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斯
来自:陳柏達
佛罗伦斯 Florence 亦译佛罗伦萨;义大利语作Firenze,拉丁语作Florentia。 义大利佛罗伦斯大教堂圆顶、阿尔诺河、韦基奥桥、乌菲兹美术馆以及韦基奥广场的景观。 义大利城市,托斯卡尼(Toscana)区佛罗伦斯省省会。在义大利中部,东南距罗马230公里(145哩)。历史悠久,曾作为共和国、托斯卡尼公国首府和义大利首都(1865~1871)。约西元前1世纪建立,当时为罗马军队驻扎地。西元14~16世纪商业、金融业、学术,尤其是艺术。均达到突出水准。文艺复兴便是佛罗伦斯文人、画家、建筑师和手工艺人的才华的产物。佛罗伦斯城已成为展示他们成就的活博物馆。该城最伟大的人物中有达文西、米开朗基罗、布鲁内莱斯基、但丁、马基维利、伽利略以及最著名的、世代相传的统治者麦迪奇家族。人口约379,687(1998)。 景观 城市位置 建设该城是用以控扼通过亚平宁山脉的3条山路从南北向跨越阿尔诺(Arno)河唯一可行的通道。一条山路通向法恩札(Faenza),另两条通向波隆那(Bologna)。穆诺内(Mugnone)和阿夫里科(Affrico)两条小河穿城而过,与阿尔诺河汇合。阿夫里科河源头不远,在亚平宁山脉中。此河水浅,平时在远离码头的宽阔的砂砾河床上汨汨流过,但遇到水涨时,水深流急,在城内泛滥成灾。然而河水亦是城市供水的重要资源,用于布疋的洗、漂和染色,洗、染布便成为一项主要行业。 佛罗伦斯因为是波隆那和罗马之间一个主要的交叉路口,所以易受到袭击。虽周围山头具屏障作用,但在1285~1340年间居民仍不得不筑造起高墙以作防御。1860年代中城市扩建时,城墙大部被拆毁,但是从城市原址周围的道路,仍可清楚地看出城墙的遗迹。此外,阿尔诺河南岸更是多山,城市无法在此扩展,因此保留下城墙的片段。 气候 佛罗伦斯位于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上,是气候多变的决定因素。夏季酷热潮湿,冬季不甚寒冷,但亦很湿润。7、8月平均温度约23~24℃(73~75℉),平均最高昼温约35℃(95℉);1月平均温度为5℃(41℉)。但冬季短,一般至3月中旬,雨多雪少,但有时令人不快的冷雨直下到4月,使大批复活节到来的游客更感不便。佛罗伦斯最怡人的观光季节是春末与秋季,天穹湛蓝,阳光和煦。 城市布局 佛罗伦斯大部分是文艺复兴早期所建,但仍可看出其雏形是罗马一座典型的驻防城镇。城内建筑呈直线形格栅状,中轴线是卡利马拉大道(Via Calimala)。现今的共和国广场原址为大道上一个广场,多用作集市场所。但城市上空高耸着后世建成的两座雄伟的建筑物。一座是建于1299年古朴的塔形韦基奥宫(Palazzo Vecchio),在西格诺里亚广场(Piazza della Signoria)上。过去该地市政府(行政长官署)的立法和行政机构都设在此处,目前仍为佛罗伦斯市市政厅。这座建筑物一向是该市引以为荣的地方,又是地方的权力中心,饰有佛罗伦斯最珍贵的雕塑像,其中最著名的有米开朗基罗所作巨型《大卫》像(现已用一复制品代替)。在西格诺里亚广场之旁还有建于14世纪末的兰济敞廊(Loggia dei Lanzi),典雅大方,现在用作收藏雕塑珍品的露天博物馆,其中有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的《珀尔修斯》(Perseus)。 敞廊后面、皇宫一侧是后来所建的乌菲兹美术馆,雄伟建筑物直伸延至阿尔诺河畔,有两翼和柱廊。优美典雅,由瓦萨里(Giorgio Vasari)设计,1560年开始为大公爵理政之处。1574年弗朗切斯科一世(Francesco I)大公命人将顶层改为展出麦迪奇家族所藏艺术珍品的场所。乌菲兹美术馆收藏的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收藏品之一,有13~18世纪的著名油画,包括佛罗伦斯最重要的艺术家的作品。 高耸于佛罗伦斯上空的又一建筑上的奇景是圣玛利亚.