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杨|她像一颗星星,总是那么遥远,照到我身上的光也总是冷的
来自:风辞晚初
主要结合原著,讨论一下丁仪、杨冬这对未婚夫妻(剧里为男女朋友)的感情线。谨代表我的个人观点。
大刘的人物塑造和感情线描写向来被诟病,在《三体》里也很难领略到爱情之美,比如罗辑和庄颜这对爱情描写,简直让人老爷爷看手机。但大刘是完全不会写感情(感情,包括但不限于爱情)么?其实不是的,《三体》里有很多能够引发读者触动的感情关系,多表现在知交情谊方面,比如现在CP感最强的史强&汪淼、史强&罗辑的朋友关系。
大刘对于人物交际的刻画近乎于凝练简约的白描,优点是可以扩充和想像的空间非常丰富,如果有同人作品那真的存在非常大的发挥空间;缺点就是要从煤矿里自己挖糖。杨冬在《三体》里基本是侧面出场,除了在第三部序言部分有直接交代,绝大多数时间都存活在其他角色的台词里,这就导致挖糖难上加难。
但这对CP甜不甜呢?其实还是有点甜的。
======手动分割线======
谈情说爱之前,先按时间线梳理一下杨冬这个人物。
汪淼第一次遇到杨冬的时间节点,在原著和剧版是有细微不同的。原著是在杨冬自杀的一年前,良湘中华二号高能加速器项目还在施工中,汪淼作为项目纳米构件部分负责人在施工途中休息;而剧版将初遇时间改到杨冬自杀前十个月,良湘高能加速器项目已经落成,并且准备开启第一次运行,也就是验证杨冬所提出的超弦模型。
在原著中有一段与感情线无关的“闲笔”,来交代为什么高能加速器项目首次运行是用来验证杨冬的理论。原文如此:【要说在排资论辈的理论研究圈子,本来轮不到她的,可那些老家伙不敢先来,怕丢人,就让她捡了个便宜】 (《三体1》第一章 科学边界)
所以杨冬对良湘高能粒子加速器的使用,次数和权限都是受限的,甚至这个首次运行也是承担了压力;并不是像汪淼对于纳米中心那样具有相当的领导和控制权力。
实验当然是失败了,这个大家都清楚。——能不能像剧中丁仪说的“失败了就多测几次”呢?明显是不现实的,即使没有原著里使用高能加速器需要“排资论辈”的交代(甚至可以合理怀疑这里的“排资论辈”会有ETO派别的阻挠),高能粒子加速器作为国之重器也不是杨冬一个年轻科学家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用几次就用几次的。这甚至是稍微有点生活经验的普通人都能轻易理解的常识
实验失败后,原著里的杨冬并不是马上钻入牛角尖寻求自杀。【杨冬想救自己,但她知道希望渺茫。】(《三体3》序章 第二部分)
甚至杨冬自救的想法也剖析地非常清楚:【她可以选择一个与理论物理无关的行业,结婚生子,像每个女人那样平静地过完一生,对她来说,这也只有半条命了】【用半条命生活其实也没什么,据她观察,周围的人相当一部分都是生活在半条命之中,只要善于忘却和适应,半条命也可以活得很平静。甚至很幸福】 (《三体3》序章 第二部分)
原著里没有交代丁仪和杨冬何时订婚,但原著里点明:丁仪的房子是在杨冬死前三个月买的,并且用途是婚房。【“这套房子是三个月前买的”丁仪说,“我买房子干什么?难道她真的会走进家庭?”他带着醉意笑着摇摇头】(《三体1》第2章 台球)
