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沈丰英
Whoever
杜丽娘传承谱系:全福班尤彩云、钱宝卿—传字辈姚传芗—继字辈张继青—青春版沈丰英
张继青:我很开心,我看到学生演得这么好,等于我的艺术生命还在舞台上延续。(视频《他们在岛屿写作:白先勇—姹紫嫣红开遍》)
胡斌:(剧组)选取了七位生旦演员作为杜丽娘和柳梦梅的候选人。……剧组为这些青年演员组织了三个月的集训。……经过整整九十多天的“魔鬼训练”……剧组举行了评审会。沈丰英和俞玖林因为在《幽媾》中默契、出色的表现,得到了专家们一致的认可,最后确定二位为主角,出演《青春版牡丹亭》。(《“青春”作伴,“魔鬼”集训》,《上海戏剧》)
吴新雷:青春版《牡丹亭》…把老一代“传”字辈南昆正宗的演唱艺术传承了下来,维护了昆曲剧艺“正宗、正统、正派”的风格。
两位主角沈丰英(饰杜丽娘)、俞玖林(饰柳梦梅),由于得到名师张继青和汪世瑜的悉心教导,再加上经历了几年舞台实践的磨砺,演艺大进,已双双荣获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当今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吴新雷:主演沈丰英、俞玖林和沈国芳等都有钻研精神,肯继续不断地下苦功。在做功和唱功两方面没有辜负师傅的悉心教导。例如沈丰英的演唱,得到张继青老师的真传。我注意到她在《写真》中唱[雁过声]“轻绡,把镜儿擘掠”和《离魂》中唱[集贤宾]“海天愁,问冰蟾何处涌”等曲,韵味酷似张老师的唱口,真正是“传”字辈南昆正宗的正统传授。(致白先勇信函)
周秦:青春版《牡丹亭》在圣塔·巴巴拉上演。有位老夫人坐在第一排,边看边伤心地抽泣,她是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学院英语系主任……在演出结束后的答谢宴会上,她坚持要坐在“杜丽娘”身边。她好奇地打量着身边这位靓丽苗条的中国姑娘,并且通过翻译屡屡发问:……西方歌唱家的腰带可以把你缠上三圈,你凭什么唱出如此柔和动人的高音来?
沈丰英的启蒙老师柳继雁是早年与张继青齐名的苏昆“继字辈”著名演员,在柳老师的指导下,她学习了苏剧《醉归》、《合钵》,昆曲《牡丹亭·惊梦》、《玉簪记·琴挑》等功底戏。学校特聘的另一位老师是江苏省昆剧院著名昆旦演员、梅花奖获得者胡锦芳,沈丰英跟胡老师学习了她的拿手戏《题曲》。在校四年,沈丰英学戏不多,只是在名师指点下苦练基本功,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唱念做表基础和文化基础。1998 年,苏州昆剧团重排本戏《十五贯》,沈丰英有幸被选拔参与,饰演戏中苏戌娟一角,从而提前结束了学生生活,成为一名专业昆曲演员。……(以)《长生殿·定情》参加 2000 年在苏州举办的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还获得了表演奖。
整整 3 个月 90 多天,沈丰英他们是这样度过的:晨 7 点起练早功,内容包括开肩、下腰、拉腿等;9 点开始形训课,内容有剑舞、水袖、台步、圆场等。下午有唱念课,讲求字声、音准、音色和情感;以及排练课,由汪世瑜老师教《幽媾》、《偷诗》,张继青老师教《写真》、《离魂》。全天课程一般 5 点结束,视教学进度需要,有时晚上还须加课。“魔鬼训练”致使沈丰英发生了几乎脱胎换骨蜕变:身体强健了,精神振作了,唱念规范了,身段边式了。在基训考核评审会上,她和俞玖林合作试演的《幽媾》,唱演优美,配合默契,受到白先勇、汪世瑜、张继青和专家组成员的一致好评。沈丰英由此而正式当选青春版《牡丹亭》女主角杜丽娘的扮演者。
