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幕后|田良良在改编时曾考虑让杨冬以量子化的状态贯穿始终
来自:冥华紫晶
腾讯版《三体》的改编,离不开两大关键词:探访和论证。
探访是一种尊重原著的谦卑姿态,是一种有意识的精神汲取;论证是一种理性的可行性分析。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现有的改编方向是理所当然的,但平台和主创,却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探索过程。
虽是通俗读物,但小说《三体》仍存在一定的阅读门槛,剧版《三体》究竟应该往何处去?是重新编织故事,降低观剧门槛,力求让所有人都看得懂;还是尽可能地还原原著,获得原著粉的认可?由于找不到可对标的项目,主创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前前后后做了将近二十版方案,而后再一一讨论、排除。
比如,主创一度考虑过将时空后移,从原著中2007年的时间线调整到2030年以后,加深科幻感;再比如,为了平衡男女角色戏份,让杨冬以量子化的状态贯穿始终,这样改编既有对刘慈欣作品《球状闪电》的致敬,也能为第二部面壁人的故事打下基础。
“一场场讨论过后,我们最终还是决定回到原著本身。”总制片人白一骢回忆道,2017年,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在一次策划会上拍板定调:以原著为主。
这个定调明确了改编方向,也统一了主创人员的思想。白一骢认为,这实际上也是主创的心之所愿,既对得起原著的厚度,也让每个人走得更踏实了。
除此之外,它也让《三体》的运营策略更清晰了,腾讯在线视频平台运营部电视剧IP运营中心负责人孙宏志认为,“通过深度激活原著用户的核心群体及男性用户,形成话题和口碑,进而带动剧集破圈,吸引更多用户,最终实现作品高热度的同时,促进衍生和跨品类内容的消费。”
——————————————————————————
田良良的最新说法是为了加大感情戏:
第一版剧本方案是“漫威向”。智子除了在汪淼的视网膜打上倒计时,还呈现出更多“神迹”,例如对世界本质的认知,例如很多事件在发生前汪淼已经知晓,他成了具有超能力的先知。田良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们当时很迷恋这个情节的,因为它非常科幻,很适合塑造人物,人物会在这样能力之下挣扎纠结,立场发生变化。”但很快,他们发现这条路走不通,因为无论它精彩与否,它都不再是《三体》。
于是再转换到好莱坞式的刑侦悬疑路线,强化汪淼和史强卧底、破案的戏份。还有一个版本尝试了增加夸张酷炫的科幻元素,把故事发生时间后推到2037年,汪淼和史强吃饭的卤煮小馆子里到处是机器人。甚至想过让杨冬以量子态重新回到现实世界,加大感情戏……
提到当初那些设想,白一骢自己都乐了:“现在看起来感觉很傻缺是吧?但是这些试错的路不白走,有了错才知道什么是对的。不走这一段,很难深刻体会到原著的力量和精髓。”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浸泡/水区|罗辑前期是不是有点殖殖的…… (错或落若莫)
- 浸泡/水区|至少这样骂程心还是挺可笑的 (愿为守誓宝剑)
- 浸泡/水区|我一直觉得罗辑很多人都能演 (zfycdcyh)
- 剧情/演员|黑暗森林法则太自然太自然了。 (红莲)
- 剧情/演员|为什么三体人不向宇宙发安全声明? (红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