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这太正常了!好莱坞的大部分片子也是在赔钱或者勉强回本。整个电影的历史,几乎都可以叫“赔钱史”。为什么经常赔钱,还是有人拍呢?这就要看都是什么人在投资拍电影、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了。
这不是很正常吗,好莱坞每年大部分制作出来的电影也是不赚钱的
破亿也并不一定赚钱
投资预算普遍不低于3000w不可能吧,别说那些dv拍的还有各种网大,像隐rcy这样的院线片总成本也才1000w啊,哪可能普遍那么高预算。
很多年前的青春片制作成本已经2,3000万了。现在还3000万,其实是往少里说的吧。今年常远的那个喜剧,据说4亿才能回本。😂
本来就是这样吧,每年1000部,4%那就是40部回本,每年都不见得有40部佳作…
那些青春电影都是私企里重推的电影项目,比如光线那些肯定不会低的因为演员片酬占比大,票房期待值也一般是几亿,属于大项目了。但说《过春天》《嘉年华》这种,怎么可能那么高。嘉年华我记得也是几百万而已。
[内容不可见]
封神投资三十亿🧐真的能赚回来吗
你这些已经是会在院线大规模上映的“大制作”了,这个1000部总数里还有大量拍了根本不公映或者小范围上映的以及各路网大呢
光线那些用的都是自己签的年轻人,那些人相当于拿工资,是不可能高的。
大部分文艺片制作费都是百万级别。大制作们把平均值拉高了
文中也有写,上映的300到400部。但是这40部过亿的也只是有机会赚钱,也有不少过亿但是赔本的,比如春节档赚钱的也就3部。还有一部表面做的不赔本。
所以说平均成本3000万明显是乱说,那些只在影展播甚至影展都播不了的有几百万就算投资不少了,极端点100万都够某些落魄小导演拍个长片了
好多片子一开始就没指望赚钱吧
光线电影很多tw艺人啊,有些不是他们签的。事实上除了那些青春片,还有各种不能进院线的电影,他们的制式不符合电影的放映标准,成本更加低,几万到几百万都有,每年上百部。院线片,比如心迷宫,100多万。再比如药神制作成本也才6000万左右,一年到头影院里不超过50部看着比它花钱的。
3000万是乱说的,院线电影3000万的都不是特别多。里面估计五分之一不到的电影有3000万
有没有可能个别院线片也才几百万制作费🚬
能有60部成本过3000万就不错了。1000里面一大半是网大,人家网大几百万分成就回本了,好多所谓成本都很虚
导演自己说的,演员也都挺糊的🚬
其实有不少网大的制作的还可以,特效用的很多。而且人工不便宜
演员不糊的比如当年的钢的琴也就300多w吧,当然秦海璐贴了点。文艺片成本低起来可以非常低。
光线用tw人的原因就是因为便宜,20w的片酬就是可以上新闻的高收入了。
所以我不理解为啥非得上亿才能回本,有些小成本片子1000万可能就回本了,上亿可以大吹特吹了🚬
钢的琴已经是十几年前的片子了,现在花300万不可能完成了,各方面成本变化极大。
看到标题兴冲冲进来了,没想到这个从业者论据这么不严谨,全篇都是估计觉得。。我以为有准确数据嘞
现在很多成本虚高,当然也有很多不会控制成本的人,温子仁郭帆那种是少数
说这话的眼里只有大制作商业片吧。文艺片导演们基本上赚个回本再到电影节卖卖碟就可以准备拍下一部了
电影市场一年才500亿(发挥良好的情况下),就比原神流水多一成吧……华为一年营收6000+亿,光科研投入都不止500亿……电影市场盘子就是这么小 ……所以也难怪老是和洗钱扯上关系,正儿八经谁来投,都是做情怀……
台湾小成本电影也花不了这么多钱把,台湾还比大陆有钱,看起来没啥差别啊
问题是光线这些青春片已经是青春片里最高的投资了,排片院线都很给面子,大部分是过春天那样的几日游。博纳说这话估计就是给自己的高成本挽尊,毕竟无名这样的都能上亿🚬
不是啊有的就是奔着网大去的,都不上院线的。不在这41部里面吧
这真的不是洗钱嘛,什么大作要30亿
二八定律适合任何行业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