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子女|相亲 N 次,我觉悟了相亲的本质
来自:我的兄弟叫小明
最近看到一段视频,是日本著名的女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老师和三位中国女性的对谈视频。视频中一位女性讲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因为急于走入婚姻,所以在两年的时间里相亲了很多次。看到这里,我一下子就“来劲”了,因为相亲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
说实话,我已经记不清第一次相亲是什么时候了。仔细算了算,自己相亲的次数也有七八次了,在朋友中也算是特别的存在。朋友问我为啥总相亲啊?我一般会说:“我爸妈喜欢给我张罗,我也不好拒绝,免得伤他们的心,就当认识一个朋友了”。
朋友觉得我是被逼无奈,其实一度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觉得相亲也太不浪漫了,自己又不着急结婚。可当我试着问自己的内心:自己到底为何去相亲时,我发现事情并不是我想的那样。
我是一个不喜欢别人强迫自己的人,如果我排斥相亲就不可能有这么多次相亲经历。可以确信的是,我内心是向往婚姻的,虽然嘴上对相亲这种形式不太热衷,但其实每次相亲我都有认真准备,认真对待,认真去了解对方。
虽说当时只是把相亲当作认识人的一种途径,但其实我内心也在渴望,渴望通过相亲去认识一个彼此喜欢的人,然后顺利步入婚姻。我想这也是大部分“相亲人”的想法。
后来我真的通过相亲遇到喜欢的人了,从第一次见面的相谈甚欢到彼此的渐渐了解,我们在认识一个月后确认了关系,之后虽经历了两个月的异地,但也丝毫没有影响彼此的感情。那时我心里觉得自己肯定能和她走入婚姻,我们甚至开始计划何时结婚。
可没想到,这段关系最终还是败在了婚姻现实面前。起因是她的爸妈希望我们推进结婚的流程,于是我们商定先见对方的家长,不巧的是我爸妈对她不太满意,偏偏我又如实告诉了她,结果她感到非常委屈和生气,于是提出分手。我知道她考虑的是未来的家庭关系,其实我也考虑了,于是同意分手。
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几天之间,我不明白为何之前感情很好的两个人突然变成这样!情感依赖对象的突然消失,让我一度忧郁。刚开始我将我们爱情的失败归咎于那无比现实的婚姻制度,但我始终不愿承认爱情的脆弱,于是我又试图去找我们关系本身的问题,来证明我们分手的合理性。那段时间我热衷于阅读关于爱情或婚姻的文字,光是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我就看了两遍。虽然学习了许多爱情理论,但我依然无法解释我们分手的根本原因,我只能去不断说服自己:可能我们都没有那么爱对方,就是不合适。
一个月后,我又开始相亲了。见面不是和对方一起吃饭,就是一起散步,谈话无外乎是展示自己和去了解对方,我开始有些麻木、厌倦,感到无趣。就在我即将对相亲死心的时候,我竟然又遇到了喜欢的人。
第一次见面后我就很激动,我对她很有好感,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对方对我的好感,那时我便有了渴望和对方在一起的想法。于是我开始每天找她聊天,隔三岔五约她见面,我感觉和她聊天很舒服,她说她也这么觉得,我慢慢认定她就是我要找的人。
在我们第三次见面后,我们约定周日见面,可好景不长,在周六的时候,她突然和我说:“我们不合适”。我一时无法接受,百思不得其解,我不想就这么不明不白的算了,于是去问她。在我的再三追问下,她说出了她内心的想法,她说她不相信见三次面就喜欢上一个人,她觉得我目的性太强,就是想找个合适的人赶紧结婚。说真的,当时我真的无法理解她的想法,我只是面对喜欢的人有些“上头”罢了,怎么被她解读为:我想找个合适的人赶紧结婚。
如今看来,我在这两段关系中都太盲目了,以至于我根本无法跳出来去审视这段关系。回到那个视频中,当那位女生说完她的相亲经历后,上野千鹤子老师非常平淡地回复她:“你那时其实喜欢的是婚姻,而不是男人吧。“ 我瞬间醍醐灌顶,当我再去审视这两段关系时,一切豁然开朗。
其实在我处于这两段关系的亲密期时,我常常内心有这样的想法:我已经找到喜欢的人了,以后肯定会结婚的。这时常常会伴随一种轻松感,一种好像已经完成既定任务的轻松感。
