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晚八周年聚会
枫林晚木匠(一场温暖的遇见)
枫林晚八周年聚会 上周末,承枫林晚朱大哥之邀,参加其周日晚上的店庆八周年聚会。当晚,傅国涌、汪丁丁、刘克敌、刘翔、昝爱宗等等共计三十余位学者、作家、编辑、友人齐聚一堂,共叙这八年来与枫林晚的一段书缘。 屈指算来,我与枫林晚的这段缘也有近八年了。九八年刚进大学那会儿,满怀一腔文学热情,头一昏就加入了文学社。可惜当年创办文学社的前辈们纷纷忙着考研、寄托、出国、工作,再也无心于这波澜壮阔的文学事业,给新社员办了一次讲座,两次交流,便作鸟兽散了。不过,文学社发的社员证倒是挺管用,在杭州几家民营书店都可以打折。又正好刚搬了新家,书架空空荡荡有待充实,没课的傍晚,我不是在书店,就在去书店的路上。 枫林晚当时开在文一路,离学校最近,窄窄的门面,大约五米宽,一共二十来平米光景。斜对面是师范学院,周围开着新华、文史、学子等等四五家不大不小的书店,竞争激烈可见一斑。枫林晚之所以与众不同,就在于它有自己的品格:以经营学术书为宗旨,不媚俗、不孤高。当新华书店迎合风潮将一堆堆讲话稿单行本放在店门口作重点推荐的时候,当文史书店把标价数百上千的古籍珍本放在橱窗里陈列的时候,当形形色色小书店什么好卖卖什么的时候,枫林晚总是默默地,不事喧哗地把海德格尔、胡塞尔、哈耶克、福柯、阿克顿、哈贝马斯、伯林的新书放在书店中央。每次去枫林晚,即使什么书都不买,看看新书的书脊和封面,拿起来翻一翻,就感到心灵净化、精神升华。 文一路那间满载记忆的小门面,早已随旧城改造而烟消云散。如今我们聚会的所在,是文三路枫林晚总店二楼咖啡馆。凌学文的主持风格近乎吴宗宪,大家一一作自我介绍时,此君逗笑搞怪令人捧腹。幸而其即将自行流放西南边陲三年,否则干主持人这一行的岂不人人自危。看到傅国涌老师还是那么神采奕奕,心下甚慰,期待其新著《笔底波澜》能顺利出版。在网上神交已久,曾在同一公司,却始终缘悭一面的老熊也来了,坐于一处,促膝而谈。夜深了,我们与朱大哥饮罢瓶中酒,尽兴而归。 浙大人文学院的徐岱先生说,之所以不愿意离开杭州,是因为习惯了在枫林晚买书,觉得很舒服。我也是如此,杭州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城市,因为有了枫林晚书店,才使爱的成分多了那么一点。 Published Date: 日, 26 六月 2005 09:11:20 GMT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长安的荔枝-马伯庸 epub+azw3+mobi+pdf+txt 电子书 (Downey_H)
- 建了一个“由心品人生”人文社科读书讨论交流群,欢迎参加! (豆友214613919)
- 蹲杭州学生 (豆友4FXUkopDN8)
- 【【欢迎加入杭州哲学历史读书会 】】 (思归引)
- “三省身”读书群欢迎加入 (Li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