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花|《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王钟儿生命尺度下的北魏历史
来自:猎手本能
生于南朝中层官僚家庭的王钟儿,因刘宋与北魏之间的战争,被掠为北魏平城宫的宫女,时年三十岁。但是她的命运与北魏“子贵母死”的制度联系在了一起,先后以宫女和比丘尼的身份侍奉过两位后妃与两代皇帝,在北魏宫廷生活了五十六年。对王钟儿来说,普通安稳的生活在三十岁时发生了变化,作为战败国的子民被掠入敌国当宫女,似乎是一个再悲惨不过的转变。然而命运对她来说就是这么的神奇,王钟儿在北魏宫廷中竟生活了五十六年,历经六代北魏皇帝。身居高位的皇帝后妃们,因五石散和权力斗争,平均年龄不过二三十岁,身为宫女的王钟儿却活了八十六岁,两方对比,都是一个极端,不得不感慨命运之神奇。
子贵母死是北魏一个重要的制度,即当一个皇子被选作继承人后,他的母亲就要被杀死。其中运用这个制度的佼佼者就是冯太后。冯氏不仅控制子辈,还控制孙辈,牢牢把持了两代朝政。
另外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佛教对北魏的影响。北魏皇帝喜佛已为常识。选拔皇后也与佛有关,手铸金人是当时选拔皇后的仪式,“以成者为吉,不则不得立也。”同时佛教传入给许多女性带来了新的机会与可能。王钟儿在五十七岁时因服侍的后妃死于后宫争斗而被安排出家,法号慈庆。出家为尼,为北魏后宫女性提供了一条生路,皇后妃子在失势或争败时或可免于死亡。因佛教的传入,那个时代很多女性自愿或被迫出家为尼,不论自愿与否,她们在某种意义上是幸运的,比丘尼的身份使她们能够获得某种程度的自由和新生,也解除了与之前家庭在道德、法律与社会生活层面上的义务,同时因传习佛法,她们获得在不同空间限隔行来走去的自由。在这个意义上佛教不止提供了一种信仰,也提供了一种社会生活的新可能。
本书利用墓志等史料,讲述了王钟儿生命尺度下北魏的历史(书中重点还是在于北魏历史,王钟儿的个人生活着墨不多)。就如书中所说:“故事是江河,有源头有终端。历史是海洋,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普通人的生活,也是历史。“魂兮永逝,名举风旋”。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座谈|标记书籍被替换,正常吗? (momo)
- 座谈|怎么组里都没人讨论某男博主对范晔译本的批评那件事 (金髪厨)
- 拔草|【公开】针对《卿本著者》致江苏人民出版社的诉求与建议书 (王哪逃)
- 有什么描写贵族生活/表现很深的对物质的耽溺的书吗 (急需雷切)
- 座谈|有没有一本书的书名过于前卫/古典,让你认错作者的时代... (旅行柠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