是的,不知不觉,我已经把结婚当作了我人生的必要任务。我常常想象和对方在一起的婚后生活,觉得那种生活是幸福的,现在发觉,这种想法的重点在于两个人的婚后生活,而不是两个人在一起。就是说,我希望的只是有人陪着我结婚,而不是希望和一个具体的人相互陪伴并走入婚姻。这样的内心想法让我自己都有些震惊,我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导致我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我能想到的便是相亲。因为在这两段关系中,我和和对方都是通过相亲认识的。从前我认为相亲和自由恋爱的区别只是在于认识途径的不同,如今看来真的不是那么简单。
相亲自古有之,古时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听老一辈人讲,结婚就是听父母和媒人的,自由恋爱是不存在的。如今新时代的相亲形式大大简化,但其内核并没有改变,那就是:相亲是为了结婚,结婚是相亲的目的,相亲是结婚的手段。这其实也契合相亲人士的需求:通过相亲这种途径遇到一个合适的人去结婚。没有人会想着通过相亲去交朋友,同样的,不婚主义者也不会相亲。
请注意,这里我用的是合适,而不是喜欢。合适指的是相亲市场的价值对等,价值包含:外表、学历、工作、阅历、家庭背景、性格等等。有些人会将相亲中的合适当作“喜欢”,比如我,自己骗自己,典型的个人浪漫主义。仔细想了想,我在之前关系中的“喜欢”其实和自由恋爱中的喜欢有大区别,真正的喜欢是不管不顾渴望了解对方的冲动,又怎么会仔细考虑双方是否价值对等呢?
在相亲中,人们通过了解觉得和对方合适,便会想着和对方马上在一起。因为对方只是你达到结婚目的的条件,条件成熟,肯定是要谈结婚的。而恋爱只是更好达成结婚目的的过程,当然有人会选择直接谈婚论嫁,这也正常,双方或许急于完成目标,至于感情可以放在婚后慢慢培养。
当我理清楚相亲和结婚的关系后,我试着去解答在之前两段关系中的疑惑,发现一切都是那么地合情合理。
在第一段恋爱关系中,她因为我父母的不满意而提出分手,因为她认为未来结婚后,自己可能会受到更大的委屈,于是判定我并不是合适的结婚对象。同样的,因为她的生气,我也做出了同样的判定。我还因为关系的突然结束而感到困惑,其实是我没想明白,我们当初在一起就是为了结婚,如果无法达成结婚这个目的,那么这段恋爱关系便没有存在的价值。
虽然俗话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但我想说,谈恋爱时想要和对方结婚很好,但如果是为了结婚而去谈恋爱,那么结婚这件事便会扼杀恋爱的乐趣,恋爱便会丧失其爱情的内核,转而成为婚姻的附庸。
在第二段相亲关系中,她说我目的性太强,就想找个人赶紧结婚。现在想来,其实她说得很对,当时频繁地去找她,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快开学了,想要趁这段时间多联络一下感情,最好能在开学前确定关系。另一方面是觉得既然合适,就应该多增进感情,避免之后因为异地再分开。现在看来,这些想法其实就是为了赶紧给这段感情下个定论,显然我需要对方,因为对方可以使自己在面对婚姻时有安全感。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写道:“不成熟的爱宣称: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想起自己当时还在拼命解释自己是真心的,真的喜欢,却不知相亲中的“喜欢”都是合适的外衣。
当我摒弃对相亲的浪漫幻想后,我终于看清了相亲的内核:为了结婚而努力寻找对象。当你选择参与其中时,你便不得不认同其内核,并自愿遵从其中的规则!即使你相信爱情,也会在其中迷失初心,成为只会评断、缺乏感受的他者。要明白,相亲不会造就真正的爱情,你真正喜欢的人也不会在相亲市场。
婚姻说到底是一项非常现实的社会制度,充分理性的考量或许对成就美满幸福的婚姻大有帮助。但如果仅仅只是现实考量,而缺乏爱的基础,这样的婚姻是否真的长久?真的幸福呢?
现在我依然渴望婚姻,因为我相信婚姻能带给我不可代替的美好。只是我不愿再把它当作一项任务去完成,我希望的是两个人的偶遇,相互吸引,渴望了解,在彼此喜欢的时候选择恋爱,不说永远,只说珍惜,在双方愿意,希望相伴一生的时候选择结婚,一切自然而然。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成长&感悟|为什么男大这么难找啊…… (文文。)
- 很烦现在的年轻人怎么办 (limeimei)
- 怀疑相亲对象是gay 有人帮我判断一下吗 (momo)
- 工资养活我自己绰绰有余,但是仍然对未来感到绝望 (wuliwuli)
- 怎么和初中男生沟通 (豆友202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