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解析君子盟真结局——全员恶人
来自:新樱
这个结局剪的看起来非常离谱,搞的人神共愤的,因为大家都说人设崩了。 张屏明明只追求真相不肯说谎,最后找了个立不住脚的水疱疹说太后掌印是假的。 兰珏一心要报仇结果为了保仇人太后竟然要杀自己的多年知己辜清章。 柳太傅当朝大员一贯保皇突然就认了来路不明的新帝,朝堂风云跟闹着玩一样。 然后大家的观感:这一切的源头是——为了大义—— 细想想, 连 皇帝的人设都很奇怪,一个皇帝,看着满大街小报说他是假的,竟然毫不在意,竟然在京城流言飞起明显政局不稳的时候选择带兵出征。这里给皇帝和张屏了好长一段镜头,皇帝用“大义”说动了张屏。 辜清章的人设其实也不对,他操纵士子算无遗策,也算了解兰珏,隐忍筹谋多年,又当太医又说动柳太傅,最后竟然明明白白告诉兰珏自己是个恐怖分子,直接导致“大义”的出现,兰珏临阵倒戈。 总之,这个剧里面的“大义”好像是在迎合我们框架上粗糙的价值观:皇帝爱百姓,官员扶社稷,百姓都爱国(那些捐款捐物捐盐的npc)没妈的孩子容易抑郁。 但如果是一个不考虑过审,不非得大义的状态,如果皇帝在乎的是皇位,官员在乎的是自身利益呢? 首先这个剧呈现给我们的感觉告诉我们是这是一个很小的朝廷,宫廷制度随便,尚书孙女轻易被轮煎,明显不是天朝大国就把它想象成一个五代十国的那十国那种水平的吧。 这么一个小国皇帝,内政确实可以不在乎,手里有兵就行了。以前兵权在王太尉手里,王太尉理论上是太后一派,不然太后不可能长期把持朝政。太后一开始反对打仗,最大的可能是担心兵权外落。皇帝问朝中竟无敢战之将,王砚跑出来说他愿意,(这里小伙伴纷纷磕糖说本来兰珏想出去,王砚是怕小情人儿搞事)但皇帝就不坚持出征了,因为王砚是王太尉儿子,他爹跟他儿子谁带大差不差。 而后来同意皇帝走的不是太后,是已经控制住太后的辜清章。 (过一会我们再说辜清章有点幼稚) 接下来的关键人物是兰珏。他之前都是正常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了呢……是从辜清章告诉他,他的杀父仇人是太后——那他向太后复仇不就好了——不,辜清章还是太后的儿子!如果我们光觉得他应该复仇太后,他就不正常。但是一旦发现辜清章因为血缘关系也是他的复仇对象,他就正常。爹妈都是血缘,没道理他记着自己爹的仇却无视仇人的亲儿子在自己眼前蹦跶,甚至要助力这个仇人儿子当上皇帝。所以,即使辜表明自己会禅让……都不如现在这个皇帝更适合一些。因为在现在这个皇帝治下,他已经是新贵权臣,有房无贷,又不是什么无产阶级。只要复仇就行了,他又不想造反。造反的结局很可能是,京城大乱,他也被人捅死在床上了。(有他脑内os为证) 再接下来是张屏。他的人物关系相对简单。虽然辜小时候算是他的哥哥,但是很明显这俩人三观不合,而且和兰珏一样,他妈也是因为太后而死,后来他师父也因为辜清章而死。二人是有仇的。即使是这个哥哥上位,他也落不到什么好处。反而是现在的皇帝,又对他给予厚望,又谈得来。 不重要的人物柳太傅,他是个投机分子。他之所以保皇,很难说不是因为他保太后出不了头的缘故。太后兵权方面倚仗王太傅,其他事情之前有玄机替她料理,柳太傅就算投靠也只能排第三。但皇上在士子殿试那次驳了他的面子,他会认识到,现在的皇帝是不好拿捏,甚至不好追随的,如果能换个人,自己又有拥立之功,会不会以后自己就成第一号的人物了呢!所以,他与辜清章一拍即合。但是柳太傅的问题是,时间。如果大军长期在外,被边关战事拖住,最好结果是皇帝战死,他倒是可以把握新帝慢慢经营。他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军中消息不灵通。 不重要的人物之二曹将军,虽然他的角色番位排到了男十八以外,但他的身份在是举足轻重的,他是统领京城守卫的,剧里也提示了,他算是太后的红人。因为辜清章搞事,他被假太后晾起来了,又接着以为太后死了。当惯了手下没有想过造反的事情,一时不知道如何站队,所以那时候兰珏言明太后为假,真太后活着,他才能按照兰珏他们的意思,将辜当做反贼,不再听柳太傅的安排。 再说辜清章,为什么说他幼稚呢——首先他选的柳太傅,没有军队关系,自身实力不硬。其次他就不应该告诉兰珏和张屏自己的身世。也不应该为了刺激张屏,放任他师父被杀这件事。但他又是聪明的,这个时候皇帝带着大军走了,藩王进京了——虽然拍的很奇怪,太后都死了,都大丧了,藩王都在哪儿呢?不应该都在丧礼上吗?一个出来主持大局的都没有,就等着柳太傅在那叭叭胡说八道吗?正确答案是藩王进京了,但是没带兵啊。谁听说过带兵进城的藩王那不是摆明了造反。而且藩王个人手里也可能没有多少兵,要不然皇上至于亲征吗。