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甄别小组里的旅游攻略、出行约伴等信息真伪,如遇非法行为可向站方举报。
鼓浪屿龙头一带书店知多少
鼓浪隐士
鼓浪屿龙头路一带,从民国开始就是岛上著名的商业区。这里商铺鳞次栉比,售卖着各种货品,满足岛民的日常生活。而作为国际社区,鼓浪屿少不了文化建设,龙头一带的书店自然应运而生。

闽南圣教书局:鼓浪屿是近代基督宗教最早登陆福建的地区,来华宣教士为了传福音,非常注重文字事工,创造闽南白话字,编写了各种书籍。为了更好地向教会、信徒提供信仰书籍。1901年,闽南地区的传教士与中国同工提议建立闽南圣教书会。
1908年,在厦门的中外信徒在鼓浪屿龙头路446号,共同组织成立圣教书局董事会。主要业务为代售上海“中华圣经公会”的《圣经》,印刷和出售白话字版的《闽南圣诗》等。据《中华归主》记载:截止1920年,“该会大量发行的出版物达十四万六千九百六十七册,其中近五万册是罗马拼音文字书籍,销售的现金总额达四千四百四十七元。”足见圣教书局在闽南教会的影响之大。
1932年,教会人士捐献地皮和经费在福建路建筑一幢3层楼房为书局新址(现福建路43号),使经营业务更加扩大,除继续经销外地出版的《圣经》、教会刊物外,还担负出版业务。圣教书局还与厦门倍文印刷所、鼓浪屿启新印制所等合作,印制了《圣经教义》、《圣诗》以及各种书籍。该局印刷发行的书籍达100多种,远销闽南各地和新加坡、菲律宾等地,广受好评。圣教书局归属中华基督教会闽南大会管理。圣教书局的历任经理是庄逸清、庄迺昌等人。

根据记载,1950年圣教书局销售“圣经3072本,图画4005本,文字单张30960张,其他书籍11155册”,足见当年业务之繁荣。公私合营后,圣教书局与鼓浪屿所有书店,一起并入新华书店,人员也到此工作。
三余书店: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在龙头路电灯巷有家三余书店。电灯巷因鼓浪屿最早的电灯厂而得名。1933年秋,黄家渡发生大火,电灯公司被焚,后在旧址上建一排平房,书店就在这平房里。面积大概60平方。“三余书店”得名于《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汉末大儒董遇言:“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三余书店以卖旧书为主,书的来源渠道很多,有很多家庭搬家时,都会把旧书出售给书店。一些在鼓浪屿生活的番仔(外国人)回国前,也会把书低价卖给书店。书籍的种类不少,涉及文学、历史、小说等等。中文、洋文的都有。

据黄吟军老先生回忆:“在电灯巷现在卖芋包那里,其中有一家名叫‘三余’的书店。店主名字叫有春,矮矮的个头。书店的规模相当大。有租书部,平时租一些流行小说给毓德女中的学生看,此外也卖一些新文学如鲁迅、周作人的书。我的书大部分是向他买的,后来我积起了鲁迅和周作人的全部著作,还有些谢冰心等等”。
书店还有一些在今天看来很稀罕的书籍,比如闽南语与南洋话(马来语)的对照字典等等,书店还有很多孤本、善本,最珍贵的书当属清康熙年间出版的《康熙字典》(可能是武英殿本),这套书为抗战胜利后,一个日籍台湾人,回台前,低价卖给书店的。此书在文革中被焚毁,殊为可惜。
当时来书店购书、租书的人很多,遍及社会各色人等。《蜀山剑侠传》这部武侠小说在那个时候特别受欢迎,尤其是广大的劳苦大众,当然也有一些学生。这部书有几十册,每次出租一本。他们有些人在傍晚借书后,就一个晚上把书看完,第二天来借下一册。因而书皮很快被磨破了,要不断地更换新书。
1958年7月,全市企业实行公私合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同年,三余书店接受改造,经营了近20年的三余书店,就此退出了鼓浪屿的舞台。

启新书店:1946年3月,CPC福建省委闽江工委派党员黄猷来厦门恢复城市党的工作。特派福建协和大学学生黄猷来到鼓浪屿开展工作。他把家里一所房子向银行抵押,贷到30万元法币。是年4月,他和“启新印刷厂”负责人李成章在鼓浪屿龙头路租了一个小铺面,并取名“启新书店”。
启新书店营业后,开始销售各种红色书籍,包括《文萃》《民 主》等刊物及大量有左翼倾向的文艺、社会科学的著作,包括教员著名的《新民 主主义论》。由于当时KMT接收大员的倒行逆施,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因此这些书籍立刻得到了英华、毓德等学校的师生欢迎。他们当中不少人也在这些书籍的影响,成为厦大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

1946年8月,由于内战爆发,KMT加紧了对异议思想的打压,启新书店由此结束了其历史使命。目前启新书店旧址,成为鼓浪屿上的红色遗迹之一。
新华书店:五十年代公私合营后,鼓浪屿的书店都归入了位于龙头路的新华书店,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鼓浪屿人买书都是到新华书店,也是岛上一处文化中心。新华书店规模不大,在九十年代前,都使用玻璃柜台,人们要买书都需要店员帮着拿取,方能翻阅。书店规模不大,但种类还算齐全。主要以文学类的中外名著为主,同时包括历史、军事、理科类的书也不少。

而对于很多鼓浪屿孩子来说,小时候都有在新华书店购买连环画以及各种儿童书籍的美好经历。在九十年代中期,书店还有个柜台销售棋牌文具,很多学生都会到此购买。因此新华书店承载了鼓浪屿成长的孩子的童年回忆。
到了本世纪初,为了突出鼓浪屿文化特色,配合旅游业的需要,音乐类、闽南乡土类、旅游类书籍开始增多。同时也出现了旅游文创产品,是游客来鼓浪屿一处不错的打卡之地。
九十年代中期,鼓浪公园的围墙都被打通,作为店面。当时开了两家书店,一家是二中体育老师的严杨铭经营的,另一家则是位女老板。两家书店的书籍大同小异,基本都是当时的畅销书,不少风靡九十年代的文学、历史、社科类书籍,都能在这些书店,买到。
严老师原为水球运动员,体格健壮,孔武有力。由于特殊的师生关系,他的书店常会吸引二中的学生前来购买。这家书店还出售各种杂志、报刊,学生们都喜欢体育类(主要是足球)杂志,《足球报》、《足球俱乐部》等在当时是抢手货,很快就销售一空的。后来,为了建海底世界,鼓浪公园被拆除,书店也因而转移到街心公园营业。
本世纪初,在鼓浪屿龙头路58号,开了家晓风书屋。书店以人文社科书籍为主,书架上摆满了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人民出版社、上海古籍、三联、译林等等知名出版社的文史哲书籍,吸引了很多文人的兴趣,经常有文化学者光顾书店,2012年,由于房租不断上涨,晓风书屋被迫离开了鼓浪屿,令不少读书人感到遗憾。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坐标:厦门;寻找周末搭子 (大傻妞)
- 厦门 交朋友 (豆友281025489)
- 泉州旅游 结伴 (呆萌男神)
- 厦门朗豪酒店房券转让 (海棠未雨)
- 【转租】厦门北站旁精装南向阳光房 (fare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