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北京|轻松减肥不痛苦,线下体验美国静观饮食训练!告别情绪化进食,不负美食不负卿
iepsy


重新加载
朋友小莉工作经常加班,回家照顾好孩子睡觉已经很晚了,难得的自由时间她总是习惯打开冰箱找点食物,边吃边刷手机再休息。
同学阿玉身材苗条爱打扮,可最近见她因为工作转型压力大增陷入焦虑,吃得越来越多,越吃越焦虑,人也圆润起来。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因为饿而吃。像小莉和阿玉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叫做情绪性进食(Emotional Eating),或情绪饮食。人们常常会在需要安慰,放松减压,或犒赏自己的时候转向食物,而且通常选择垃圾食品、甜食,及其他有安慰作用但并不健康的食物。

看看您是情绪饮食者吗?
压力大时吃得更多
不饿或已经饱了仍要吃
为感觉好点而吃(如悲伤、生气、烦恼、焦虑时安抚自己)
以食物犒赏自己
经常吃得过撑
食物让你感到安全,像朋友一样
感觉失去对食物的掌控力
情绪饮食是为满足情感需要,而非生理需求有别于生理饥饿,人们的情绪饥饿可能是因情绪触发突然产生的,似乎必须即刻满足;这时的进食一般是无意识进食,吃了很多却并不满足;进食之后或导致愧疚、后悔等情绪。本来是想通过饮食让自己感觉好些,然而不幸的是,情绪饮食并不能解决我们的情绪问题。事实上,它还经常让人感觉更糟。因为情绪进食之后,不仅原始的情绪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可能还会为过量进食而感到内疚。

一般来说,用食物来提升情绪、奖励自己,或作为庆祝方式并不都是坏事。但当把进食作为最主要的情绪应对机制,情绪饮食成为习惯时,问题便加重了,有可能形成情绪-进食-失控-愧疚自责的循环。
培养静观,觉察情绪饮食习惯要打破情绪饮食的恶性循环,首先需对饮食和情绪状况加以觉察,让自己变得有意识。多项研究证实,静观练习和记录饮食情绪日记都是很有帮助的。我们不需要消除情绪,而是要接纳情绪。可以把情绪看作一个信使,静观地觉察它在传递什么,进一步智慧回应它的需求。找到其他更健康有效的方式,比如孤独的时候找朋友陪伴,压力大的时候去运动纾解,焦虑时逗逗宠物让身心放松。然而对于习惯情绪饮食者,吃是最直接、最容易获得的,也不需要求助外界。形成对食物的依赖习惯,一有状况就转向食物是很多人的自动反应。静观可以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暂停一下,在渴望食物的想法和进食行为之间创建一个空间,再做选择。吃或者不吃都是被允许的,吃多少、怎样吃都可有意识的经由练习变得从容。

静观饮食,学会吃饭在培养静观觉知的同时,我们需要学习静观饮食。
静观饮食觉知训练( Mindfulness-Based Eating Awareness Training,简称MB-EAT)由美国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珍·克里斯特勒博士的团队开发,并由印第安纳大学、杜克大学和UCSD三所大学科研团队完成相关的研究。珍博士本人曾经在白天节食,夜间过量进食的恶性循环间挣扎,她开创的课程让自己放下了挣扎。她说"利用这些技巧,我更享受食物,吃得更少,也结束了暴饮暴食、罪恶感及自我剥夺的循环。"

珍博士在《学会吃饭》书中对静观饮食的定义是:
刻意以不批判的方式,留意自己与食物以及进食的当下所带来的经验。
渐渐觉察到每个当下的内在(想法、情绪、饥饿、味觉、饱足感等)以及外在(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学习分辨生理饥饿感与其他进食的诱发因子(例如强烈的情绪、想法以及社交压力)。
尽可能选择自己喜爱又能够滋养身体的食物。
感觉每一口食物所带来的味觉变化。
察觉肚子如何渐渐饱足,吃饱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感觉。
利用营养成分以及热量的知识来选择吃什么、吃多少,以满足个人的健康需求。
将对食物的担忧所消耗的能量,转移至生命中重要的事物。
想要不再与进食冲动为伍,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实现健康减重。
3.11邀您线下体验
美国静观饮食觉知训练(MB-EAT)!
"不负美食不负卿"
轻松减肥不痛苦
可私信我参与,解答你情绪饮食的疑问,也可以关注静观mindfulness公众号
饮食半日工作坊

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味觉满足感,在旅途上不负美食不负卿,欢迎您参加Jack带领的“吃在旅途——半日静观饮食工作坊”。请您预先准备德芙原味牛奶巧克力两板,如果您更换其他事物,这个味觉满足感的练习质量会打折。
课程带领者
陈赢

美国静观饮食觉知训练(MB-EAT)中国大陆首位授课教师
英国牛津大学静观中心各位亲观认知疗法(MBCT)教师(已完成一至四阶师资培训)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静观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8年北京奥运会暨残奥会优秀工作者
兹味正念饮食创办人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每日打卡|重新开始了🥹目标130 (一块自留地)
- 每日打卡|6.1前瘦到110斤! (能不能瘦20斤)
- 每日打卡|给自己建个打卡楼 (颓颓)
- 每日打卡|生活化减脂 (momo)
- 每日打卡|再一次出发!!! (哒啦嘟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