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普通人的空虚与沉沦--《米尼》
来自:泰美斯小姐(泰美斯小姐)
王安忆著
一个普通的上海女知青米尼,在回乡的船上,偶然结识了同样普通的上海男孩阿康。其实他们原本可以只是偶然碰到只有同车一路的短暂缘分,但是米尼的主动与阿康的不拒绝却使得两人在下车后又一次重逢。两人都有点幽默的本领在身上,都有一股子“无所事事”的尽头,都不知道何为爱如何爱人爱己。米尼在日后总会问阿康,“你为什么不从临淮关上车呢”,阿康每次都会说“我们要在蚌埠玩一天”。有时候,米尼觉得阿康从临淮关上车是一件幸事,有时候,米尼觉得阿康不从临淮关上车是一件不幸的事儿。觉得幸和不幸的时候是一样多的。
机械工程专科院校毕业的阿康作为家中的独子,有爱他的父母,自身拥有在人群中较为拔萃的外形,但却从小喜欢耍小聪明,喜欢恶作剧捉弄老师和同学。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吃粉笔灰的(意思是文化人,都有教书的经历),也同世间大多数的父母一样,从小对阿康报以厚望,希望他好好学习成家立业,学的一门手艺养家糊口,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和父母过上体面的生活。但世上之事十有八九不如人意,阿康并没有在父亲的敦促下好好学习,空有一身小聪明却没有用到正途上,他认为自己的家庭、自己生长的经历和环境是苍白的无趣的,是被他掌握的透透的一切,他看不上勤劳努力,也由于日渐散漫的性子,最终也无法踏踏实实的过脚踏实地的日子,他在偶然的机会迷上了盗窃,并一度认为偷盗能给他无聊的日子带来一丝乐趣,偷盗的本领能给他聪明机智的天性上予以印证。
米尼的父母在她小时候就去香港做生意了,将包括米尼在内的三个孩子(还有她的哥哥、姐姐)交给她的阿婆照顾,提供家用的同时并没有给予孩子们应有的关心和指导。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米尼行事作风性格活泼大胆固执,她太渴望有个自己的家,有个像邻居“小芳爸爸”一样的父亲,有个像“小芳爸爸”一样的男人能够照顾她爱他,和她过正常人家的日子。
和米尼在一起几天,阿康就因盗窃被判入狱三年。米尼大着肚子住到了阿康家里,终日里和他的父母朝夕相处。毫无感情基础的三个人自然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阿康的父母瞧不上这个主动送上门的儿媳妇,也瞧不上她没有办理什么结婚登记就怀孕生子的行为,一开始还看在米尼肚子里的孩子是他们家血脉的份上,提供吃住给米尼,但经过婆媳之间不断的争吵,最后婆婆也不再提供家用给她们母子,米尼娘家的阿婆也不再继续提供家用。为了生存,米尼也走上了扒窃之路,并且为自己从没有失手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三年后阿康出狱,米尼带着儿子查理去接他,一家人仍然要面临解决对抗家常平淡日子的乏味和无聊的问题,牢狱改造也好,长辈规劝也好,并没有使得这两口子发生本质性变化。慢慢的,他们也不满足于工厂里的规律打工生活,重新开始偷盗,阿康也变成了一名皮条客,整日周旋在各大莺莺燕燕的场所,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米尼也时不时继续扒窃,并在阿康的引诱下,开始卖淫挣钱。直到二人最终被抓。文中其实对他们的儿子查理也有颇多的描述,他从小就是个聪明的孩子,懂得看大人的脸色,是个小机灵鬼。但生长的环境不对,从小跟着父母学粗口,辱骂父母更是不在话下,觉得自己的小聪明是超越无能的父母的,年幼的孩子在还不知道什么是正常的三观时,就被塑造了歪路扭曲的三观。直到最后也学着自己的父亲做了一名眼里只有钱的皮条客。
米尼的邻居“小芳爸爸”说过,“人来这世界上走一遭,就好比一个人独身走夜路,路呢,并不是好好的一条一直到底的路,有许多岔口。上错一个岔口,就会走到完全不同的地方。走了一夜,天亮了,四周一看,一切都清清楚楚,可是即使发现错了,也来不及回头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由得在想,如果米尼的阿婆负责一点,如果小芳爸爸再多管点闲事,如果米尼的父母能够偶尔写信回来关心下孩子们的学业和品行,如果米尼的父母能够叮嘱孩子们好好学习到时候一起去香港,如果米尼的家里能够像寻常人家一样多点温馨和爱,那么米尼是不是也能像当初一起回上海的其他小伙伴一样,和阿康只有一个船程的缘分,下了船大家就都朝着自己的那条大路走去,而不是走错了这个岔路。
阿康和米尼两个人都是空虚的,他们没有世俗意义上那么多的挂念,也不想受到世俗那么多的约束,他们做事情只考虑自己或者优先考虑自己,将最原始的人性中的自私展露的淋漓尽致。但空虚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东西,它无影无形,总会环绕在你的左右,伺机吞噬我们侵蚀我们。时间过的太快了,选择了沉沦,那就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独行的路上,选择和谁同行,实在是太需要慎重的事情。
【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总会不自觉的想起吴彦祖和张静初演的那部《门徒》,在电影结尾,卧底警察阿力在看到昆哥和阿芬惨死后,仿佛也陷入了无底的空虚中。电影画外音响起,到底是毒品恐怖,还是空虚恐怖?导演还是温暖的,最后镜头里出现的小女孩拯救了马上要掉下去的阿力。】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空虚里找到自己的“挂念和不舍”。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关于我的“觉醒体验” (叙事通勤族)
- 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 (RY)
-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赋予物品以意义的同时也是在重构记忆... (叙事通勤族)
-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从“礼”到“礼法” (叙事通勤族)
- 《马可瓦尔多》:人始终大于生存的困境 (叙事通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