杨冬努力想要自救,想要尝试“适应”和“忘却”的生活,试图放下空灵单纯的理论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温暖。原著吝啬的笔墨没有提及丁仪的陪伴,但用一个“未婚夫”的身份和“婚房”来展现了丁仪对杨冬自救过程中的默默支撑。
丁仪希望杨冬结婚吗?希望的,因为杨冬如果真的能回归平凡烟火生活,那她就放下了沉重的理论负担;
但丁仪渴求杨冬和自己结婚吗?并没有。因为原著里的丁仪是真的能够理解杨冬的思维,“难道她真的会走进家庭?”不会的,杨冬走进家庭纯粹是为了挣扎自救,她实际上对婚姻没有半点期待。杨冬清楚,丁仪也清楚。订婚,只不过是杨冬在溺水挣扎的过程里,丁仪默默撑起的救赎之船,代表的是一种沉稳的陪伴和支持。
这份支持差一点就成功了,直到杨冬发现了那根完全把她压死的稻草——相依为命的妈妈原来是另一个人。
======手动分割线======
原著里对杨冬和丁仪的互动涉及很少,最鲜明的二人互动就是打台球。
物理学是杨冬的半条生命,她与丁仪的交往甚至大部分日常想必也是围绕着物理开展。包括打台球,虽然两个人都很喜欢这项运动,但这种喜欢来源于【因为这让我们想到了加速器的粒子碰撞】。这种交往只带有很淡薄的人情味,跟谈情说爱几乎没有丝毫关系,所以丁仪评价说【她像一颗星星,总是那么遥远,照到我身上的光也总是冷的”】(《三体1》第2章 台球)
最开始与其说是爱情,倒不如说是基于物理学而惺惺相惜的知交,在人类前沿探索边界上携手并肩的战友,学术思维上互相启迪的良师。想像一下,两个年轻的天才科学家一边品着白兰地一边打台球,在打台球的过程里讨论粒子碰撞问题,即便一无所得也是一场愉快的思维漫步,而如果偶有所得、相视一笑,这就是朴素而美好的感情。
这才能解释为什么杨冬对婚姻并不抱期望,但“自救”时却选定丁仪作未婚夫。丁仪懂物理学,由此才能理解杨冬面临怎样的精神困境;同样明知物理学规律的崩溃,丁仪自身的通透、豁达和包容使得他并没有像杨冬或者其他自杀的理论物理学家一样陷入消沉和颓丧。所以如果杨冬放下理论物理的桎梏,丁仪是她共度余生的唯一精神伴侣,这段相知相交的感情是渡尽劫波后回望的一小束光,它能把杨冬往现实世界拉一拉,就像王府井大教堂前的汪淼被大史拉回现实一样。
此时这种感情已经可以称之为爱情,是在崩溃的冰凉的物理概念中萌发出的、能够温暖生命的爱情之花。
(悲剧的是,才长了个花骨朵,就被“叶文洁是ETO统帅”这盆冰水直接浇死了)
======手动分割线======
最后再来说说剧版相关的扩充和改动
1、第二集打台球之前,有一句关键台词进行了微调。【难道她真的会走进家庭?】(原著)→【还以为她真的会走进家庭】(剧版)。原著是用自嘲的口吻表达“我明明知道她的性情就只有物理,根本无意于普通的家庭生活”,而剧版修改为自嘲的口吻表达“我挺期待她走进家庭的,没想到最后还是这个结局”。这点微妙的变动实际上削弱了丁仪对杨冬的理解,连叶文洁都知道,如果不是要自救,杨冬的生命里根本就没有结婚生子这些东西。
结合醉酒版王传君的演绎,这句台词轻浮的失落感很重,反而很难体会到失去灵魂伴侣的惋惜和深切遗憾。
2、叶文洁泡菜时的台词。【冬冬即使活着,她也不会要孩子的,婚姻和孩子,跟她是两个世界】这句评价非常对味!没错这就是杨冬!!