德尔.弗奥里(Santa Maria del Fiore)天主教堂。这座教堂在西格诺里亚广场正北,1296年由雕塑家阿诺尔福(Arnolfo di Cambio)开始建造。其后150年间,许多当地艺术家继续营造此教堂。1334年画家乔托(Giotto)设计教堂挺拔的钟楼。但真正矗立于教堂乃至全城之上的巨型八边形圆穹(1420~1436)却是建筑和雕塑大师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的杰作。大教堂对面是建于11世纪的洗礼堂(Baptistery);但该城居民认为是罗马人所建,又为此建筑物订制一套刻有浮雕的青铜质的门(1330; 1401~1452)。第三道双扉门是吉贝尔蒂(Lorenzo Ghiberti)的作品,精美绝伦,米开朗基罗名之曰“天堂之门”。 在佛罗伦斯古城的周边,建有恢宏的“新来者”托?僧团的教堂∶西面是多米尼克会的新圣玛利亚教堂(Santa Maria Novella,1279年始建);东面是方济会的圣十字教堂(Santa Croce,1294年始建)。这两座教堂的装潢都可以说是文艺复兴艺术的丰碑。新圣玛利亚教堂内的西班牙小礼拜堂有安德烈亚.达.菲伦佐(Andrea da Firenze)所画湿壁画;格林隐修院(Green Cloister)内有乌切洛(Paolo Uccello)的湿壁画;斯特罗齐礼拜堂(Strozzi Chapel)内有利比(Filippino Lippi)的湿壁画;此外在马焦雷小教堂(Cappella Maggiore)内,除了马萨其奥(Masaccio)那幅充分体现了透视法的应用、使人叹为观止的湿壁画《三位一体》之外,还有吉兰达约(Domenico Ghirlandajo)的湿壁画。新圣玛利亚教堂的正面是由阿尔贝蒂(Leon Battista Alberti)设计的,1456~1470年建造竣工。布鲁内莱斯基在圣十字教堂之旁建造的帕齐礼拜堂(Pazzi Chapel)式样是在正方形内有一圆形的几何图形。在圣十字教堂内,有早期佛罗伦斯最著名画家乔托的重要作品湿壁画组画。可笑的是,捐资建造这座教堂的人虽然都被方济会咀咒贫穷(也许正是因为被咀咒贫穷),但都是佛罗伦斯最富的家族。圣十字教堂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因为教堂从某种意义上成为一座先哲祠或伟人殿,佛罗伦斯许多著名学者、作家、艺术家和爱国志士的墓都在这里。阿尔诺河对岸有规模不大的加尔默罗会(Carmelite)所建圣玛利亚.德尔.加尔默纳(Santa Maria del Carmine)教堂。其中的布兰卡奇(Brancacci)礼拜堂内有一些马萨其奥和马索利诺(Masolino)的壁画,是15世纪早期(1425?~1427)最动人的壁画。 在西格诺里亚广场和大教堂之间有一座重要的建筑物圣迈克尔礼拜堂(Orsanmichele)。1290年阿诺尔福在此建造一敞廊作为小麦集市,后毁于火灾;1377年建造一更大敞廊,1380年又筑墙建成此礼拜堂。教堂主要以佛罗伦斯各重要行会在15世纪初捐赠的装饰品著名,各行会在外部各建一神龛,并请人制一雕塑像安放在龛内。这些雕塑像中最出色的作品是吉贝尔蒂的施洗圣约翰青铜像(该城和卡利马拉〔Calimala〕行会守护神)和圣马太青铜像(银行行会守护神)以及多那太罗(Donatello)所作的大理石圣马可像(亚麻布制品行会)和圣乔治像(兵器制造行会)。 大教堂北面是属于银行家家族、佛罗伦斯最后的统治者麦迪奇的地区。麦迪奇府第后面的广场上有奥古斯丁教团的圣洛伦佐教堂。布鲁内莱斯基1421年曾在罗马研究过早期基督教的巴西利卡(长方形教堂),此教堂是他在此研究基础上设计出的、古朴的几何图形文艺复兴期风格建筑。麦迪奇家族的赞助与庇护,使圣洛伦佐教堂增添了许多最重要的装饰品。多那太罗设计了一个青铜布道坛,布鲁内莱斯基又造了一个圣器室(旧圣器室);约100年之后米开朗基罗配上一座新圣器室与之相对称。新圣器室中有他所设计著名的麦迪奇陵墓。米开朗基罗还设计了在圣洛伦佐教堂旁边的洛伦佐图书馆,用以收藏麦迪奇家族的大量藏书。