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1
白百何不就是小妞电影起家的,以小博大票房惊人直接飞升。重要的是,失恋三十三天作为一个女性失恋故事,却吸引了很多男性观众,说明只要是好故事,不论是男性视角还是女性视角,都能吸引到最广大的群体。
其实就是观众并不喜欢看高喊主义和口号的文艺作品,太僵硬了,令人反感。如果想表现出女性的独立自强,那直接拍摄一个女人为事业拼搏的故事即可,不用在里边直接高喊什么女性主义,什么“女人就要如何如何”,说教味儿那么浓,很容易观众反感
中国观众只在乎故事好不好看
因为欧美对女演员太不公平了,人家天然就有团结奋斗的目标。内娱是世界上少数对男女演员都比较公平的娱乐圈,这归功于制d优势,s 会 z 义嘛,那环境这么好,一样的咖位拿的薪水都一样,那自然躺平数钱喽😃通俗来说就是s会煮亿巨婴😃
好莱坞男女明星光薪水差距就巨大
哈哈哈,资本是理性的,无利不起早
陈建斌主演《乔家大院》,他也不算帅哥吧?《雍正王朝》?《汉武大帝》?都是大家熟悉的帝王将相演员
女演员完全可以去做制片人,去做导演,去投资各种电影。但很多成名女演员并没有很多的艺术追求,她们宁愿把钱投给房地产,投给综艺也不愿冒险投给一部电影。这其实是资本的逐利性压制创造性的恶果,这导致我甚至不指望她们能拍出反映大多数普通女性的作品。而同时也有客观因素,那就是整个行业生态中女性主义作品的相对弱势、不成熟和封建残留的根深蒂固。如果女性文艺片就爱拿冗长的单调的做饭场面等场景来强塞给观众,告诉观众“这就是女性的生活困境,难受了吧,难受就对了!”或是唯爱女同,而女性商业片由于要展现出与男性商业片不同的气质而刻意不去尝试大命题,那就是在赶客嘛。影视圈的封建秩序一定程度上也规训了女演员,导致她们在功成名就后与原本压制她们的存在合谋,就像封建时代婆婆反而更会折磨儿媳妇一样,那太可悲了。
赞同
我觉得造饼这个问题,甚至不需要考虑性别之分。如果演员想要长期有主角可演,不管男演员还是女演员,最后都要靠自己造饼吧。 男演员年纪大了后,也会面对只能演爹或者配角的情况。哪怕演技特别好的,偶尔有人找,那得几年才能等到一部靠谱的电影。就真有靠谱的剧本,肯定也被能造饼的演员抢先拿下,人家自己投资,剧本改一改正好自己演了😂
女演员没有适合的电影,真的可以自己投资,从小成本开始就行,哪怕票房不高,也不至于亏。哪怕亏了一点,你身份不同了,属于资本了,咖位也会提高,薅点代言,这亏损不就补回来了。
比如小妞电影,女演员自己先造饼,多几部票房好的,自然会有资本跟风。他们为了赚钱嘛,一旦跟上,一些女演员就可以不用自己造饼就能演上女主电影了,然后就会有资本尝试拍小妞电影来捧新人,逐渐良性循环。所以在形势没那么好的现在,还是得靠女性自己先起来,指望男性那可太难了。
阶级都不一样了就别想着吃性别红利吧,咋不提你们女演员要求杂志社穿短裙的工作人员“帮”你站在镜子上是效果呢?咋不提让女助理帮你脱袜子拖鞋呢?
[内容不可见]
说得太对了,好莱坞男女片酬差距很大,竞争也大,flop很容易,所以要造饼。咱们这边的女演员看着都很轻松。
徐峥吴京是过气没戏拍才自己投资自己导演,邓超做导演的时候可没过气
张萌就挺好的,还能在自己的剧里演个角色
就说玛丽苏电视剧(首先我不反对玛丽苏叙事只是这个词能更好概括)张芷溪自己拍了《纨绔世子妃》林心如之前拍的《倾世皇妃》《秀丽江山》等等…不管口碑和成绩如何吧,如果资方选择的话可能当时有更好的选择,但是她们自己拍了所以拿到了女主的位置
你要想演更合适更喜欢的角色,指望别人去找你拍,还不如自己准备
dd支持女演员自己造饼
这话确实挺对的,有些好莱坞女演员的第二春也是通过自己造饼实现的。
说得好
有道理
楼主热评“电影和85🌸有关系吗”真的笑晕,太好笑了,粉丝也就骗骗自己了,其实是85只想赚快钱,要不是全女能分羹都不会着急忙慌入场
演员不自己做编剧导演监制就永远被动工具人
女性导演想拍啥拍啥,不要局限于女性题材
虽然但是无间道风云不是詹妮弗安妮斯顿制片
dd女演员造饼
这贴怎么这么早,确实无论男女演员,想长久站稳脚跟就得有能力自己拉班底自己造饼,只有自己才能长久的捧自己。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