【可他们不是已经在筹备结婚的事情了吗?】【可能那个时间她想通了,想认真做个女人,但最终,还是没能突破自己的世界】这里其实有个BUG,剧版杨冬目前是拒绝了丁仪求婚的,丁仪出场的身份也不是“未婚夫”而是“男朋友”,筹备结婚有点莫名其妙。但如果按原著剧情理解,这段台词是立得住的,饱受诟病的“想认真做个女人”倒不如说是“想认真做个普通人”,也就是杨冬在实验失败后选择的自救。
3、求婚(主要情节在第五集片尾,但前面已经有出现过)。非常失败的改编。按原著剧情肯定是有求婚订婚的,但不应该是这种形式出现——实验刚失败,心情崩溃,趁火打劫?甚至有点暗暗的玄学绑架意味:接受求婚,可能数据就正常了;那么潜台词岂不是如果拒绝求婚,实验数据会一直不正常么。
这段显得丁仪完全不了解杨冬的挣扎和痛苦,不了解杨冬对物理学纯粹的执着和追求,不了解杨冬承担的现实和心理压力,原著通过留白和台球在这对未婚CP间构筑的仅有的一丝微妙心灵互通直接被破坏殆尽。 叶文洁说过,居里夫人只是努力,而努力并不能说是入门。
用毫无意义的机械式努力来劝解杨冬,在杨冬实验失败崩溃时,无异于对她学术人格和天赋的抹杀式打压。
这段对丁仪的人设也是个沉重的颠覆和打击。丁仪能活两个多世纪甚至在水滴前夕还能执教大学物理的那种通透豁达的大智慧,绝对不是“实验失败就再测呗”/“求婚失败那我就多求几次”这种屡败屡战的小强精神。
如果试图分析的话,真正的求婚应该是在杨冬实验结束之后一段时间、买婚房前不久。杨冬实验失败→逐渐冷静(期间可能跟丁仪互相探讨)→杨冬意识到想要自救→丁仪明白杨冬的想法(杨冬可能是明示,可能是暗示)之后提出求婚,在此之前两个人甚至不一定是情侣关系→订婚买婚房。这是个人推测,欢迎探讨
但无论如何,在杨冬崩溃的当下,提出订婚是不合情也不合理的。这就类似于以下场面:
汪淼在王府井大教堂前崩溃痛哭,大史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有啥好哭的,赶明儿跟你老婆把婚离了,我给你找个漂亮妹妹冲冲喜,这个什么宇宙闪烁倒计时没准就消了呢!”汪淼听了恨不得连夜去阎王殿报道。
4、【正月初一补充:第十集前半部分详细演绎了订婚之后两个人的相处,表现了杨冬试图回归一般人/普通人生活的尝试和努力
但丁仪表现依旧不佳,感觉完全读不懂杨冬在做什么一样,甚至还在刻意提起学术问题给她添堵。剧里这段cp真的是没有默契,一声叹息
站在河边桥上遥遥而立的镜头,就像是两个世界毫不相干的人
因为第8集加戏咖PTSD,直接脱水跳过了第九集,不会补也不想补,所以剧里怎么交代杨冬答应订婚的这一段就不看不评了。
好笑的是,主角之一的丁仪虽然演绎上可能不合人意,但戏份还不如十个吃薯片的记者多。愿国产剧终有一天能够摆脱带资进组的加戏行为。
我夹带私货的真诚心愿:杨蓉真的适合出演程心,否则对不起我因她而遭受的一天禁言🙃🙃🙃】
最后的最后,一点个人感慨:杨冬的悲剧,就是离叶文洁太近,而离大史又太远。活下去和自杀之间,或许就差1瓶二锅头和2斤爆肚的谈心,但生命里没有,那就注定没有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浸泡/水区|至少这样骂程心还是挺可笑的 (愿为守誓宝剑)
- 浸泡/水区|罗辑前期是不是有点殖殖的…… (错或落若莫)
- 浸泡/水区|我一直觉得罗辑很多人都能演 (zfycdcyh)
- 剧情/演员|黑暗森林法则太自然太自然了。 (红莲)
- 剧情/演员|为什么三体人不向宇宙发安全声明? (红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