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技巧|如何用手持奶泡棒&星粒三制作奶泡绵密的拉花
明月何皎皎
在网上刷到很多视频教程,很多博主说看状态看状态,注意观察比较,但是又没有给具体的参考图,初学者真的会很迷茫。
摸索了一个月,我终于能稳定打出顺滑绵密的奶泡啦!所以想把整个过程和细节都拍照记录下来给跟我一样困惑的朋友做个参考!
——————————
首先是牛奶要加热,加热会让奶泡更稳定。
1.加热到什么程度?
不需要煮沸。温热,微微烫手。壁上有凝结的小水珠。(我用的是小的电陶炉)
2.为什么要处理奶皮?怎么处理?
微烫的奶放凉会结奶皮,即使是很薄的奶皮,打发的时候可能会缠在搅拌头上很难清理,碎片可能会浮在拉花上很难看。
加热后离火等一会儿,奶皮结好后就可以用雕花针的小勺子轻松挑起来了!(如下图所示)(放久一点点让奶皮结厚一点会更好挑)(愿意的话用手捏起来也是可以的!)

——————————
等牛奶结奶皮的一分钟可以处理咖啡液。
因为我用的是星粒三所以出液通常会有大的泡泡,如果不戳掉,奶泡再绵密,最终出图液面上还是会有很多泡泡的。

戳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泡泡会躲在油脂下面跑来跑去,怎么也戳不破。这时有两个技巧:
1.每戳一个都用纸巾擦一擦针头。
2.把杯子打斜,让泡泡挂在杯壁上,这时大部分油脂/水分会流走,泡泡就能轻易戳破啦!

——————————
下面就是关键的打发环节!(bushi
让我再唠叨两句关于奶泡棒的。🥺
1.两圈的比一圈的打发效率高一些。

2.全程选择最低速档,这会让你的打发过程更可控。过快的速度只会增加打绵过程进气的可能。

——————————
这次是真的开始讲打发了!🥹
首先是进气,搅拌棒是斜着插入液面的。搅拌头放在中间位置。
最直观的是进气的时候是能看到金属圈稍微露出来的。(如下图)气体是从这个洞里卷进去的。
注意:几秒就好!进气宜少不宜多,因为觉得不够可以再重复进气打绵,太多了就真的只能打出加厚奶泡了。

进气完了就开始打绵。
打绵一定要把奶泡棒斜着插入液面!因为垂直插入是很容易在中心形成进气孔的。
保持像下图这样中心有一个小圈圈、圈外液面快速旋转的状态是最好的。这个过程你会看到大泡泡逐渐被卷入中心然后消失。

——————————
下面说说为什么保持上图的状态是最好的。
实际上最理想的打绵状态是像下图这样,整个液面围绕着中心转动形成一个圆锥的侧面。

然而,由于手持奶泡器的轴心是晃动,这种状态的下一秒往往就是形成一个进气孔。

像上图这样的情况出现小孔就是打绵过程进气了。
但如果搅拌头太靠边,肉眼可见液面转动缓慢,就无法把表面大气泡卷入进行打绵。

——————————
打发好后液面应该是下图这样,肉眼看没有大小不一的气泡的。可晃动。轻轻震一下也不会有大泡泡浮上来。

如果像下图这样停下来有大小不一的泡泡就是还要继续打绵。

我的习惯是把搅拌器停下来以后,悬空,再开启转一转,方便清洗。转下来的奶泡如果堆在液面上迟迟不能恢复成平面就是打厚了。

打厚了也没关系因为还要倒缸的。(所以说进气进多了也没关系?🤔)
——————————
然后是倒缸增加奶泡的流动性。
(手持奶泡器打出来的奶泡很容易「打太厚」和「分层」,这两个问题都可以通过倒缸解决。)
分层太严重,像放太久的奶盖一样,可以多倒几遍缸,如果是刚打好的奶泡只倒一遍就好了,因为倒缸也会有形成大气泡的风险。
想要避免倒缸大气泡,就要让奶泡顺着杯壁滑入拉花缸。

倒的时候前面是像牛奶一样顺畅地流动的,到最后剩下的奶泡就会开始在原来的缸里堆积。当你感觉液体部分流完了,原来缸里只剩奶泡了,这时「再加一点点奶泡」,是刚好的。
剩下的奶泡就留在原来的缸里就好。(打太厚的问题解决✔)

——————————
很多人喜欢在拉花缸里晃一晃让奶泡更顺滑。需要注意的是晃动的时候应该把拉花缸斜放,使液面避开拉花缸嘴(如下图所示),不然也会在晃动的过程产生大气泡。


——————————
个人感觉顺滑绵密的奶泡是拉奶成功的大前提!
最后放上楼主琢磨了大半个月的成果!共勉!

冬天真是适合喝拿铁的季节啊。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办公室咖啡制作记录👩🏻🏫 (Mobius_D)
- 咖啡豆品鉴|山姆新品:玫瑰红茶瑰夏挂耳 (活的就是个过程)
- 让我看看你们喝咖啡都吃什么呗 (佩德罗灬十四)
- 冲着云南咖啡买的,但锅灰水感 (Jing)
- 咖啡搭子 (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