唱列四功之首,是昆曲表演的第一要素。唱得不好,整个舞台展现就失去了基础。尤其是《寻梦》一出,杜丽娘连唱七个曲牌,唱功要求很高。张继青老师树立的典范在前,这对沈丰英来说既是动力又是压力,她必须在师法张老师同时唱出自己的特色。在舞台实践中,沈丰英着重注意了层次感,即依据剧中杜丽娘情绪的逐步推演,处理演唱的音色、音量和情感变化。如首曲【懒画眉】,表现杜丽娘悄然来到花园,寻觅那段逝去的好梦。沈丰英试图传达一种恬静的意境,随着伴奏的一缕洞箫,尽力唱得清纯平缓。次曲【忒忒令】描写园中景色,须要用身段、眼神配合歌唱绘景传情。沈丰英注意步态的轻盈和节奏的控制,以载歌载舞的表演引领观众走进杜丽娘甜美的同忆。第三支【嘉庆子】、第四支【尹令】和第五支【豆叶黄】,回忆梦中幽会情形。沈丰英把它理解为《惊梦》中杜丽娘和柳梦梅幕后场景的间接再现,因此虽说只有一人在场,却要通过演唱表现出俩人的感觉。第六支【玉交枝】表现杜丽娘的神思恍惚:情人时隐时现,缥缈不定,猛然回过神来,才发现梦境终不可寻,于是心中充满伤感。末曲【江儿水】写杜丽娘回归现实,爱情随春梦破灭无痕,不觉悲从中来。沈丰英认为演唱此曲要贯注深情,表达出以身殉情的理想追求。
传统昆曲表演艺术的最高典范是“苏州风范”。由于这一典范形成于昆曲戏场鼎盛的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故又称为“乾嘉传统”。……从乾嘉间集秀班首倡者金德辉,到名列“同光名伶十三绝”的朱莲芬,到光绪年间“昆班中咸推第一”的周凤林,到“传字辈”著名旦角艺人朱传茗,直到当今“张继青,以《牡丹亭》杜丽娘一角为观照点,“姑苏风范”传承之迹历历可数。面对当今的观众市场,青春版《牡丹亭》在坚守传统矩度的前提下,强调唯美的艺术追求。在这里,“重艺不重色”被合理延展为“重艺又重色”,“宁穿破不穿错”也顺势翻新为“既穿对又穿美”。就总体而言,以青春版《牡丹亭》为标帜的“姑苏风范”的现代延展正博得越来越多的理解、支持和喝彩声,成绩可喜,后势可期。(《姑苏风范的现代延展—记优秀青年演员沈丰英》)
沈家庄:昆曲旦角唱腔主调风格为婉转柔媚,这不仅与西方歌剧的咏叹调大异其趣,跟我国其他剧种行腔不同,与京剧的青衣、越剧花旦行腔,在略同中,也有大异。昆曲的唱腔之美,正是表现在这种一唱三叹,丝丝入扣,如丝如缕,从肺腑汩汩流出的柔美清越。沈丰英准确把握昆曲的这一唱腔特点,加上她天生音质超妙,清纯柔脆,音域宽舒,高音有超乎寻常的穿透力,低音却能够在最低音域平稳地盘旋拉长,拉长后仍然清亮如丝平稳舒展,余音袅袅不绝,臻入化境… … 依承张继青老师的言传身教,加上自己对杜丽娘的身世、经历、心理、情绪以及行为方式和思维特点的深至入骨的把握,对于剧中人物理解后的自我演绎和性格重现—杜丽娘“还魂”了 !真正地还魂了—被沈丰英用生命的演绎还魂在中国与世界的舞台上!
……沈丰英的演唱抑扬顿挫,索纤牵结,“吐字、过腔、收音、停声”均能“依腔、贴调”,与杜丽娘的人物身份和情感性格十分吻合。她真正把握了“水磨调”的本色唱法,加上又天生一幅清润婉转的昆腔嗓子,并注意平、上、去、入的咬字协婉和发音的头、腹、尾韵之毕匀,所以无论是唱腔还是念白都给人以“启口轻圆,收音纯细”的地道“水磨调”的昆腔音乐美感享受。
沈丰英的演唱的确能够把观众引入到一个超妙的艺术意境。如第三折《惊梦》“好姐姐”一曲,“沥沥莺声溜的圆”的“沥沥”二字,停声收音作两次顿挫,由吴地方音出之,别饶佳趣。诸如此类声腔在《牡丹亭》整本剧沈丰英饰杜丽娘的唱腔中随处可闻。又如唱腔中表关联的“则”,表承接的“便”,表疑问的“怎”等虚字,在其行腔过程中也都得到流转婉折的完美交待,而且具有一种特别的“沈丰英式”的拗折顿挫发声的韵致,颇堪回味。这种“沈丰英式”的昆曲润腔方式,甚合汤显祖当年创作《牡丹亭) 在声律方面的追求。(〈心血浇灌牡丹红—沈丰英昆曲表演艺术魅力及成因初探》)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沈芳卿相册,静候友人围观 (十二月的玫瑰)
- 评价沈丰英 (Whoever)
- 评价沈丰英 (Whoever)
- 沈丰英:论昆曲演员的文化修养 (Whoever)
- 沈丰英自己的话 (Who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