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幕后|论对《银翼杀手》的致敬
来自:Martin Van
导演是觉得第二集复刻Joi的大手和第二十集引用Roy遗言的做法很能推动剧情、构造氛围帮观众观众理解人物,或者其对应情景很恰当吗?从未见过如此表层、机械、牵强的引用和致敬,难道看懂了对银翼杀手的引用的人在这种时候应该感到有趣、认同吗?
补充
为什么说这种引用是表层、机械、或者说不够高明的:
借用一些古典二元论的话语来表达这个问题(刘慈欣的许多作品如《朝闻道》、《三体》等也体现了他受这种话语的影响),所谓引用/致敬,应该考虑三样东西,它们分别是被引用/致敬作品与新作品相同或很相似的文本/表现形式(以下简称致敬文本/表现形式)、被引用/致敬作品相应的表达内容、向其引用/致敬的新作品相应的表达内容,而这就会出现4种情况(为保证类比有效并方便理解,本文举例时尽量在科幻类型或包含科幻类型元素的作品中选择):
1.致敬文本/表现形式本身在语言上就是泛化的或者已经被meme/玩梗似地泛化了。如《星球大战》中达斯维达“I am your father”、《西部世界》第一季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引用(These violent delights have violent ends)、《美丽新世界》之名对《暴风雨》的引用、“希区柯克变焦”、《三体》小说第三部对爱伦坡短篇小说《莫斯肯漩涡沉浮记》的引用、《瞬息全宇宙》对《2001太空漫游》的致敬;或被引用/致敬作品的某些文本仅仅承担符号功能,如《星际迷航》系列的瓦肯举手礼、《流浪地球》系列中MOSS有关镜头对《2001太空漫游》中HAL9000的致敬、漫威宇宙中各超级英雄在彩蛋中的出现,一个超级英雄对另外一个超级英雄不提名的评价和介绍、JOJO立。因为被引文本在新作品中基本无特定表达内容,在引用这些文本时也就根本无需注意。这类引用/致敬传达出导演的某些个人趣味或服务于某些现代神话,作用于观众最容易使其表现出群体性的自嗨,是找彩蛋的影视自媒体最喜欢的类型。
2.致敬文本本身并未被泛化,但新作品将其泛化、符号化了。如新海诚在《天气之子》中让主角用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压泡面、名侦探柯南的某些推理过程的引用、《三体》小说第一部对阿西莫夫《台球》的引用和结尾借汪淼对丁仪之视角对《球状闪电》的引用、游戏《群星》中某个黑洞的名字及其星域对《星际穿越》的引用、游戏《赛博朋克2077》对某些赛博朋克科幻作品的引用。这类引用/致敬,至少像评论区说的那样,并不高明。
3.致敬文本本身在原作品中有非常精确的表达主题和内容,新作品与其能很好地契合,使得熟悉原作品的观众在观看时能通过此文本获得对新作品的更多更深层次的解读,通过文本很好地连接被引用/致敬作品和新作品,实现某种主题和内容上的“共振”。如《攻壳机动队》中笑脸男葵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引用、《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对柏拉图洞穴理论的引用,游戏《群星》中某个事件对阿瑟克拉克《与罗摩相会》的引用、《机械公敌》及其他电影对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的引用、《异形:契约》对瓦格纳曲目的使用、游戏《赛博朋克2077》在理解了乐理的情况下对肖邦的夜曲op.55 No.1的使用、《瑞克与莫蒂》中很多因单集表达内容添加的引用、许多电影中表现出的真正的迷影情节。这类引用并非纯粹是导演的个人趣味,不易做到,却效果强大。
4.致敬文本本身在原作品中有非常精确的表达主题和内容,新作品作者提炼了其母题/主题内容,使得它成为了几乎全新的文本。如《V字仇杀队》中对《基督山伯爵》的引用、菲利普迪克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开头引用叶芝的诗、《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引用亚历山大蒲柏的诗、《无依之地》引用莎士比亚的Sonnet 18。这种引用都难得一遇,属灵光乍现的时刻。
回到《三体》电视剧引用/致敬《银翼杀手》系列的问题。致敬文本本身在原作品中有非常精确的表达主题和内容,Roy遗言不再赘述;Joi之手既是K的情感寄托,也是K的镜像对其自身的指证,基本无“迷惘、不解”的情绪表达或“我是一只火鸡科学家吗”的古典身份认知表达(而是一个复制人的本体论问题的否定)。所以《三体》电视剧对《银翼杀手》系列的两处引用/致敬当属第2种。所以我认为这两处致敬机械、表面,至少像评论说的那样,并不高明。
附:刘慈欣对赛博朋克和科幻流派的评价(节选自其2018年获克拉克奖时的发言)
我最初创作科幻小说的目的,是为了逃离平淡的生活,用想象力去接触那些我永远无法到达的神奇时空。但后来我发现,周围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像科幻小说了,这种进程还在飞快地加速,未来像盛夏的大雨,在我们还不及撑开伞时就扑面而来。同时我也沮丧地发现,当科幻变为现实时,没人会感到神奇,它们很快会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我只有让想象力前进到更为遥远的时间和空间中去寻找科幻的神奇,科幻小说将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变成平淡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名科幻作家,我想我们的责任就是在事情变得平淡之前把它们写出来。
但另一方面,世界却向着与克拉克的预言相反的方向发展。在《2001太空漫游》中,在已经过去的2001年,人类已经在太空中建立起壮丽的城市,在月球上建立起永久性的殖民地,巨大的核动力飞船已经航行到土星。而在现实中的2018年,再也没有人登上月球,人类在太空中航行的最远的距离,也就是途经我所在的城市的高速列车两个小时的里程。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却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网络覆盖了整个世界,在IT所营造的越来越舒适的安乐窝中,人们对太空渐渐失去了兴趣,相对于充满艰险的真实的太空探索,他们更愿意在VR中体验虚拟的太空。这像有一句话说的:“说好的星辰大海,你却只给了我Facebook。”
这样的现实也反映在科幻小说中,克拉克对太空的瑰丽想象已经渐渐远去,人们的目光从星空收回,现在的科幻小说,更多地想象人类在网络乌托邦或反乌托邦中的生活,更多地关注现实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科幻的想象力由克拉克的广阔和深远,变成赛博朋克的狭窄和内向。
作为科幻作家,我一直在努力延续着克拉克的想象,我相信,无垠的太空仍然是人类想象力最好的去向和归宿,我一直在描写宇宙的宏大神奇,描写星际探险,描写遥远世界中的生命和文明,尽管在现在的科幻作家中,这样会显得有些幼稚,甚至显得跟不上时代。正如克拉克的墓志铭:“他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成长”。
另附:自己写的赛博朋克简介
(“文本”指由影视语言书写的电影、电视剧内容,包括影视语言的所有组成部分,并不仅仅指代某一文字段落)
讨论时请区别致敬/引用和二次创作。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浸泡/水区|至少这样骂程心还是挺可笑的 (愿为守誓宝剑)
- 浸泡/水区|罗辑前期是不是有点殖殖的…… (错或落若莫)
- 浸泡/水区|我一直觉得罗辑很多人都能演 (zfycdcyh)
- 剧情/演员|黑暗森林法则太自然太自然了。 (红莲)
- 剧情/演员|为什么三体人不向宇宙发安全声明? (红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