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完美的人,可能会成为他不完美部分的承担者
心可溯源


有时候我们会见到一些奇怪的组合,比如:一些看起来非常完美的人,几乎没有缺点,可是为什么他们身边的人却总是歇斯底里,或者状态不佳, 常见的是一个老公,形象好有品位、工作好、甚至谈吐举止都优雅得体,可他们的太太却总是不开心或者接触后发现她并不那么幸福,可能还会觉得这人太不知足了。
(抛开那种人格在成长过程形成中近乎完美的情况,但这个在心理学上是罕见的)
明代文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到:“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用心理学解释这句话就是: 一个人的一些小癖好是他的一种自我疗愈的方式。
例如:某个老师他是特别喜欢穿花哨华丽的衣服的,他解释到:在他很小的时候因为家里太穷,没有新衣服,常常是脏脏的衣服裹着鼻涕,因此受了很多嘲笑,那是一段创伤记忆,那时候漂亮衣服对他的意义就是“可以让我不再受伤”,是一种安全感的象征,后来他缓解坏情绪的方式就是买衣服。
每个人经历的创伤不同,所以每个人自我疗愈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洁癖、守财、吃东西、收集癖……………..
这些小癖好其实都是不错的,都是自我疗愈的小途径,只要没给人生带来很大困扰,都是很好的自我放松方法。
这些就是普通人的创伤和癖好之间的关系。
可完美主义的人本是和大家一样有创伤的,可很麻烦的是他们的创伤是特殊的,可能在极度挑剔或者恐惧外界眼光的家庭长大,他们只要表现出“不完美”就受到严厉的教育和伤害,这样导致他们和其他人的疗愈方式有很大的差别那就是:
其他人的痛苦可以通过自己做一些事来疗愈,而完美主意的人,他们的痛苦是无法承受不完美带来的羞耻感,那么他们疗愈的方式只能透过让他人承受他们的不完美的一面来缓解,这就有了靠近他们就容易变得苦说不出,一段公平的关系是我们各承担一部分不完美,而和完美主义的关系里别人将默默承受他们传递过来的不完美的一面。
例如:
和普通人恋爱,普通人遇到你喜欢但他不喜欢的事时,他可能会表现出不愿意或者直接说出口。
而和一个完美主义恋爱,在你感受到他不喜欢的时候,他会说“只要是你喜欢的我都喜欢”,可是实际上你还是会被晾在一边感受到他是不感兴趣的,这时候你一个人承担了愤怒,他看起来还是那么的儒雅,时间一长你会是苦说不出的状态,明明他那么会说话为什么我那么憋屈甚至很难找茬,并且对方“无懈可击”。
这就是完美主义会将自己的不完美隐形的转嫁给他人的过程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断联中…|男挽女,四年半被她第三次无缝了,电视剧都不敢这... (开心就好)
- 高mv女生,他提出分手之后我马上主动断联,为什么这40几天他... (肉肉肉肉肉。)
- 断联中…|自己提的分手,现在有点想他,是不是应该不回头,... (可爱怎么你了)
- 写给有缘人:双更了一下下 好好的生活慢慢的成长 (蓬松)
- 断联好像起了反作用… (Luc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