还是方法都要能对其进行描述,才称得上掌握。 问题有时比答案更重要。发现问题,意味着必然会有个答案。而没有问题,就是没有后续的一切。 自己有这样的感受,刚接触一个行业时都不知道问什么,随着接触的时间长了,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而学到的也越多。) 拒绝拖延!“如果拖延,你就没有时间供专注模式稳扎稳打,只够走马观花地过上一遍。这样也会增加你的压力,因为你清楚自己必须完成一个很讨厌的任务。其中的神经模型会变得模糊黯淡、残缺不全,你的思维基础七零八落、摇摇欲坠。”

    身体在拖延,心在焦虑,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最后往往草草了事,没什么好结果。实在愚蠢至极!

    以后做事,先完成,再完善!

    “把明天要做的关键事项写下来。这种前期准备有助于你的发散模式开始预热思考明天如何完成那些任务。

    如果我们开始就用专注模式处理新的概念和陌生的问题,很容易止步不前。

    想要发掘新点子,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最初的专注,接着也需要给注意力放个假,让它从眼前的问题上溜开一会儿。

    想要解决问题,理解概念,你可能需要在不同的概念之间转换。最初的想法反而可能是误导。”

    “如果读过书之后还是弄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我会去谷歌搜索或者去看YouTube视频。这不是说书本或教授讲得不透彻,而是有时对概念稍有不同的表达阐释,可以让你的思维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激发思维的火花。”

  • モモ酱

    モモ酱 楼主 2023-06-12 17:44:57 浙江

    ①洗衣服时,少水多次地洗能洗得更干净,记忆同理,每日重复几次胜过一晚上重复20次。 ②缺觉不光不利于健康,也不利于学习和记忆! ③学习新概念时,必须在一天内再次复习,不然约等于白学。 ④批评使我们更优秀,不要害怕展示自己的作品。

  • モモ酱

    モモ酱 楼主 2023-06-15 22:25:52 浙江

    1️⃣专注的练习和重复是创造记忆痕迹的过程。 2️⃣构建组块的基本步骤: ①专注:消除干扰,专注于需组块的信息。 ②理解:整合信息,得出关键要义,打造框架,并寻找些问题进行自我测验。 ③获取背景信息:了解怎么用,在哪用,即知识迁移,从微观到宏观。 3️⃣多用提取练习(即回想学习材料)或自我测验代替不断重复阅读笔记或课本。 4️⃣每晚复盘时,先回想,再看原材料。

  • モモ酱

    モモ酱 楼主 2023-06-20 23:20:20 浙江

    ①及时回想和练习非常非常非常重要!!!!!(输入—整理—输出) ②外出散步——到书桌外的世界回忆材料。 ③用穿插学习法代替在同一问题上的过度学习。

  • モモ酱

    モモ酱 楼主 2023-06-24 11:08:34 浙江

    ①与其过度学习,不如穿插学习。 ②拖延症令人痛苦之处就是预感本身。对一项任务的恐惧会比这项任务本身消耗更多的时间和能量。 (决定:1️⃣合理安排学习时刻表,注意多学科穿插2️⃣睡前把手机扔到卧室外3️⃣去执行待办!立刻马上!4️⃣费曼学习法用起来。或许可以借助播客?)

  • モモ酱

    モモ酱 楼主 2023-06-25 16:13:29 浙江

    借助习惯的力量克服拖延: ①执行任务前先填饱肚子,七分饱 ②建立新信号(如:一下班就先运动) ③排除一切外界干扰(远离手机、食物等) ④适时奖励 ⑤信念的力量(在生活和工作区域摆放与理想未来相关的图片或物件,并自我暗示:梦想会实现的,好日子在后头) ⑥想要逃避时,通过关注执行的这个过程而非结果,以进入状态(例:只是做五道题,管它对错,先做) ⑦累了困了分神了,运动一下(仰卧起坐、开合跳……) ⑧定计划时,既要限制时长,还要进行计划量化(如:半小时看书30页)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411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