教堂附近是麦迪奇宫,为建筑家米开罗佐(Michelozzo)所建,始建于1444年。宫内有一小礼拜堂,中有戈佐利(Benozzo Gozzoli)画的《三王行列》(1459),三王的随行人画成麦迪奇家人的面貌。 佛罗伦斯最豪华的宫殿是斯特罗齐宫,1489年动工,为该城最大、最豪富的家族修建;当时该家族的政治地位已不如麦迪奇家族。宫殿规模宏大,有意超过麦迪奇宫。其特色是宫内有极宽敞的庭院,因使用拱顶和敞廊,令人有开阔和简朴之感。 阿尔诺河之南是碧提(Pitti)宫,这座堂皇的宫殿是雕塑家阿曼纳蒂(Bartolommeo Ammannati)为科西莫一世(Cosimo I)大公建造的。1558~1570年,阿曼纳蒂将属于1世纪前的碧提家族的宫殿扩建而成此宫。巨大的宫殿后的丘陵地改建成瑰丽的菩菩利花园(Boboli Gardens),园中到处有喷泉、雕塑像,还有一座圆形竞技场。园中有专为麦迪奇家族演出的歌剧和音乐会,显示他们具有本城至高无上统治者的地位。阿曼纳蒂还设计了圣三位一体桥(Santa Trinita Bridge,1567~1569; 后修复),通往宫殿。 居民 佛罗伦斯最伟大的诗人但丁苛刻地把该城居民的特征描述成∶紧握拳头、嫉妒成性和傲慢。佛罗伦斯人直到现在还保留有一丝这种严厉的判断的痕迹,他们的性格略嫌缺少其他城市和地区的义大利人常有的兴高采烈和热情洋溢的精神。或许很多佛罗伦斯人都是佛罗伦斯世家的后裔,所以他们对蜂拥而来的游客采取一种戒备心态。每年游客约有250万人,都拥挤在佛罗伦斯富有历史意义的地区。 20世纪中城市人口增加很多。但此地不像米兰和杜林等北部城市,没有从义大利南部较贫穷的地区流入大量求职的人;而主要是从托斯卡尼来的。 经济 工业 数以千计佛罗伦斯人在市郊工业区工作,主要从事家具、橡胶制品、化工产品和食品生产。但城市经济来源主要是旅游业和传统手工业,如玻璃器皿、陶瓷器、熟铁、制革、贵金属器皿和艺术品复制品等等,还有一些高级时髦服装和鞋的生产。佛罗伦斯全年都举办很多贸易会,包括国际古代文物交易会、国际时装表演和数不清的工艺展览。城市举办的音乐节、歌剧节和视觉艺术节融商业与文化娱乐于一体。尤以一年一度的五月音乐节(Maggio Musicale)吸引许多远方来客。最受欢迎的是传统节日,在许多节日上,人们身着中古时期盛装,举行赛会和游行。最著名的有庆祝该城守护神施洗圣约翰的节日等。游客可以在6月24日圣约翰节观看烟火或参加圣约翰周在菩菩利花园举行的、队员身穿16世纪古装表演“足球赛”。 市内到处都出售手工艺品,但亦有若干传统的市场。在新市场(1547~1551年建造)的敞廊有各种小商品的摊贩,从小人像到正常尺寸的服装都有。金器匠、银器匠和珠宝商集中在世界闻名的韦基奥桥(Ponte Vecchio)。他们在16世纪时已经开业,当时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大公认为在桥边开业已有200年的屠户、杂物等商店有碍观瞻,便下令这些“不雅的”店铺让位给贵金属的工匠商店。这些商店后来将店铺扩建到水面上,从大桥用托座支撑起增建的3层楼房。这些扩建的房屋衬托在桥后,使景色更为优美。1564~1565年在商店的上方筑造一条有顶的走廊,将左岸的科西莫宫(即碧提宫)与右岸新建的政府办公地点(乌菲兹宫)相连接。 制作金器、银器、珠宝首饰、小商品、细木镶嵌装饰、皮革制品、玻璃、陶器和刺绣品的工匠因受到现代经济活动的压力难以生存而怨声载道。但人们到处仍可看到这些工匠仍在从事制作,具有在15世纪各行会合建的圣迈克尔礼拜堂正面雕刻上那种从容沉着的姿态。 交通运输 佛罗伦斯市中心区最好的交通工具是一双结实的便鞋,尤其是这个地区禁行机动车后。市中心以外地区和游览点有公车和计程车到达。主要高速公路是索莱高速公路(Autostrada del Sole),穿过城的西、南部。因佛罗伦斯位于国家南北铁路干线上,交通主要靠效率很高的铁路。特别快车(super-rapido)不到3小时便可抵达米兰或罗马。该市还有佩雷托拉(Peretola)机场,但机场不大,无洲际航班,但可通国内各地和欧洲某些地点。 