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人生之路》是对原著的好的改编吗?
来自:bmmmm乌乌
首先承认:路遥就是非常厉害的,当今一流小说家也未必赶得上路遥的高度。所以上海线不如陕北线也是必然的。本文和评论区只讨论,电视剧的改编是否背离了原著要表达的内容。
首先想讨论一下,原著写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故事?原著对刘巧珍、黄亚萍的塑造都不多(这也是路遥作为男权社会的男作者的问题之一,女性角色塑造笔墨很少),更别提高双星、刘巧玲和秀礼一家了。
原著中,高加林的一生be like:
第一阶段:乡村教师名额被顶→回家务农→爱上巧珍
第二阶段:被安排去县里工作→遇到亚萍,亚萍劝他和她一起去南京→和巧珍分手,和亚萍在一起
第三阶段:县城工作被举报,意识到自己爱的是巧珍,分手并回到家乡
在描写这个过程中,路遥赞美的是什么?批判的是什么?
我认为,路遥赞美的是脚踏实地、踏实劳动的品质,批判的是妄求一步登天、浮躁冒进的问题。
高加林既有以上所说的优点,又有以上所说的缺陷,所以他是复杂人物。
那在影视剧中,两个主角的经历是怎么样的?
高加林线:
【顶替工作名额—顶替高考名额】我认为这一点改编比较戏剧性,总体上没有大的区别。
【增添了上海的剧情:当记者、写作】这是为了表现编剧的思想主旨,就是人只有通过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把挚爱巧珍改为挚爱亚萍】这点跟路遥的主旨恐怕有违。路遥设计高加林失去一切是有原因的,目的就是增加高加林的悲剧性,突出选择错路了需要承担的后果。
这里的改编把高加林写得更“不惨”了一点,只是失去工作回到家里,看到巧珍出嫁内心毫无波澜(可能最多有愧疚?)。
刘巧珍线:
原著刘巧珍两个阶段:1,反抗旧婚姻,跟高加林一起约会。2,服从命运,嫁给马栓,替高加林求情。
所以你们猜为啥路遥觉得刘巧珍是金子,因为她勤劳、善良、顺从、孝顺,为了自己爱的人付出全部。这就是所谓的“贤惠好媳妇”的标准啊~试问天下哪个男人不想要这种“金子”呢,笑
改编后刘巧珍有了自己的成长线。
第一阶段:和高加林谈恋爱,反抗封建思想,为高加林付出。
第二阶段:被高加林分手,和马栓结婚,孩子生病。
第三阶段:带孩子去上海看病,艰难谋生。
第四阶段:开面馆、包食堂,创业。
这条线明显跟路遥主旨不太搭边。路遥是赞美刘巧珍,但是他可不是希望刘巧珍变成什么女企业家,他恨不得让马栓变成企业家,刘巧珍在家相夫教子呢。(笑)
这个地方编剧是想过了的,巧珍这条线本来可以写得很好,让观众看得到独立女性的力量。问题在于,编剧不懂有个词叫“过犹不及”。刘巧珍本来可以是一个开面馆供孩子读书的普通“女强人”,编剧非让她变成一个开公司的超级“女强人”。这不但是不合理的,对于呈现主旨也有妨碍:是所有女人,只要勤劳,只要肯思考,都能开公司,都能在上海致富吗?当然不是啊,塑造这种超级女强人的女主形象,是对有力量的普通女人的一种忽视。
这就是我认为编剧牛的地方和不牛的地方。大家怎么想?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关于《人生之路》电视剧的一些中肯评论(转载) (清风徐来)
- 刚刷到陈春秀被冒名顶替 的新闻过来。 (此生自由安逸)
- 背离了原著 (中年)
- 为啥高双星可以顶替高加林上学 (何吝酒)
- 能给这部剧打高分的豆瓣网友都是啥水平 (修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