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莱的距离学
赫米西
贝克莱的距离学 距离本身是看不到的。 ——贝克莱《视觉新论》 1 光晕的远处是事物的暗性 我们所见最初的本体是我们的 心理与想象,近似于梦。 我们的视觉婴儿本该如此: 第一眼的张望并不容纳所有 随着亲近、产生联系、正发生 瞳孔里洋溢出不一样的情感色彩 有些事物在变大,有些变得很小 有些直到遗忘的废墟,不愿揭开落满 灰尘的布,抖一抖,视网膜或许会罹难夜盲。 一个新的世界,光脚丫的孩童 后来,她像个老去的姑娘 失去光泽,让我们来回审视 再看一眼,会不会有更深的启示 2 凭借田地、山河、林屋等中间物体 我们知觉距离。透过一些消息 我们更全面了解一个人、一件事物 以及什么样的人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件 事件是荒谬的,无论你是否承认 有如一个国家的治理,多少人站在对立的镜头 近观、远视,各有自己的视觉道理。 3 说到人,陌生人,第一印象几乎是准确的 只是交往过程中会留有赋予——成为你的希望 这种希望就是无形的距离;达到你的希望时 你觉得人很近,达不到时,那人就只留下了身影。 距离会使人灰心,也会使人感到安稳 这是视觉在感观作着理性的选择。 又比如说爱,神给人类创造的最重要的情感 这份情感也是距离,情感的本身不是我们所看到的 一个人的面孔变成红的或白的 我们知道他是羞涩或是害怕 由此在恋人这儿判断为:爱或是不爱。 4 接着,我们审视与世界的关系 与身边一切事物的关系,如何产生 如何牵扯不断,演变成矛盾或痛苦或喜悦 这些存在事物之间的距离我们逐一梳理 它们附着在每个人身上,从毛发直到情绪的输出。 当模糊产生,事物摆在放大镜下呈现细微 到底是什么呀,如此困惑也是距离 它会混淆时间在其中的作用 ——并且用我们婴儿的目光向外看了又看*。 5 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自我身边 举着自我的镜头观望世界 那些横亘在中间的田地、山河、林屋等 那些事物远去的光晕学 那些我们的心理、想象和梦 那些变大的或变小的、变清晰的或变模糊的 距离就是我们走过一生最好的见证 *:引自毕肖普《2000多幅插图和一个完美的和谐》 202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