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必须要有电子版
Jatch(哪跟哪儿)
1,我想在这里讨论读库的受众整体市场的问题,不是单个人对纸制品或数字产品的偏好问题.希望大家能尽量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讨论 读库该不该有电子版.”我就是喜欢翻书闻墨香”这种话就不要说了. 2,我先表明观点:读库必须要有电子版. 3,其实也就讨论个”内容与形式”.严格的纸质要求,精美的排版印刷等,都是服务于内容的外在形式.这些形式很重要,但进入数字时代后则不再是无可替代的了.(我们坚信)读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精雕细琢的文字表达出来的内容信息,而不是传递信息的纸质媒介.孰本孰末我认为应该是没有争议,但需要一直强调的. 4,我想,在读库的整条”制造-传播-消费”产业链上,参与者都有着更纯粹的”创造并分享知识”的精神.毫无疑问,秉承这种精神,我们对借书敛财保持了相当高的警惕.那么同样的,秉承这种精神,我们也应该对舍本逐末的收藏癖冲动保持一定的警惕. 5,电子书的优点不用多说.最关键的是,无限的虚拟化的文字图片,摆脱了有限的实体物质媒介的束缚,在信息传播、知识分享层面代表了巨大的社会进步.在这样的社会进步面前,传统纸质书的那么丁点保留特色根本不值一提.传统”大众纸书市场”(注意大众与市场二词)的萎缩至消亡,是无法抗拒的历史潮流,纸书也随之蜕变为收藏品。 6,读库电子化带来什么?扩大读库认知度, 促进优质内容的传播推广,顺带探索新的文字信息表现形式.我们不应满足于读库在极小范围内的孤芳自赏,我们还应有更多的担当,我想这也是读库存在的根本意义吧。 7,拒绝读库电子化的理由:盗版泛滥影响纸质版生存?电子书与纸制品从来都不是替代关系,就读库目前的认知度来说,电子书的推广毫无疑问将扩大对实体书的需求,相信我们对读库纸制品的质量都充满信心。有限精力分配给电子版业务将牺牲内容质量?如果我们认同电子化是大势所趋的话,就不会出现这种类似"中国民众素质低还不适宜搞民主"的论调: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其他理由欢迎补充讨论。 8,如何电子化?国内最典型案例就是 唐茶 了,豆瓣阅读 也是现成的。读库想自己做还是外包,不是我等外人操心的事。从商业基因角度考虑,个人建议外包制作,推广则采取随实体书附免费邀请码的方式。 9,本人经济专业学无术,业余关注新旧媒体。传统文化人对纸有偏好,这当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把强烈的个人主观感情带入对客观环境趋势的判断中去,就实在不高明了。这股迂腐劲,无异于五四百年前的反对印刷坚持手抄,三二十年前的反对键盘坚持钢笔,以及这十年的反对mp3坚持cd(那觉悟活该卖烤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