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曾厝垵
厦门左邻客栈(茶艺客栈 www.xmzuolin.com)
曾厝垵 信仰多元的村落 曾厝垵(zeng cuo an ): 也许世界上很少有这样一个村落,包容了如此多的风俗信仰:不仅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四种宗教齐全,更有厦门独有的、香火旺盛的民间圣妈崇拜,实在可算得上是极具代表性的闽南原生态自然村。 曾厝垵作为厦门港口城市的农村和渔村,在“村改居”之后,仍得天独厚拥有如此之多的历史遗存,也算一桩幸事。 四种宗教信仰齐聚 信众最多的应该是村口的福海宫与拥湖宫都侍奉闽南的保生大帝与妈祖林默娘,他们在此村有90%的信众,这个特点与闽南所有其他地方一样。每到节日,这里总是热闹非凡。靠在曾山边上的太清宫,也是供奉着保生大帝,门口的标志清楚地画着八卦。 启明寺以前是尼姑庵,解放前只有三个比丘尼,她们经常到村里串门走动,村民都很熟悉。如今,佛教正在这里蓬勃发展着。 基督教在该村至今留有遗迹,也有相当多的信众。去年,有来自台湾年迈的李牧师,他操着北方的安徽口音在圣诞节的前夕登陆曾厝垵,他摊开的双手,见证的老人们跟着说:“阿门”。 关于本村的伊斯兰教,并不太确定。只是有人认为,这个坟墓整体使用石头、石棺,墓碑上又没有文字,很像已经被论证的泉州伊斯兰圣墓。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 令人感动的圣妈崇拜 然而,曾厝垵最感动人的宗教遗迹是海边的“圣妈宫”。如果你经常从环岛路走过,你一定会对一座小型的宫庙产生好奇。是的,圣妈宫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算得上是曾厝垵的标志性建筑了。 曾厝垵的老人说,圣妈的信仰来源于海边的“漂客之茔”。圣妈宫里的“神”只是很平凡的姑娘,她或许是婚姻不幸,或许是守望、盼望梦中的南洋,也许是想去台湾,也有可能因为生活实在太艰难,所以她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早上出海讨鱼的渔民看见了她,就将她拖了回来,安葬在这个海边的地方。 经过了不知多少岁月,这些无家可归的外乡人和本地人,就由闽南当地的好心人招魂、办理殇事。他们由当时社会低层善良、无助的人晋级为至高无上的正神,成为苦难、草根阶层的保护神,开始保佑一方净土。 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二是圣妈的节日,这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戏班子唱戏长达一两个月,戏唱完了还会有播放电影。 曾厝垵的福海宫,据白礁慈济祖宫管委会出具的证明,始建于明朝,是白礁慈济宫的分灵宫,宫内祀奉保生大帝与妈祖林默娘。 多重文化的交织 它的多重文化、它的多种信仰,它的历史多变,以及它的城乡定位……总之,每当从它身旁路过时,都无法在脑海里快速地浮现出一个准确的词汇来形容它:是农村,还是城区,抑或是城乡结合部?似乎都不是。也许,这是一个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在某个时段的状态,是一个有过辉煌历史的乡村投影在这个时代的背影。也许在十年之后,它已经如同厦门其他片区一样,找不到原本的乡村气息了。 就在半个月前,曾厝垵片区已经被列入了改造范围,在它被变成一个社区之前,就让文字和图片来记录它现在展示给世人的一切吧。 如烟往事 历史上的曾厝垵一直是作为农村而存在的。那里的人们以打渔和出租房子为生。曾厝垵的村民“男渔女耕,男人出去打渔,女人留在家里耕田带孩子。 渔村的形成,大抵是因为依山傍海的缘故吧。背靠高山,面朝大海,渔村的日子一开始过得自由而惬意。明初,厦门城建起来之后,身处厦门港南部的曾厝垵也成了军事要冲。清代更是设水师驻守于此,辛亥革命后国民党的“海军航空处”和飞机场也在这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曾厝垵军事要塞的区位作用渐渐失去。 九十年代初,曾厝垵人还喜欢把抗日战争和两岸对峙时期的事情挂在嘴边。日本人从五通上岸后,对曾厝垵村进行残忍的屠杀,至今仍是老人们心头的抹不去的痛苦回忆。而两岸对峙时期的故事,则显得有些无厘头:农民在海边劳作,冷不防地有颗炸弹飞过来,停在脚边,幸运的便逃过一劫,如果运气不好,就“壮烈牺牲”了。虽然离奇,但从曾厝垵人的嘴里说出来,又是千真万确的。 曾厝垵的奇闻绝不都是沉重的,1929年,曾厝垵飞机场曾迎接了“中国第一个单人驾机飞越欧亚大陆的飞行员陈文麟飞机的降落。陈文麟的“厦门号”飞机从伦敦起飞,途径欧亚十几个国家,行程1.5万多公里,在5月12日飞抵厦门。当年这个事件,成为海内外媒体的热谈,更别说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曾厝垵村民。 叹岁月如歌,往事如烟,这里的一切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今,曾厝垵被列入城区改造范围,规划建设成为厦门东南海滨的文教、疗养、旅游、居住区,建设安置房、片区市政道路、公建配套、集中绿化景观等。而曾厝垵的自然村岁月,只能留在人们的回忆里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曾厝垵的朋友快举手!! (💭Doris)
- 七月份收义工的老板有吗 (珟楉)
- 七月份厦门有招义工的老板吗 (豆友cD3CpXVDNY)
- 招聘启事 民宿管家 (。)
- 义工有要的人吗? (博博博博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