所以这时候藩王也惹不起事,最多回去以后再谋划造反。藩王都不傻,知道皇帝在外打仗,都静静看着柳太傅带着辜清章在明面上蹦跶。因此这个时候,辜清章的势力能勉强控制到丧礼揭露真相。 至此,一切草台班子和前情提要都铺垫好了,真正的变数在哪里?难道是张屏跑出来揭露玉牒是假的吗? NO,在大典上,出言反对的人出现了……那就是王太尉。 前面我们看了二十来集,王太尉的儿子,王砚王大人的风采真是无法忽视,他要是在这个结局里没啥动静,是我我都不能接受。自从他带兵出去,我们在剧里只能看到些零散的东西,但,这很关键。 他差点死掉,因为皇命,要求他去敌对国刺探。 皇帝亲征,前面我们已经说了,为的是兵权。王砚随队,为的也是兵权,他爹的多年经营,不能因为皇帝去了就旁落。他和皇帝在军队里就算不明争,皇帝也一定会想方设法挤兑他,甚至弄死他。要不是张屏去的正好,王砚的亲信部队已经十分凶险,又被伏击(真可疑)又被敌袭,完全是九死一生,因为张屏带他们钻了水帘洞,活了下来。并且有了瘴气药方,这才能够重整旗鼓,继续在恶劣环境下与皇帝周旋较劲。结局我们也在最后看见了,王大人确实有一定能耐,活着回去了。 王太尉的反对,让兰珏彻底确定了事件的走向。他之前虽然百般推诿,但配合辜清章继续往下走。直到王太尉出言反对,他确定了王砚传递的情况,就是:大军马上要凯旋回京,皇帝有兵权,王砚没有和皇帝闹崩。王砚能告诉他爹军队的情况,也一定能告诉兰珏,毕竟是临行前欠十坛好酒的人脉关系,王砚不希望兰珏站队出错,落人口实。兰珏也懂,但王太尉的表现让他彻底放心王砚,这出闹剧里面,王太尉推诿从长计议,见了辜登基不拜,不附和玉牒是真的,都能证明他的消息和政治智慧。兰珏虽然前期陪着辜演戏顺便自己报仇,后期王太尉动了以后,他立刻出刀做出行刺辜清章的华丽表演。这样就算皇帝回来,也可以声称自己从未错拥,隐忍图刺,毫无破绽。(在这里砚兰真的值得磕一把,就算利益勾结也是真勾结😂) 兰珏一动,张屏就上场了。张屏这番说辞当然是谎话,但是他以前的人设都是从不说谎,只求真相,【经过跟楼小伙伴们提示后补充:其实兰珏在他和张屏分别之前就做好了预案,就是张屏看他的表现来决定是否当场揭露辜清章。张屏依照约定做了,这也说明张屏建立在充分信任兰珏的基础上,改变了自己的原则!(这么看的话,大糖hhh)】他来的恰到好处,那些朝臣们本来首鼠两端丑态百出,这正是一个借坡下驴的机会,但这时候辜清章看懂了兰珏和张屏一唱一和的表演,认为他们已经掌控了大局,加上他妈又出来刺激他,他厌倦了母亲为了权力,友人亲人左右权衡后抛弃自己,干脆就掀了牌桌。我就是恐怖分子怎么了?红雾夜幽昙伺候! 辜清章不知道,此时兰珏只是心里有底,手上没底。因为大军及时快马加鞭,也是第二天上午才到的。当时真正的底还在太后和听太后话的曹将军这里。他挟持走了太后,却不是为了控制闹剧走向,而是单纯就想和太后做个了断。要不怎么说他幼稚呢,他要是真懂他妈,就应该掌握真正的权力之后再来动他妈,而不是在这儿给他妈演出一幕心理不健康儿子孤注一掷求妈妈再抱我一次的狗血剧。曹将军这人就是有主子惯了,太后一失踪,他立马被说话管事儿的兰珏引着鼻子走。如果不细究,这也就是个台词多几句的npc而已,他不重要。 走到下雨这一步,那些老臣就完全属于摆烂且看热闹不嫌事大了。兰珏分工分的井井有条,也就王太尉出于心疼准儿媳(官配党打死你)的面子上提议自己也干点活,别的人都了解闹剧已过,等着皇帝回来各回各家。 第二天上午,皇帝果然回来了,柳太傅那个表情是又惊又怕。王太尉装的好像八百年没儿子消息一样兴奋,皇帝应该都看在眼里。嗯,皇帝果然是个狠角色呢!看他处理后续的手段:王砚除了兵权去干大理寺,官职升了能说得过去,实权没了才放得下心。兰珏出去巡查,巡去吧你这种人精在朝里呆着结党营私的太多了。张屏下放到基层锻炼,这人没啥势力代言,看着能用,先从基层历练历练吧! 这么一看,人设最立不住的人其实是辜清章。不细看只有他没崩,细看只有他有问题。他一个幼稚过头,早早把底牌亮给兰珏的人,怎么能带领一支造反团队走到了今天的位置?只能解释说他爱妈妈也爱兰珏了,可惜都爱错人了…… 哎,这么一想,砚兰能磕双向奔赴,辜兰能磕小辜箭头粗,屏兰能磕徒弟终于认了师父(官场上的)。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导演是个懂美学的 (momo)
- 第16集|白猫这个隐喻真的绝了 (小丽·Zhang)
- 第5集|楚小姐的舞美,我知道现代人看了都爱的不行 (mоmо)
- 评分怎么这么低,属于近年难得紧凑的剧啦 (言昭)
- 井柏然身上有破碎感,特别是哭戏 (豆友2277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