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讨区|强烈建议把侦探1对1加回来
来自:吃雪糕咯~
更新————————看了楼里一些朋友的分析,我觉得也很对,究根结底还是本子不好,逻辑链不行证据链也不行,导致就算有1v1但1v1能聊出来的东西也会偏少。。。推理性和娱乐性的平衡太差了。但我仍然保持我的建议,顺便这便宜jmz找点好本子吧🙏🙏
————
其实现在jmz最大的问题就是太注重剧本的故事性,反而忽略推理游戏的本身的对抗性
为什么现在二涛很乱
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因为缺少侦探1对1,平民表达的空间少,侦探梳理的空间也太少了。侦探可能二搜的时候一直在接收接收信息,没有留给脑子一个梳理的过程,然后直接到了二讨,反应快的凶手二讨直接开始洗脑了然后直接踩人,侦探就还是接收信息的多。
而且二讨是个『群体环境』,因为要用到推理逻辑能力。能力就成了群体的主导因素。这也意味着这个『群体环境』中容易产生『领导者』角色,这个角色完全是在群体的信赖下,由能力使然当上的角色。这个『领导者』完全是潜意识上的『心理角色』。
比如,他说的最大声最有理,我感觉可以信他。
比如,他说的最有逻辑,我感觉他一直在努力帮侦探分析,所以我信他。
比如他的逻辑听起来完全自洽,所以我信他。
你们发现了吗,其实以上潜台词都是,我觉得他有能力我信他。而且在这个过程他们都失去了『自我』的表达。这种情况特别特别容易出现在平民视角下,或者是温和保守派的玩家,鸥和大尤其典型。
而这个『领导者』的角色,几乎是因为他们的能力,自然地落在何老师和张以及刘的身上。
很显然,拥有这种能力和角色并不是他们的错,这只是群体对他们的能力的潜移默化的信赖的表现。
所以说,怎么才能摆脱这种环境的弊端。
也很简单啊,把侦探1v1还回来。一讨就应该基本把故事讲完了,二搜可以留一个或者两个人的故事尾声反转但不能更多了。
而侦探1v1的意义就在于,就是单纯把人处在一个观察,一个被观察的角色上。
显然侦探的身份角色会在这种环境下置身于上位视角。
1v1就是每个人都审问,每个人都怀疑。没有哪个嫌疑人马上就能变成主导的角色,而侦探就会是这个环节完全主导的角色。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侦探的作用啊!(要不然节目组你说为什么现代刑讯一直保持这种询问模式呢?)
这个过程,一是能让侦探在『平等地怀疑每一个人』的前提下去询问去梳理脑子里的东西。
二是让平民更加有发挥的空间,平民能更直接地帮助到侦探,并且平民也能有一个梳理自己的思维和表达的空间,并且不受真凶的干扰!!而不是在二讨的时候,被高玩引导而无奈地沉默。
三是1v1考验地更多的是心理博弈和心理的对抗,最近剧本的缺点就是玩家的对抗太弱了而且太乱了。1v1的设置下,jmz想要的剧本精彩条件下更补足玩家的对抗性。👊
(另外我想补充一下,木偶案里,蓉保守派和刘激进派地辩驳之下,为什么最后蓉赢了刘进去了?其实你要是仔细看就会发现,当时的高玩何老师是平民角色,他一直坚定地认为蓉不是,没有被刘洗脑,而且一直在帮蓉辩驳,可以看见他在帮蓉洗脱嫌疑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贵组对🍷总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vovo)
- 我请问呢?区别待遇别太明显。。。 (Blossom)
- 好奇大家对于节目还没播出就随便贷款别人逃脱的可以接受吗(... (vovo)
- 不是有完没完? (或许来杯冰美式)
- 怪不得说节目完了呢 (豆友TRSCgyiz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