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贴士|生活变简单的魔法——课题分离
来自:鵼(噗)
前段时间在给自己维权,每天早一个投诉电话,晚一个投诉电话。而我又是共情能力较强的人,每次想到要打电话投诉还可能会带出一些愤怒给别人于我自己非常痛苦,总是觉得我把不好的情绪发给了别人,这是很不好的行为。即便知道自己在为自己争取权益,维护自己的边界,可依然是一种极大的煎熬,整个身体都很抗拒甚至产生不舒适感。
后来看了阿德勒心理学,《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把我从这种伤害自己的感受中成功带了出来。
今天分享阿德勒心理学里很重要的一个观点——课题分离。
一句话概括——区分清楚什么是我的课题,什么是他人的课题。
一旦这个区分清晰了,生活瞬间变简单,你完全不会觉得有什么事情值得自己愤怒、焦虑,因为当你看清什么是自己的课题,一切都变得可控起来。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如果孩子选择‘不学习’这个选项,那么有这种决断带来的后果——例如成绩不好、无法上好学校等——最终的承担者不是父母,而是孩子。也就是说,学习是孩子的课题。
就学习而言,告诉孩子这是她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对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
——《被讨厌的勇气》
回到让我自己痛苦的投诉,我投诉的过程,对接线员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如果对方产生了情绪,这里面哪些是我的课题,哪些是对方的课题?
我的课题——如何可以不带情绪的表达?如何面对表达了情绪后自己自责的心理?
对方的课题——如何面对工作中接收到的情绪?
这样一看问题瞬间就清晰了,我无法控制对方如何反应,即便我认为我的做法给对方带来了不舒适,这也只是我的猜想。我只能处理我自己的课题,别人的课题终究是别人的,我无法替别人分担。
想清楚了这些之后,我再表达的时候,只想着自己的目标就可以了。我想要达到什么,表达清晰,而情绪,在里面不起任何作用,可以直接放下。即便产生了情绪,也觉察自己,感受自己,允许自己在遇到这些不公正的时候产生的情绪——这是非常合理的,同理自己。而接线员也是自己选择的这份工作,他也需要接受这份工作会带来的很多投诉者的负面情绪,清楚这不是他的课题,他的课题是将问题记录清楚分派给相关部门解决。
课题分离给了我很大的力量感和边界感,让自己不再因我对人发了脾气又转而攻击自己,也让表达的时候容易和情绪剥离。
阿德勒将生活中的关系分为:工作、交友、爱。基本所有的关系都会被覆盖。
工作关系——除了狭义的工作中与同事、上下级的关系外,生活里带有目的性的活动,比如公益、玩等等,当存在共同目标,需要一起达成结果的时候,便是工作关系。
交友关系——无明显目的,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的关系。
爱的关系——父母、家人、伴侣、孩子,这些无法选择的亲密关系。伴侣相对来说是这些关系里可选择的,所以离婚率之高也反映了爱的关系是最难的关系,最难将谁的课题进行分离。
以生命中三个关系举例说明课题分离
工作关系中
我的课题——与工作伙伴及时进行沟通,理解对自己的需求,反馈、提问、及时反应工作进度和自己的进展与难处,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合理安排时间和队友的合作
对方的课题——清晰阐述对我的需求,及时沟通,达到的目标、时间节点及效果与我达成共识
当工作中产生“我没有理解对方的需求”,不要一味将责任归咎于自己——这是我能力不够、理解力太差,我理解不了他。沟通都是双向的,我没有理解,我可以不断提问和确认,这是我的课题,而将自己的需求表达清楚是对方的课题,经过反复确认,双方都清晰了共同的目标和确认了下一步的行动,便达成了有效沟通。
交友关系中
我的课题——以我自己想要的方式与朋友相处,没有标准,可以是真诚,可以是主动,可以是与朋友表达自己的想法、建议、需求、看见
对方的课题——对方选择如何与我互动是对方的课题,不在我的干涉范围内
有时我们会因对方没以我们对他们的方式对自己而感到难受,而这种难受是我们自己的课题,我们只能控制自己如何对待他人,而对方是有选择权的独立个体,为什么一定要以你的方式来对你呢,所以我们要面对的便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失控感。
爱的关系中
我的课题——以自己的方式付出爱,尊重、信任爱人、父母、孩子,给到他们需要的空间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
对方的课题——对方可以选择如何爱我如何待我,对方对我有期待是对方的课题
很多中国家庭中爱的关系仿佛生鸡蛋中的蛋清蛋黄糊在一起没有边界。
难以逃避的是爱的关系中的期待,对方对我有期待,而我因此而焦虑,这里什么是谁的课题?
对方对我有期待是对方的课题,即便是父母,即便是配偶,也要清晰,这是一种掌控欲,这是不希望我成为独立个体的想法,认为自己的建议是对我有利的可以提出,但强硬要求我接受的时候,请你退一步,清楚这是对方的课题。因为我的生命我如何选择一定是我自己的课题,我为了我的选择而负责。如果我因对方的期待而焦虑,那便是我自己的课题,我有权选择不焦虑、忽略掉,而我选择了因此而焦虑,这是我自己的选择而已。
之后可以再展开聊聊期待这个话题。它本是个身外之物,我们却过分被它影响了。
课题分离聊到这,将我拉出自己制造的沼泽地的有力武器,送给你,愿你也拿到属于自己的这份力量!坚定、目标明确、目光炯炯的面对人生!
文章首发于我的公众号 LET Log 分享美好,记录成长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思考及感悟|整理房间就是夺回自我 (樱桃园)
- 思考及感悟|从抑郁症中走出来的几点收获~评论下是我打卡的每... (默然Kevin)
- 实用小贴士|我找到了把一件事做到超过绝大多数人的秘诀 (奥兰多Ruthburg)
- 点亮心情|允许自己“不再高效”“不再自律” (🈳)
- 实用小贴士|当我把我的微信名改成了“x总”,自信心急速膨胀 (日光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