文化生活 佛罗伦斯有许多博物馆,主要收藏油画和雕塑品。国立中央图书馆自1870年以来便是义大利的藏书库,凡国内出版的书籍该馆均收入副本。藏有数百万册手稿、手抄本、信件、古版本和书籍,包括许多珍贵版本。与麦迪奇-里卡迪宫相邻的里卡迪图书馆和莫里尼(Moreniana)图书馆藏有关于托斯卡尼历史最齐全的著作,其中有珍贵的手抄本。维约瑟索斯科学与文学图书馆(Gabinetto Scientifico e Letterario G.B. Vieusseux)是维约瑟索斯(Jean-Baptiste Vieusseux)1819年所建,他是义大利当时文学界名人中的核心人物。 1472年麦迪奇(Lorenzo de'Medici)将佛罗伦斯大学(1349年建)迁至比萨,医学院留在原地,居于义大利科学活动的领导地位并成为1923年正式注册的大学的核心。秕糠学会(Academy of the Crusca)成立于1582年,编纂一部义大利辞典;学会的标志是一个筛,其宗旨至今仍是筛去语言上的秕糠糟粕。其他学术机构有天文台;美术、科学、文学和农业经济等学院;伊特拉斯坎(Etruscan)和义大利研究所、艺术史研究所和光学发展史研究所。义大利但丁研究会、义大利植物学会和地理研究学会亦设在佛罗伦斯。 外国和外国大学在佛罗伦斯设立的研究机构日益增加。哈佛大学义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设在精美的塔蒂别墅(Villa i Tatti),别墅建造在塞蒂尼亚诺(Settignano)的丘陵上,是艺术史学家贝伦森(Bernard Berenson)所赠。法国的格勒诺布尔(Grenoble)大学、巴黎大学,美国纽约州雪城(Syracuse)大学,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Palo Alto)的史丹福大学,美国麻省北安普敦(Northampton)的史密斯学院,荷兰的一些大学及美国加州的一些州立大学在此都有研究机构。 历史 早期 创建和发展 西元前59年罗马人建佛罗伦蒂亚城(Florentia, 意为“繁荣的市镇”)作为驻兵的殖民地,呈长方形,在菲耶索莱(Faesulae)山顶伊特鲁斯坎城镇之下,称为驻防城。长方形的街道区,有一中心广场,一战神庙,一圆形竞技场和若干浴场。至西元3世纪,佛罗伦斯已是罗马帝国一行省首府和一繁华的贸易中心。中世纪早期,佛罗伦斯大部分时间被外人侵占∶5世纪为东哥德人(Ostrogoth)所有,6世纪又属拜占庭帝国,最后被伦巴底人(Lombard)占领。自10世纪末,佛罗伦斯开始繁荣,在托斯卡尼女伯爵玛蒂尔达(1069~1115)统治下,成为托斯卡尼最重要的城市。 1293年佛罗伦斯通过一部宪法,称为《公正法令》(Ordinances of Justice),同时限制贵族和劳动者的政治权力。法令还规定政府供职人员频繁变动,保证一个集团或个人不得控制国家;组成政府机构的9个行政长官各两个月即选举一次。因此佛罗伦斯人对政治有浓厚兴趣并成为一个习惯于公众生活的公仆居民集体;但由于缺乏连续性,因而也经常发生派别勾结或联盟的活动。 12、13世纪间,城市的经济、政治力量稳定成长。佛罗伦斯羊毛纺织行业和银行业的兴起使该城有作为首都的基础。后来城内接受罗马教宗(教皇)保护的派别归尔甫派(Guelf)和接受皇帝保护的吉伯林派(Ghibelline)发生激烈斗争,1266年归尔甫派商人家族得胜,该城最伟大的诗人但丁亦因此于1302年被放逐。归尔甫派从附近的锡耶纳(Siena)的对手手中取得教宗的银行垄断权,并成为教宗在全欧洲的收税官。在此基础上,以巴尔迪(Bardi)家族和佩鲁齐(Peruzzi)家族为首的佛罗伦斯的一些家族控制了银行业和国际商务。佛罗伦斯的影响又扩大到邻近城市,使与之竞争的强敌如比萨、锡耶纳、皮斯托亚(Pistoia)和阿雷佐(Arezzo)不得不与之结盟。 佛罗伦斯当时的主要商人家族势均力敌,城市由行会统治,共有7个重要行会和一批小行会。城市的最高行政长官和警署长官只能从重要行会中选出。代表富商的黑党主张扩张,代表小市民的白党则主张和平,因政见分歧遂出现不同政党。 