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对infp成长的些许思考
来自:24601
以下说法仅代表个人狭隘的一些想法,并非强调所有的infp都会有此经历与感受,如无意冒犯到,还请原谅
infp在早期阶段为了适应权威(通常是自己的父母),往往是在压抑真实自我的状态下度过的。这个阶段的infp乖巧懂事,不惹是生非,学习成绩也通常优异,也就是很多人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 我将这一状态看做infp成长的盲目阶段。这一阶段的infp会将自我完全的嫁接到权威者的意志之上(通常是无意识的,被动的),对真实自我的压抑让infp在表面上能更好的融入现实的环境,他们很少犯错,很少会做出格的事情,这样不对,这样不好,爸爸会生气的,老师会责怪的,否定式的思维在这个阶段就已深深地刻进了他们的潜意识里,这在保护他们的同时,也让他们的真实自我进一步的被压抑了下来。这个阶段虽然盲目,但其实并不痛苦,甚至可能是享受的,因为盲目意味着有一个目标可以让他们盲目,不论这个目标是什么,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都不重要,他们只要乖乖按照权威说的去做并且最好将这一目标当做自己的目标去完成就可以了,这一行为方式在客观上也让他们收获了很多,盲目阶段的他们无需思考和判断,只需要跟随和遵守就可以为他们赢得周围人的称赞和优于身边绝大多数人的成绩。 由于对真实自我的压抑,盲目阶段的infp对权威通常是一种顺从与迎合的态度,他们很少主动表达自己,他们害怕犯错,会用“好孩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来自他人的批评,他们敏感而易伤,而对于夸奖,则会抱有有一种非理性的审慎态度。他们很少肯定自己,即使已经做的比身边绝大多数孩子好了,却依然会表现出一种不属于这一阶段孩子所特有的“谦虚”。“大人”与“孩子”对他们而言处于两个不同的世界,他们是处于“孩子”所在的世界的,这是他们所有快乐的来源,“大人”的世界他们并不感兴趣,他们很少进入“大人”的世界,在他们的意识里,孩子就应该做孩子该做的事,大人的事他们不应该操心,也没必要操心。“大人”是权威与未知的象征,而“孩子”则代表自由与安全。他们喜欢自己“孩子”的身份,这是他们真实快乐的来源,但为了维持这一快乐,他们又不得不去顺从来自权威的期待与要求,他们很清楚(无意识的),无法让权威满意的话,他们也便无法获得自由,所以,为了维持自己的自由,他们不得不献出自己的自由。infp身心的割裂大多也源此而起,他们既是很多成年人眼中的好孩子,也是玩伴身边的小顽童。他们即是品学兼优的优等生,也是调皮捣蛋的淘气鬼。他们既羞涩内敛,又随性不羁。既不善言辞,又天马行空。既成熟懂事,又天真幼稚。这两股截然不同的力量在他们身上和谐地共处着,只是这一切的达成并非毫无代价,对自我的压抑,最终会让他们艰难维持的和谐土崩瓦解。 即使如此,童年依然是很多infp最怀念的阶段,以至于很多infp即使已经成年也依然会想要重回那个他记忆里的无忧无虑的童年。 只是这个阶段最终是有时限的,随着自我的觉醒和外在权威的相对衰弱,那个长期被压抑的真实自我便开始寻求表达,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长期被压抑的事实,他们开始激烈的反抗一切权威,这种激烈会在意识的层面不断加强,并通过无意识的方式表达出来。长期的压抑让他们对自由变得无比渴望,他们反感一切强加在他们身上的束缚,尤其是对他们自由意志的横加干预,与权威之间的冲突也会在这个阶段变得愈发激烈,他们渴望被重视和尊重,而不是继续做一个乖宝宝,他们的叛逆无声而致命,任何胆敢践踏这一原则的人,不论是谁,都将被infp无情地关进小黑屋。 而真正的痛苦,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通常是大学期间),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自由,但却发现时间和自由并未带给他们理想的美好生活,他们反而在这种自由里变得浑浑噩噩,一事无成,不论是与人的相处还是学习他们可能都弄得一团糟,明明马上要考试了,自己明明很着急,却依然刷着剧玩着游戏,一边不断的自责,一边继续堕落。 这也就是我认为的infp成长的第二个阶段(迷茫阶段)。与盲目阶段不同,迷茫阶段的infp是极其痛苦的,这是一种在现实与理想,幻念与真实中拉扯自我的痛苦,是一种明明意识到自己这样是不好的,不对的,不应该的,却依然如此在做的痛苦,是不断的否定,否定,否定,直到自我和现实的一切都归于虚无却依旧无法平静的痛苦。 他们拥有了自我,但却发现自己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由于盲目阶段,对真实自我的压抑,他们的真实自我在这个时候既单纯又幼稚,既敏感又脆弱,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让他们变得不安(胆小鬼连幸福都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太宰治)。不论他们愿不愿意,喜不喜欢,至少曾经有一个权威会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们既不需要思考,也无需判断,权威都已为他们做好安排。如前所说,那时候他们盲目,但并不痛苦。 但随着迷茫阶段的到来,他们取得了自我意识,但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去驾驭这一力量。自我意识如同芒刺在背一般,让他们苦不堪言。那股力量原始而疯狂,在这股力量面前,他们曾经认为坚不可摧的理想,善良,美好和道德如同纸一般,轻轻一碰,就能戳出个窟窿。他们搞不清楚为什么,也想不明白。那个曾经善良优秀的“孩子”为什么现在会把一切都弄得一团糟,明明自己一直在坚持自己呀!他们痛苦,自责,羞愧,他们尝试一切他们能想到的办法来遏制身体里的这股力量,但没用。当他们开心的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开始属于他们的积极生活的时候,用不了多久,便会发现那股力量如同鬼魅一般,已悄悄地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他们会借助一切方式来避免直面这一问题。游戏,社交,偶像,购物,恋爱,考研,都可能成为他们回避这一问题的选择,曾经的盲目阶段在迷茫阶段的他们看来简直是再美好不过的日子了,他们那个时候有理想,有追求,一切都井井有条按部就班的进行着,不像现在这般混乱和堕落。只是一切都回不去了,就像长大后的人再去盖他小时候盖过的小被子,盖住腿的时候,身子会漏出来,而盖住身子的时候腿会漏出来一样。盲目能够暂时的让他们避开了这一问题的责难,但最终他们还是会回到这一问题面前,就如同卡夫卡小说中会回到法律之门前的那个乡下人一样。 如何选择呢?虚幻,快乐的盲目和痛苦,幸福的真实。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如果有类似的被找然后在交流中有被打压且出现类似的相同情况... (愛莉洛狄丝)
- 使用AI日记助理让我内核不断升级 (人间烟火)
- 情绪觉察|想问问infp (y)
- 小狗组的电影群,小蝴蝶们要来看看嘛 (春眠不)
- 怎么去开解回避型的INFP (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