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长辈习惯性催婚催育的中介因素(?)
来自:啊哈哈
常常看到有人问,我的xx长辈明明婚姻生活也不幸福,为什么还要催我结婚生子?
不排除有些人就是未曾设身处地想过就随口一言,但是对于一些明明很爱子女的父母,为什么也会在婚姻生活一般的情况下催婚呢?尽管大多数情况下会归结为愚昧、未觉醒等等原因,但是我觉得是有中介因素在的,即:从原因到结果中间,有一些中间因素进行影响。
1、路径依赖
很多行为会有路径依赖的感觉,就比如说,从A地到B地的路有很多种,但是人们往往会习惯性走一条路,只有真的遇到阻碍了才会选择探索其他路径。
路径依赖不仅是因为既往路径的易得性,也是因为未知路径的风险。
我明明可以不费脑子就选择一条很熟悉的路,为什么要去开发别的路呢?
万一堵车、有积水、红绿灯等待时间太久、不好拐弯,那其实不是很麻烦?
而我常走的那条路,我已经知道从第几个路口贴右侧才好掉头,几点出发更不容易堵车,哪里实线变道会抓拍。
尽管这条路本身不是最优解,但我的经验已经让我可以得到最优解。
催婚催生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人生道路的选择。
父母长辈(越是亲近的长辈)会觉得自己走的这一条路,尽管也许不是最优,但是这是最熟悉的,他们可以帮忙预知风险,帮忙规避。
尽管我的婚姻生活不幸福,但是我已经积累了经验教训,我可以帮忙干预,提前规避风险(掌掌眼),让你的人生幸福。这是他们的底层逻辑。
而不婚不育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条完全陌生的路,他们从未经历过,周围也鲜有人去,所以无法施以援手,后面无论出现什么,他们都会和我们一样茫然无措,说不上规避,也说不上参谋。万一后悔了,还有机会掉头重来吗?他们也不知道。
这样看也许不好理解,换一个角度思考,背单词的时候为啥总喜欢从abandon开始呢?为什么不从从未背过的单词开始?
备考的时候为什么总从第一章开始做题,为什么不直接做从未听过课的那一章?
选专业为什么要听取周围人的意见呢?为什么不选报考当年刚出来的从未耳闻的新专业?
2、路径开发的动力
如果习惯的那条路被堵死了,真的没办法走过去,更容易出现习得性无助。我的孩子要从A到B,但是这条路断了,怎么办啊过不去了。打电话给亲朋好友,大家都说我们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怎么会堵死呢?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们只走过那条路,要不再试试?
路径依赖不可得的时候,知道的路越多,越能走下去。
对于还没走的人而言,有的人会试着上网问怎么走,有的人会看地图研究路线,有的人会使用导航。
他们有足够的动力去探索和追寻。就好像在外出就餐前要先看完1000条点评,出去旅游前先做好足够的攻略,于是他们更容易获得新的路径。
但是对于只走过这条路且走到了对岸的人而言,他们回头看能回忆出各种坑,“我熟知的路尚且这么多坑,其他的路都是些啥啊,要不再等等吧稳妥点”。
————————————————————————————————————————-——
【开头就说了,并不是反驳“愚昧”“未觉醒”的判断,只是觉得有中介因素存在】
因为未觉醒,所以劝人的时候也不会往觉醒的方向劝,这本身就是很单薄的推论。为什么不能是“因为没觉醒,所以抓住机会觉醒了”呢?我只是想解释一下中间可能的机理。
路径依赖和路径开发的动力可能是广泛存在的,但是,如果知道的路足够多呢?如果周围尝试的人足够多呢?
那就是此路不通,另寻即可。
希望以后我们能做到心有沟壑,胸有成竹。路之于我,任凭抉择。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社会规律|我发现年轻人的能量好像在降低 (HHHH)
- 社会规律|我发现感到幸福就是做好两件事 (周铁铁_)
- 自然规律|世界都是在鸡同鸭讲 (Aria芋芋)
- 社会规律|我发现变优秀不会让你得到爱 (momo)
- 社会规律|我发现社会好像对弱势群体的态度变了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