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6个微观经济学问题 】
w a t c h e r(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1 它的核心概念(概念框架)是什么 “稀缺性和理性人” (意即一切资源条件的根本存在状态、你生活的世界的本来样子,你面对的现实,美的女人是稀缺的极稀有,但漂亮女人很多,一代接一代的被派送出来,又一代接一代地返身下去,永无止境,款式还繁多咧) 2 它的根本理念(世界图景)是什么 完全出清;完全信息 (意即看待一切的立场、 角度、认识的出发点,我用微经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这世界就是为了维护它哥三的合理性正确性,到处找它哥三,到处看到的就是它哥三) 3 它的中心理论是什么 价格 (意即解剖这种生物的平台,一切平台上的工具都在这个范围内进行,以它为单位或在这个工具台中得出来的结论就可以认定为“科学结论”。它类似于刑侦中的鉴定弹壳痕迹的设备或解剖台及其使用规则) 4 它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 (供给量) 所谓的:个量分析法;价格理论的方法论 5 它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社会的资源配置 6 它的研究对象 个体性的厂商,家庭,个人,这个个体性的经济体 以上六点就是研究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记:2012.11.25 22:43前来修订 正是因为存在资源的 “稀缺性”,才产生了“交易”,于是面临“取舍”、“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然后是“取舍依据的边际量”,自私者对激励反应”等其他基本概念。稀缺性是指社会资源( 硬件和软件 )所能产产的产品和服务并不总是能满足人们的期望,硬件资源可以指矿产、原材料等、软件资源可以指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等。 权衡取舍与稀缺性的关系正在于因为不是总能同时满足,所以面临选择。个人如此,社会或组织亦然。个人进行权衡取舍的原则在于效用最大化(选择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即效率,社会或组织权衡取舍在于实现资源在整个社会或组织内部的最佳配置。与个人权衡取舍不同的是,个人权衡取舍的原则是趋利的,而社会或组织还要在效率之外考虑公平。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差别也体现在对稀缺性的理解上: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私有制前提下资源的配置,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是公有制下的生产关系即公有制和生产关系。计划经济认为公有制下资源的稀缺性会消失,因为需求和资源配置在计划的前提下完美的匹配了。 马主义的“稀缺性”是劳动时间的稀缺?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经济学是研究交易行为的学科。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对应的基本概念 ... 傻大粗黑 补: 这东西将来有用,则比较 现在卖出,到将来要用时再买,将卖出的钱再利用,这一过程的成本 与 将这笔钱死在这里着一直到将来用时,即少折腾的收益与腾出的钱滚钱的收益 之比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想建一个宏观经济分析交流群 (Frank)
- 招擅长写英国paper 小作业 (Mr.Bigger)
- 蹲博弈论老师 (南风知我意)
- 分享下自己对12月金融数据的解读,也希望结识同爱好的朋友 (小陈不沉)
- 英文essay写作辅导 (飞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