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wl|光绪帝✖翁同龢,大胆开麦:没有一对君臣能比他俩更好磕!
来自:橘子辉煌
君臣➕师生情➕养成系➕死生不复相见的BE,光绪帝对翁同龢的依赖还有那么一点点像儿子对父亲。翁同龢是三朝元老、两代帝师,教过同治、光绪两位皇帝,但明显和光绪帝关系更亲近。其人有常年写日记的习惯,但凡研究晚清历史的都绕不开《翁同龢日记》。从光绪帝6岁起,到28岁(都是虚岁),翁同龢在他身边陪伴他二十二年之久,是看着他长大的
众所周知,光绪帝是醇亲王奕譞之子,四岁(实际年龄是三岁半)被抱养进宫入承大统,他在宫里算是寄人篱下的。不知是否有这个原因,身边的太监对他照顾多有不周,比如有病不及时请太医、马上四月份了在室内仍给他穿狐皮半袖(还阻止他脱)等等,翁同龢在日记里没少骂这些太监
个人感觉翁同龢在一开始对光绪帝和之前的同治帝貌似也有点点区别对待,给同治帝上的第一堂课就各种夸夸夸,结果同治帝是个学渣,心思根本不放在学习上,把师傅们都愁坏了。光绪帝则聪颖好学(虽然在教育上也出现过不少波折),他和光绪帝的感情是在相处中逐渐加深的
光绪二年丙子闰五月廿四日(1876年7月15日):
“上”指皇上,这一年他虚岁6岁
同一年七月廿八日(9月15日):
“吾作事皆依道心也”,一副小大人的样子
光绪三年丁丑十月十七日(1877年11月21日):
光绪帝7岁这年,翁同龢请假回老家修墓,在翁师傅不在的三个月里,小光绪读书只读一遍,而且不愿意出声音。翁同龢回来后进书房请安,小光绪见到他就说:“我想你很久了。” 这天他读书读了二十遍,前很多遍都大声朗诵,范姓太监说很久没有听见这样的声音了
光绪四年戊寅二月十八日(1878年3月21日):
嘴巴抹了蜜,天天不是“吾思汝久矣”就是“甚想伊也”,这样的小孩谁不喜欢,我要是翁同龢的话也会喜欢他
一件光绪帝少年时期的趣事。光绪十一年乙酉五月廿三日(1885年7月5日):
怎么不睡觉呢?
皇帝:张师傅教的。
为什么用手抓饭啊?
皇帝:张师傅教的。
张师傅:???
(张家骧,字子腾,是光绪帝的另一位师傅)
光绪十四年戊子四月十四日(1888年5月24日):
皇帝想用自己的船送翁同龢他们回去
光绪十九年癸巳十月廿六日(1893年12月3日):
担心翁同龢、孙家鼐走台阶时踩在冰雪上滑倒,派太监打着灯笼站在那里等,让他们从另一个门走。好细心啊,一位皇帝能对臣子这样,我觉得挺难得的
翁师傅一生病就各种关心慰问不用说了,随便摘录几条👇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三月十八日(1898年4月8日):
三月十九日(4月9日):
三月二十日(4月10日):
就在这一年,戊戌年,变法开始后的第四天,翁同龢突然被开缺回籍,从此告别了政治舞台。他被罢官的原因依然众说纷纭,一直以来的观点是慈禧太后强迫光绪帝罢免翁同龢,但孔祥吉先生认为是光绪帝作主罢免,并使这一观点有了很多拥护者。个人认为罢免翁是慈禧的意思,光绪或是默认了,或是和慈禧达成了某种交换,在此不展开说了,有兴趣的可以在评论区讨论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四月廿八日(1898年6月16日):
一个“回顾无言”,一个“黯然如梦”,这是君臣最后一次见面
翁同龢回老家之后皇帝的第一个生日,翁在日记中写道:
光绪二十六年的最扎心:
不知道他在哪儿呢?💔
翁同龢得知慈禧太后重新训政之后:
知道京城政变的详情了(这场政变意味着皇帝的彻底失势,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时机已到,酸宝回家 (痛失隐门)
- 大家二十岁出头时都在干嘛呢 (Inspiration L)
- i干货|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 年版) (海桐花科)
- i干货|右眼皮跳的友友一起进来说破 (.)
- i干货|最近要考试的姐妹进来拜一拜文曲星 (哗啦啦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