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人生的意义及价值的角度浅析嫉妒和羡慕心理的产生原因(原创内容,请勿转载)
抽离
前面已经分析过人的一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正如叔本华所说:“人就是一团欲望的集合体,生命本身没有意义”。
而人给自己定义的价值和意义仅仅是求生欲的一种表现形式罢了。这是刻印在基因里的东西,没有人能摆脱。就像人不能摆脱食欲和性欲一样,人也没办法摆脱求生欲。其实食欲和性欲也是求生欲的衍生欲望,食物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生存下去,而性欲是为了让自己的基因得以延续。
说回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我认为人给自己定义价值和意义的方式之一是通过和他人之间产生联系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人与人产生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人有意无意的通过和他人对比(财力,权利,智力,外貌,人际关系等一切可以用来对比的资源)来展示自身优越性,从而体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当自身的某一特性在和他人对比中显现出优于对方时,自身就会产生优越感,从而感知到自身意义和价值的存在。相对的,在这一特性上略逊一筹的人就被无形的否定了自身的意义和价值,此时“败下阵”的一方因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被否定了,就会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出现对“胜利”一方的嫉妒心理。而他在嫉妒心理驱使下所做的行为就是诋毁对方,或与之竞争来证明自身并不在这方面更差。种种的这些行为,无一例外的是想挽回局面,证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罢了。嫉妒往往发生在身边人身上的可能性更大。而一个优秀的陌生人会让一个人产生羡慕的可能性更大。
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是:两个互相熟悉的人,本来在某一特质方面不分伯仲,或优秀的一方原本没有表现出其优越性,所以两个人都能和平相处。但某一天,其中一人突然在某方面取得成就,另一方心理会产生落差感,这时求生欲警告他“你的价值和生命意义受到了威胁,你要接受挑战,展现你的意义和价值”。在求生欲的驱使下,落后的一方就会出现上述的竞争或诋毁的行为,以达到证明自身在这方面有价值和意义得目的。
相反,如果一个陌生人在某一方面展现出优越性体现着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时,因为人们之前没和这个陌生人有过接触,也从来没有意识到这种优越感,所以不存在心里落差,人们会更容易表现出羡慕陌生人优越特性的心理。从而有像优秀的一方学习的渴求,以达到同样得优秀程度,来展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但这种情况不是绝对的,如果一个本来在某一方面就优秀的人,突然碰到一个比自身更优秀的陌生人时,同样会对自身原本认为优点的自信心产生动摇,同时产生落差感。因为对方的存在威胁到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出现嫉妒对方的情况。
另外,除了和他人对比来体现自身价值和意义,另一种情况是通过和他人合作或帮助他人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这时人会产生友善和同情的心理活动。其出现的条件,往往是两个以上的人类个体出现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在这里为了说明清楚对比和合作两用情况,进行了分别论述。但在实际生活中,合作和对比多数情况是同时存在的。也就是说同情,友谊,嫉妒,竞争,羡慕等情况很多时候会同时存在。最典型的就是职场,在职场中即有竞争也有合作,帮助。
可以看出人是如此的复杂,但终究还是源于对自身价值和意义的肯定。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有关叔本华的作品《论视觉与色彩》 (江映雪晴)
- 韦启昌译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卷什么时候能出 (我心依就🙏)
- 读了《作为意欲和表现的世界》有个疑问 (我心依就🙏)
- 四重根中的颠覆性阅读 (金色mouse)
- 勿喷 交流一下意欲到底是什么? (Miss. Excus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