14世纪中叶前不久,佛罗伦斯成为约有9万人口的都市,与巴黎、威尼斯、米兰和那不勒斯等欧洲大城市并驾齐驱。然而1348年夏天发生的黑死病袭来,城市人口减半。这个时期城市经历的苦难,历史学家维拉尼(Matteo Villani)以及作家薄伽丘在短篇故事集《十日谈》的序言中都有生动的描述。黑死病流行前几年巴尔迪和佩鲁齐家族的破产已撼动城市的繁荣,这双重灾难使城市一蹶不振。整个14世纪,饥馑和疫病连绵不断,在无政治权力的居民中发生动乱。1378年发生了梳毛工起义(Ciompi revolt),起义被商人、制造商和工匠的联盟镇压下去。城市的经济仍不景气,先是与米兰,后又与那不勒斯等邻国的敌对关系,在15世纪初对佛罗伦斯的繁荣发展构成很大威胁。在少数几次成功中,有一次是1406年征服比萨,使佛罗伦斯终于取得海上强国地位。与威尼斯、米兰和那不勒斯同为该地区的主要强国。 在这个逆境期,城中行会势力及其对城市的统治减弱;因此在15世纪中,发达的商人和金融家,主要是麦迪奇(Cosimo de'Medici)和卢彻来(Giovanni Rucellai)得以通过寡头集团和控制官职任命权的体制决定城市的政治与文化状况。他们取得非同一般的成就,后人名之曰“文艺复兴”。他们所建宫殿之多与规模之恢宏,可与城中各大教堂相埒,内中筑有他们家族的礼拜堂。 麦迪奇家族的统治 1434年科西莫.德.麦迪奇流放1年后,返回佛罗伦斯,成为该市第一公民。他拥有欧洲最大的银行系统,利用此巨大财富力量和对广泛官职任命的操纵取得统治地位。但他从未任公职,只通过其宗派集团统治城市。他过着日益豪华的生活,居住在壮丽的麦迪奇宫,赞助圣洛伦佐教堂及圣马可修道院等,修道院内有安吉利科(Fra Angelico)的大量壁画。麦迪奇的贵族生活方式主要表现在他对文化的投资上,包括赞助艺术家和建筑家以及购买书籍和古手抄本。其子彼埃罗(Piero)及其孙洛伦佐继其志。除无名义之外,佛罗伦斯实际上由一麦迪奇君主统治,其地位与义大利其他城市如米兰、费拉拉(Ferrara)、曼图亚(Mantua)和乌尔比诺(Urbino)等的独裁者的地位相似。 1478年残暴的帕齐(Pazzi)阴谋推翻麦迪奇家族的统治未遂,政局发生短暂不稳。洛伦佐死后不久的1494年,法国军队由国王查理八世率领入侵义大利。佛罗伦斯的民众党支持法军反对麦迪奇家族,在法军帮助下放逐了麦迪奇家族,宣布佛罗伦斯为共和国。但结果却使义大利半岛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因而丧失其政治自治权。佛罗伦斯共和国曾短期由一位激情的多米尼克会修士萨伏那洛拉(Girolamo Savonarola)领导,他大胆地谴责先前的统治者所过的奢华都市生活。1498年结束他严格的统治,同时,佛罗伦斯伟大的时代亦成过去。 1512年麦迪奇家族由教宗和西班牙军队引导凯旋回到佛罗伦斯,重新取得政权。此外,洛伦佐的幼子利奥十世(Leo X)当选教宗,1513~1521年任职期间以注重培育艺术著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重用拉斐尔。不久麦迪奇家族另一成员克雷芒七世继利奥任教宗。然而1527年西班牙皇帝查理五世暴虐的军队入侵罗马,国势衰微,共和分子又将麦迪奇家族逐出佛罗伦斯。1530年教宗与皇帝和解,共和分子受到惩处。1536年政治家与历史学家圭恰尔迪尼(Francesco Guicciardini)开始撰写《义大利史》,极言高贵者洛伦佐时代的理想境界,对近期发生的事件表示悲观。1537年查理五世立科西莫.德.麦迪奇为正式的佛罗伦斯公爵(1569年后为托斯卡尼大公)。科西莫与其妻托莱多的埃利奥诺拉(Eleonora of Toledo)倡导与赞助艺术并开展大规模的建筑工程,如筑造乌菲兹宫、修复韦基奥宫和碧提宫。 科西莫正式受封为贵族并掌握佛罗伦斯的绝对统治权后,该城的政治和文化活力衰减,致使一位现代学者称此后的年代为“被遗忘的世纪”。佛罗伦斯公爵在欧洲列强更广泛的均势中只扮演配角,将自己附属于法国的显贵家族。