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加入家庭建设社群?
果真有理
为什么要加入家庭建设社群?
理由一:众包养娃,群智育娃
- 在养娃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许多误区,比如:把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或其他机构,仅注意陪伴时间而忽略陪伴质量,给孩子制定很多规则但对自己不够严格,望子成龙但并不注重自我提升······等等,在系列课程里这些误区都会被提到,加入社群后有了学习交流的环境,可以很好地避坑,强化正确意识并将其内化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当中。
- 每位家长的专业、专长都有所不同,在不同的领域,孩子或许只能得到父母片面的经验,甚至有些领域父母因为不熟悉根本无从引导,而进入养娃社群后,和众多家长进行交流,能给孩子拓展视野,比如孩子对编程感兴趣时,能够咨询编程达人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 在社群里,可以观察其他家长都遇到哪些问题,或许这些问题能够帮助自己思考养娃的方法。并且这是一个由众多优质家长组成的社群,有些家长已经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习惯,定期群里会组织茶话会活动,让养娃达人分享经验。
理由二:笑来老师的优质课程
您可以先了解下笑来老师之前出版的书籍,如《把时间当做朋友》、《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人人都能用英语》、《定投改变命运》、《自学是门手艺》等等,你会发现不管在任何领域,李笑来的文字都是从理性的角度把问题进行剖析并且通过他的洞察给出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论,这次“好的家庭教育”系列课程也一样,他只讲只写自己能做到并且对别人长期有价值的事,目前社群里已经有《好的家庭教育》、《学习的真相》两门系列课程,后期课程还将不断增加,比如元宵节(2023年2月5日)还会增加写作课程。这些课程在学过之后,对养娃都很有帮助,最好的的教育就是“耳闻目染”,家长把自己变得更爱学习了,孩子自然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理由三:一人购买,全家共享
李笑来家庭教育社群的年费是1999元,看起来有点小贵,但购买后全家都可以加入社群,父母子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可以(注意:亲属需要提供户口簿或结婚证照片)
理由四:寻找同道者共赴人生
别以为群里只有家长们,有些准家长,甚至还没结婚的年轻人也有很多参与社群。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是不附带说明书的,所以他们在这里提前学习养娃相关知识,希望自己能够吸取经验,避免掉入育娃陷阱。课堂中的很多理念看似是养娃,其实更多的是“概念的升级”,所以非常有意思的是,很多还没谈恋爱的人也提前进入社群,他们希望能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结伴共赴美好未来。

我在家庭建设社群中的收获
收获一:我增加了养好娃的信心
面对三年疫情带来的影响,孩子没有机会上很多的辅导班、兴趣班。由于双减政策的影响,马上快上小学了,本来打算上幼小衔接的计划也被迫取消。怎么办?只能利用闲暇时间在家自己教孩子,从阅读绘本到识字和拼音启蒙,简单的数学加减法,益智类游戏等等,用各种方法尝试培养孩子。通过学习《学习的真相》课程,我了解到学习的基本机制,其中有一节(第七节——好好说话)提到了朗读和复述:
- 复述,相当于让孩子去练习多角度思考、概念替换、组织协调等多种能力,并且加深对原内容的理解。而且复述能力是演讲能力的基础。
- 学到这些概念后,我更加重视和孩子的亲子阅读,确实孩子通过阅读提高了表达能力。
- 朗读,可以调用更多的器官进行协作,进而提高大脑的运算能力和处理速度,相当于升级人脑的“CPU”。孩子只会对亲身父母投入全部的注意力,所以手机软件的阅读会减少孩子在聆听时所调用的器官,因此只能在父母陪伴的情况下做亲子阅读。每天强制亲子阅读1小时是非常必要的。
收获二:我减少了对于孩子以后学习成绩的焦虑
我的孩子虽然还没上小学,但从同事、朋友、亲戚的口中,我已经对孩子未来所面临的学习压力有了一定的感触,毕竟谁都希望自己家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通过学习家庭教育课程,我明白了孩子的未来确实是在父母手中,这话的意思,父母才是培养孩子、教育孩子的主力军,而学校或者其他机构都是配角。最好的教育就是“耳闻目染”,所以如果父母爱学习并且成为生产者(这也是《好的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那么孩子自然不可能沦为所谓差生。那么,如果作为孩子的父母,每天都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的思维方式,那孩子怎么可能会差呢?又有什么可焦虑的呢?


收获三:让我永远心存希望
很多人最终极的恐惧就是面对死亡,害怕在死亡之后生前所拥有的一切将归于虚无。中国传统文化有“立德、立言、立功”之三不朽,也许是用来对抗死亡带来的恐惧吧,但确实有人做到了,思想的传承、财富的传承、技艺的传承等等可以举很多例子。学习了家庭教育课程后,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某样东西可以传承很久,这背后也许有某种力量的支持,否则传不了几代也就不了了之了。这种力量是什么?也许是所谓“家风”,前辈靠经验总结凝练出的一套思维模式或行为准则。而家风的习得或者养成,靠的就是亲子教育,并且是真正意义上的言传身教。想到这里,面对很多暂时的困境,我也就释然了,毕竟自己心存希望,可以把好的习惯传承下去。我还会持续写下去,并且希望与你不期而遇。
WX:neilguozhen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都不考虑父母的感受了? (乱78造)
- 到底是读书难,还是我懒读书才难。。。? (小镇青年)
- 从大理到成都,带娃一路骑行——聊天分享沙龙@【成都】 (DooDio画画)
- 上海亲子户外徒步群 (东东来了)
- 再论:孩子沉迷手机,家长如何正确引导? (仁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