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区分being和existence就无法理解罗洛·梅中文版
来自:吴庆沟通分析(被看到,很重要)
比如我们来看《存在: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新方向》第二章开头第一段。
“存在治疗的根本贡献在于它将人理解为是存在。它并不否认动力的效度以及关于特定行为模式的研究有其恰当的位置。但是它坚持认为,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名称来称呼它们,驱力或动力都只能在我们所论述的个体存在的结构这一背景中进行理解。因此,存在分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关注本体论,即存在的科学,以及此在,即坐在心理治疗者对面的这个特定存在的存在。 ”
是不是很晕?“存在治疗”“存在”“个体存在的结构”“本体论”“存在的科学”“特定存在的存在”???
让我们来看看原文
“THE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 of existential therapy is its understanding of man as being. It does not deny the validity of dynamisms and the study of specific behavior patterns in their rightful places. But it holds that drives or dynamisms, by whatever name one calls them, can be understood only in the context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person we are dealing with.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 of existential analysis is, thus, that it is concerned with ontology, the science of being, and with Dasein, the existence of this particular being sitting opposite the psychotherapist.”
这样,我们标注一下原文就是这样
“存在(existential)治疗的根本贡献在于它将人理解为是存在(being)。它并不否认动力的效度以及关于特定行为模式的研究有其恰当的位置。但是它坚持认为,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名称来称呼它们,驱力或动力都只能在我们所论述的个体存在(existence)的结构这一背景中进行理解。因此,存在 (existential) 分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关注本体论( ontology ),即存在( being )的科学,以及此在( Dasein ),即坐在心理治疗者对面的这个特定存在 ( being ) 的存在( existence )。 ”
是不是感觉,这样和你之前的理解(如果能有任何理解的话)完全不一样了!!!
关于being的翻译问题,历来是中国哲学界的一个大问题。
being本来就是“系动词”be的现在分词形式,直译就是“是”。以前大家不理解“是”为什么重要,就把being理解为“ 存在 ”。然后一转到存在主义的语境下, existence 翻译成存在,being也翻译成存在,大家就都晕掉。(估计译者晕得少一点,因为他自己知道原文)
整个中国哲学界都在经历一个对being的理解,从“存在”到“是”的转变。可见王路《一“是”到底论》,萧诗美《“是”的哲学研究》。
同时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还有另一个译本《是与时》
在新的理解下,我们再来看看原文
“ 存在治疗的根本贡献在于它将人理解为是。它并不否认动力的效度以及关于特定行为模式的研究有其恰当的位置。但是它坚持认为,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名称来称呼它们,驱力或动力都只能在我们所论述的个体存在的结构这一背景中进行理解。因此,存在分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关注是态学,即是的科学,以及此是,即坐在心理治疗者对面的这个特定之是的存在。 ”
是不是理解几乎完全不一样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存在主义心理咨询师-一则群邀请 (Icey)
-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学习研讨小组】招募 (吴庆沟通分析)
- 存在主义(又译“生存主义”)心理治疗的核心是“是”,而不... (吴庆沟通分析)
- 《存在》第二章 存在心理治疗的贡献——根据《是与时》修订 (吴庆沟通分析)
- love and will英文版有要一起读的吗? (小世界j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