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读】读诗之十一:玛丽安•摩尔的《沉默》倪志娟 (转载)
来自:玟涛(当你听的越多,你听的就越少。)
沉默 [美]玛丽安•摩尔/倪志娟译 我的父亲常说, “上等人从不做长久地拜访, 不欣赏朗费罗的坟墓* 也不做哈佛大学的玻璃花**。 要像猫那样独立—— 将猎物带到隐蔽地, 嘴边挂着老鼠柔软的尾巴,像一根鞋带—— 它们有时享受孤独, 能为那些令他们愉悦的话, 失去自己的语言。 最深的情感总是在沉默中显现; 不是沉默,而是抑制着。” 他也不无诚意地说,“将我的房子当作你的旅馆。” 旅馆不是居所。 *出于诗人朗费罗的名言:“生命是真实的,生命是诚挚的,坟墓不是他的终点。”摩尔在这里的意思是,拜访不可无休无止。 **哈佛大学有个著名的“玻璃花博物馆”,珍藏了3000多件用玻璃材质制作的植物标本,涵盖847个物种,全部出自欧洲一对父子玻璃手工艺师之手。 ⊙读过玛丽安•摩尔诗歌的人,都可以找出若干不喜欢她的理由,晦涩的诗意,古怪的词语,冷漠僵硬的句子,一个接一个让人莫名其妙的典故,不屈不饶如同在沙漠上长途跋涉似的长诗……可是,我们也可以找出更多喜欢她的理由,她的机智与俏皮,她隐约的激情,她混杂着一丝悲悯的透彻,她特立独行的优雅,最后,是她持续一生的观望者的洒脱姿态。 我喜欢摩尔,翻译她的诗歌是一段最奇特的时光,如同步入迷宫,在黑暗中前行,偶尔的光亮都会带来成功的喜悦,我记得我曾经从早到晚连续十多个小时修订她的长诗《穿山甲》,结束之后留下非凡的成就感。 如同这首诗的标题一样,摩尔的诗歌有一种沉默的质地。诗说与沉默,看似悖论,其实不然,摩尔达成的是一种欲说还休,就像一只猫嘴边的老鼠尾巴,一条线索牵扯出整个生命的真相。 为什么不说呢?因为“最深的情感总是在沉默中显现”。这温情的句子带来的不是人间的花好月圆,而是另一种事实:“‘将我的房子当作你的旅馆’。\旅馆不是居所。”原来摩尔所谓的沉默只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最深刻的距离。于是,你可以感受到一丝冷风在句子中间穿梭,或许还会惊讶地看向摩尔,看到她站在一边不置可否地微笑。 摩尔喜欢讽刺,但并不尖锐,她所揭示的真相与自己、与他人仿佛都没有切肤之痛,虽然那真相的确是真实的。比如这首诗中的父亲喋喋不休地教导女儿要沉默,显然是自相矛盾;沉默中隐藏的最深情感与旅馆一说显然又是自相矛盾。摩尔的语调微含讽刺,却又带有逆来顺受的姿态:人与人之间,包括父女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这是人的天命。像猫那样独立则是一种积极的应对姿态,这是摩尔的选择。 http://blog.tianya.cn/blogger/blog_main.asp?BlogID=284693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转载】塔勒布在崩溃的市场中 (玟涛)
- 钦努阿·阿契贝 (玟涛)
- 这一个·《平凡的世界》特辑豆瓣阅读上架 (这一个)
- 严歌苓:写作之瘾 (这一个)
- 转让一些私人藏书,包正版全新书籍 (雾里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