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喜欢做些数字统计,以下文字可能有点繁琐,如果看不下去可以直接下滑到推荐/不推荐部分。
先说下60本书是怎么来的,首先楼主本身看书比较快,一小时大概可以看30到60页不等,再加上一月空闲时间比较多,日读书/听书时间在3~6个小时,导致书看的比较多。
其次楼主不是一口气看完一本书,通常是这本读一段,那本读一段,经常手头上有十多本书在轮流读。所以这60本里,有些书是上个月或上上个月在读的而这个读完的。
这样读还有个好处,不容易腻,有些劲大的书也容易缓过来。
再次楼主会利用游戏时间/家务时间听书,所以读书时间会比别人充分一些。而楼主习惯2.5倍速听书(当初法考养成的习惯,导致看什么剧不倍速都看不下去),所以听书的速度会比别人也快一些。
最后楼主读书只划线,最多写几句评语,不像别人读完书还要写读书笔记与长评,所以书与书间衔接得比较快。
这几个因素加起来,导致楼主一个月破天荒读了60本书,说实话楼主自己也吓了一跳。
下面开始上统计数据:
按阅读进度分,60本书中,完整读完38本(其中7本为上个月未读完这个月继续);基本读完(读完75%,余下不值得再读/失去兴趣/草草翻过)10本;只读一部分便弃(读过20%,余下不值得阅读或不适合现在阅读)12本。
按类型分,计共漫画/摄影/画册15本,文学小说12本,诗歌1本,科幻7本,侦探/悬疑3本,诗词/小说赏析3本,散文随笔3本,奇幻1本,通俗小说3本,科普2本,历史3本,财经5本,以及鸡汤文1本,其他2本。
按阅读介质分,纸书14本,电子书46本(听/读)。
按页数分,200页以内25本,300页18本,500页12本,500页以上5本,共计约15000页。按读完/未读完比率计算,约读完11250页。
按作者国度分,共阅读了14个国家作者的书籍,中美英日这四个国家阅读的比较多。
接下来是一些推荐与不推荐,这些都是根据我阅读时的体验写的,有些评论会偏私人些,不代表不推荐的书就一定不好。当然有些书是真不好。
一些推荐
肯尼亚
乌鸦魔法师
8.7
[肯尼亚]恩古吉·瓦·提安哥 / 2021 / 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本书楼主只看完上部,就按耐不住想推荐,严肃文学的内核,顶级畅销书的阅读体验,这在许多作家不好好说话的当下,是难能可贵的。这是本讽刺小说,男主是个印度留学归来的大学生,因为机缘巧合被当成具有神秘魔法的巫师;女主是个反对者,女性主义者,因为前夫告密成为通缉犯。
这是一本关于见证“见证文学”的小说,是作者对70年代拉美纪实文学的反思与颠覆。主人公受邀去编辑一本“大屠杀幸存者证词”的人权报告,却因阅读这份人权报告产生精神错乱,一度分不清历史与现实,并将读者卷入其亦真亦幻的精神世界。//本书中一定性描写,阅读前建议先看豆瓣上翻译者的书评。
读第一篇的时候,你可能只觉得这是一篇还不错的短篇小说;读第二篇的时候,你会发现居然和第一篇有关联……读完全篇,你会觉得一切都串起来了,自己仿佛也住在米格尔街,和作者笔下那些奇奇怪怪的人成了街坊邻居。大概就是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吧。
作者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却经常被人误解是靠一本童书获得奖项,并引申到作者女性身份或诺奖水平上。这本书一反上世纪初苦大仇深的文学基调,用极平实鲜活的笔调书写了典型的瑞典农民生活。阅读本书需要理解信教是他们深入骨髓的文化传统。另外与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农民相对照会很有意思。
叶老师的书都值得一看,阅读这本书最好要与《叶嘉莹说杜甫诗》一起看,这样有助于理解叶老师的品诗方法。
这两本是连在一起的短篇科幻集,讲一个叫伊翁蒂奇的人在星际旅行的见闻。基本上都是见一些奇奇怪怪的外星人,读起来很轻松愉快(开篇的时间旅行除外,星期三的我,星期四的我,星期六的我,过去的我,将来的我会把脑袋烧当机)。莱姆的小说涉及很广,不只是科幻而已,里面有一些思想还是挺有见地的。
因为之前美剧《力量之戒》决定重读的,这本翻译的很走心,文末还附有托老创造的精灵语的音标与读法,如果语言能力强的可以读一下。//这本书是讲魔戒之前三个纪元的历史,精灵宝钻部分写的比较好,读起来很有史诗感。
很有俄罗斯味道的俄罗斯科幻。人类意外掌握超空间穿越技术,却因此被宇宙中强大文明看中,沦为负责送货的宇宙马车夫,被限制了发展可能性。直到有一天,一个机会摆在男主面前。。。//这本书不是写宇宙战争,作者这里主要探讨了极端自由与极端集体这两种文明,且本书写于90年代。
这本书读起来有点致郁,作者的关注点可能在女性主义,但写出来的东西却远超女性主义。女主是个普通女性,有一天突然不想吃肉了,接着遭遇种种迫害与不解,逐步走向疯癫/进化,幻想成为一棵树,最终厌食并绝食。
登上5000元日币的天才女作家,22岁时已近登顶于日本文坛,24岁却因肺结核而香消玉殒。贫穷使她的文学旨趣多关注于日本下层女性,让她的文字在女性独有的清新浪漫之余,又多了一分现实的沉重与厚实。笔下的爱恋故事虽多悲剧,却往往含而不发,寓意于朦胧间,颇有哀而不伤的古味。//另翻译加分
一些推荐又不推荐的书
这本书好在是真正的科学家下场科普《三体》背后的物理学知识,向我们展示了现实中的物理学与书中的有什么不同。而且作者本身就喜欢科幻,与大刘也有私交,科普时大段引用三体原文,可以说是很用心了。不好的点是作者科普得不够“普”,阅读本书需要了解一定的现代物理学知识,光理工科背景可能还不够。
这本书读第一章就够了,后面写得太深了,没有巨大的阅读量不容易get。//推荐它的理由是第一章写的真是非常好,完全可以解答你“为什么要读经典,读经典名著有什么用,该怎么读经典”之类的诸多疑问。
托卡尔丘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水平不一,有些篇章缺乏创新性,故事内核其实挺老旧的。但是文末附的诺贝尔获奖演讲个人感觉值得一看,特别是里面关于虚构文学与非虚构文学的思考部分。至于文中的短篇,我觉得《旅客》与《万圣山》写的不错。
一些不推荐
实话实说,刘宇昆的科幻其实是有平均水平的,我是因为三体翻译+美剧《万神殿》+美剧《爱死机》去读的他,预期高导致失望大。另外这本书里作者喜欢叠zzzq的buff,其中有一篇叠二战时在美日本冲绳女人被迫害的buff,给我的感觉挺不好的,所以不推荐。
因为村上春树去读的卡佛,却发现卡佛的书读起来很痛苦。不是内容上震撼人心那种痛苦,而是卡佛主张的极简主义写法读起来很痛苦,感觉是按着脑袋逼你思考冰山下隐藏的是什么。//个人不喜欢这种写法,所以不推荐。
翻译大坑,我先读了这本书,差点就要放弃读樋口一叶的书,幸好去搜了上面提到的青梅竹马,换个翻译马上就爱上了樋口一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