麦迪奇家族成员与法国贵族家族成员联姻的有卡特琳(Catherine de Medicis),是亨利二世(后为法国摄政王)的王后;洛林的克里斯蒂娜(Christine of Lorraine)嫁给斐迪南一世大公;以及嫁给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玛丽.德.麦迪奇。在麦迪奇家族漫长的统治下,城市全面衰落,这过程中只有科西莫三世(1670~1723)的统治时间较长,其子加斯托内(Gian Gastone)1737年死后,家族绝嗣。 从外族统治到统一 麦迪奇家族的统治结束后,佛罗伦斯由外来的托斯卡尼大公洛林的法兰西斯.史蒂芬统治,他是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Maria Theresa)的丈夫。中间插入拿破仑的入侵和统治,最后一个外来的统治者是哈布斯堡(Habsburg)王朝的利奥波德二世,他最后逊位于新登位的义大利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Victor Emmanuel)。1860年佛罗伦斯与新建立的义大利王国合并,在1865~1870年间为省首府。 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期,佛罗伦斯城内有大片的英美侨民居住区。在圣十字教堂附近的霍恩博物馆和北面的斯蒂伯特博物馆,是寄居该城外国人留下的建筑和收藏品的场所。 现代城市的演化 统一后的数十年,佛罗伦斯昔日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城中许多最精美的建筑物改建得面目全非,中世纪的城墙大多拆毁,古色古香的市中心一片荒芜。进入20世纪,城市边界和人口持续增长,而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意识则缓慢地适应这些更新。 除去人为的破坏,佛罗伦斯时而遭受天灾,主要是阿尔诺河的洪水泛滥。先是在12世纪,后又在1333年,市内桥梁一再被洪水冲坍,1557年,除韦基奥桥外,其他桥梁全部被毁。1944年德军撤退时又炸毁除韦基奥桥以外其他经重修的桥梁,但韦基奥桥两端的古代文物区却被毁。后来这两个区的最古老部分按照16世纪的原来图样在幸存的残垣上进行重建。 破坏最严重的是1966年11月发生的洪水。泛滥的洪水冲入街道,急流浸袭建筑物,沉积下岩屑、污泥和油垢,城内文物受损之状目不忍睹。有些地方水深达6公尺(20尺),城中的雕塑像、油画、镶嵌画和图书馆的古抄本被水浸坏。有一批由全世界捐款资助的各国专家来到佛罗伦斯,努力从大水和污泥中抢救受到损坏的珍贵文物。 这次抢救行动向世界披露了佛罗伦斯的官员早在100年前已经知道的该城实际状况∶为得到作为义大利一省首府的荣誉,该城付出高代价,始终未能恢复元气。该市财库空竭。博物馆、宫殿和修道院等都改成办公室、学校、兵营和医院,而又缺乏改建的资金。连最简单的保护和维修经费都不足。图书馆和档案馆中,未编目的书稿散堆在橱柜中或在地上,因既无书架又无管理人员。有少数科学家和文物专家志愿着手清理堆积如山的工作∶保存、修复、分类和考证等,他们忍受经济上的损失并在无适当场所和设备的条件下辛勤劳作。关于治理洪水泛滥的工作,远在15世纪该市已有规画,但迄今为止,除加高河堤之外未见有其他措施。
-
jiusaly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13-08-26 11:52:46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希望认识同样热爱门德尔松的朋友 (Kit)
- 召集组员!一起助力开启小组中秋家宴! (小组活动官)
- 大家喜欢哪首无词歌? (罗杜莎)
- 晨起,和门德尔松一起春游吧~ (子健)
- 有无门德尔松传记推荐啊 (小丁的豆瓣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