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日记:集体开家长会?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来自:书生可爸(温润如玉,砥砺似钢)
近日,看到天津的中学都在集中召开家长会。
不是期中,也不是期末,这个家长会开得让父母们措手不及。
家长会,不管怎么开,肯定都是与孩子的教育相关的,是为了使学校和家长统一认识,一起助力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叫家长”。一旦老师开始联系家长,说明一些事态发展到了校方不可控的程度。
那时的我们,最大的可能就是学习倒数,长期的倒数,甚至带坏了其他同学。还好,我的学习还不算差,家长没有去过学校。
而,现在,从幼儿园开始就有了家长会, 而孩子们却是问题频出。
不禁要思考: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一个表姐的孩子,正值初中,可能也是在叛逆期。
由于父母早年离婚,表姐因为生活压力,也没有过多管教孩子。
导致他感受不到家庭的归属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于是,开始自我放纵,上网逃学、抽烟喝酒,既是为了麻痹自己,也是为了报复家长。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病态,导致了行为上的偏差,会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那么,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怎么搞?家庭教育怎样才算有效?
孔老夫子说:因材施教。每个孩子是不同的,每个家庭的环境与条件也是不一样的。
但是,总还是有一些共性的原则,可以参考把握的。
1、放下“家长”高高在上的威权。
现在的孩子们智商情商都很高,在网络上接触的信息也很多,成熟的也更快。看一些小学的采访,孩子们最反感的事情就是,家长总是站在“为你好”的角度,命令自己干这个干那个。
当孩子被限制了思维和自由,可能会变成所谓的“乖孩子”,但是内心会积压更多的反叛,一旦长大有能力了,就会远离父母,甚至形成畸形的对立关系。
如果出生的时候,孩子可以选择父母的话,那么,很多夫妻是不会有孩子的。
成为家长,没有门槛,但是想要教育好孩子,则需要家长们好好学习,第一条就是要放下“我可以管教你的一切”的错误执念。
2、尊重孩子,平等相互
不说成为交心的忘年交,最起码应该尊重孩子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价值。家庭生活中,应该相互平等。只要孩子已经有了判断能力,有了独立意识,就应该被当做家庭的一员来看待。
有些好的家庭,会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会充分听取孩子的想法,甚至一些家庭的活动安排,都是交给孩子计划和安排。
既尊重了孩子,又锻炼了他们的处事能力。
3、不要说教,不要说教,不要说教
小时候,接触的人和事情少,父母就是偶像,父母的话就是至理名言。
但是,长大后,发现比父母厉害的人很多,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也很多,于是,父母的神话被打破了,开始有了新的偶像,新的向往。
这个时候,父母如果还是用在上一代的观念,来教育孩子的话,肯定就是落伍的,就是被孩子反感的。
尹烨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时代的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
所以,不要说教,儿孙自有儿孙福。
4、发掘孩子的可能性
在教育中,家长的最大使命就是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是一个保护着的身份,不是一个指挥者的角色。
父母提供财力物力和爱,来保障孩子不触犯法律,不受到身心伤害,剩下的就交给孩子,自由发展好的。
最优秀的家长是,拥有足够的条件和资源,来发掘孩子的各种可能性,帮助孩子更早的找到一生的热爱,更快地认识世界,理解社会的运行法则。
在一定程度上说,孩子的问题本质上都是家长的问题。
教育是迷思,你说呢?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写写日记|要笑着跑进春天~ (momo)
- 回忆下去 (四季如歌)
- 遗忘的岛 (yenbo)
-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阳光下的花朵)
- 写写日记|不想说给人听的碎碎念 (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