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 讨论课:集体行动的逻辑;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libertyfromdee

libertyfromdee 组长
2008-03-28 23:56:45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libertyfromdee

    libertyfromdee 组长 楼主 2008-04-01 23:41:31

    今天看完了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的第四章 核心问题   功能:看完了这篇我才知道,我以前对功能主义的理解是浅薄的,是不加反思的,是下意识式的(貌似对不少新概念的理解都流于表面)。“一个结构的每一部分的功能,如同定义所说的,是维持这个整体。维持整体就是保持整体处于“均衡”状态。”“在功能主义者看来,一个特殊的风俗或机构之得以生存的原因,恰恰在于它对维持社会均衡所作的贡献。” 功能主义者的解释很容易提出,但是也很难证实(或证伪)。 看来,功能主义之所以被挑战,是由于它首先假定事态处于“均衡”状态(就像“威尼斯神话”),忽视了事态的变迁。   结构:三种结构概念: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结构功能主义者,以及本节要讨论的“功能主义者”。就是斯特劳斯等人,他们特别关心结构或思想体系或文化。“他们思想中的基本模式或隐喻是把社会模式或文化当作一种语言。”我想他们强调的语言的“自为”,文本的自成体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把人剔除掉了(正是这点使它被批判)。比如,萦绪尔所强调的,信息的意义不(或者说是不仅仅)依赖于个体要传递它的意图,而且依赖于组成代码的这些规则,换言之就是它的结构。(布迪厄用“场域”代替了这个概念。)   心理学:心理学本身的分裂(多种理论体系)限制了它的被推广使用。心理学的理论对史料考订的过程作出了贡献,这点值得注意,怎么用? “对个人动机的分析和对社会运动深处的原因的分析是相互补充的”,例:在对1956年匈牙利自由战士的一项研究中,德韦鲁认为他们经常有反叛的私人原因,但是这项公共事业使他们得以把他们的欲望付诸实施而不会有犯罪感。   文化:常和建构与想象联系在一起。这个最麻烦!文化与建构概念的缺陷是“忽视冲突而强调一致”(于是有亚文化概念的出现)。 “传统”或“文化复制”。   事实和虚构:或许不值一驳,但“用事实表达的虚构故事”这种可能行为还是值得注意的。另外,也应关注历史文本资料中的 修辞和叙述技巧。

  • libertyfromdee

    libertyfromdee 组长 楼主 2008-04-07 23:50:14

    昨天终于看完了第五章 社会理论与社会变革(一本这样的小书竟然断断续续看了整整一个月才看完,速度实在不咋的。) “从功能主义到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都一再遭到了批评,因为它们不能解释变革。”两种主要的解释变革的模式: 斯宾塞模式(进化模式):其模式强调社会进化,也就是说,它认为社会变革是逐步的和累积的,并且基本上是由内部决定的。尤其是现代化模式(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对比),不过,学者对这种方式的目的论假设的预定已有所反思,一种替代的生态学模式被提了出来,按照这个模式,经济变革被解释为本质是是对一些资源的消失和随之而来的寻求替代品的需要所做出的反应。 “守势现代化”(德国的例子)。 关于征服者在文化交往中影响方式的思考值得重视,这种理论大概是说征服者对被征服社会的的社会结构的误解导致了他们以此误解为基础塑造被征服社会。 “如果我们想弄明白社会变化为什么会发生,那么最好的策略是首先探讨它是怎样发生的”。 马克思模式(冲突模式):略 第三条道路?“二者(两种模式)的建构都是为了解释工业化及其后果,二者对18世纪以前的变迁的解释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历史社会学学者吉登斯、迈克尔 曼和查尔斯 梯利的尝试,都特别强调政治和战争。 如有的认为:中央集权国家的兴起,与其说是某项计划或某种理论的产物,不如说是在国际竞技场上角逐权力的意外结果。 六部专著:埃利亚斯关于“文明的进程”的研究,还是强调政治,即自我控制(更普遍地说,是社会整合)的兴起应该从政治角度去解释,它是一种和集权国家相联系的暴力垄断的意外结果。 福柯 规训与惩罚。从惩罚到威慑,从“公开展示”到“监视”的转变。布罗代尔(循环论?如同帕累托的“精英循环”包括了“投机者”和“食利者”的替嬗)。勒华拉杜里,接近所谓的“生态史学”,其重点是关注社会团体与它们的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人口学。如朗格多克“一个内部平衡的生态系统”。纳唐 瓦克泰尔关于西班牙征服后的秘鲁的研究,认为西班牙神甫,实际上是社会文化变革或重构的推行者。 瓦氏的文化适应观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涉及到“被征服者的观点”,即被征服者对支配性文化的印象。人类学者马歇尔 萨林斯。 最后,作者对连续与变革之间,内因和外因之间以及结构和事件之间的传统的二元对立的反思。 回到叙述休,深描(结构分析过于静态化,传统的历史叙述根本不能容纳这些结构)。

  • libertyfromdee

    libertyfromdee 组长 楼主 2008-04-08 19:54:28

    回到第三章核心概念(续) 社区(另一种相关概念,群落)与认同:记忆想像和象征符号(特别是语言)在社区建设中的力量日益被人们所认知。 一个群体的认同是在与别的群体对抗或比较时被界定的。 不可能设想每个群体都同心同态;社区需要建设和重建。 阶级:从阶级角度去分析前工业社会的做法更引起争议,或许也会更加发人深省。 身份:身份团体的地位通常因出身而获得并由法律所界定,但却由他们的“生活方式”来显露(韦伯,接近于从消费角度来定义他的社会等级概念)(等级模式逐渐与认为社会本质上是和谐的,贬低冲突的观点结合起来)。作者认为等级模式似乎最适合于前工业社会,而阶级模式(马克思的)最适合于工业社会,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模式,也会获得真知灼见。 社会流动:向上的与向下的,向下流动的研究被忽视;个人一生的流动与延续好几代的流动之间的区别;个体流动与群体流动之间的区别。在社会流动历史中存在两个重要的问题,流动比率的变化和流动方式(途径,如工业化以前的欧洲是教会(使用教会人士与奥斯曼使用贡男,罗马、中国使用太监有得一比)、法律界,还有模仿,这是下个小节要探讨的)的变化。比如对所谓中国因科举而具有异常高的社会流动比率的说法,有人就认为有关统治阶级社会出身的数据并不构成流动的总体数量或者下层阶级人们生活机会的数据。 炫耀式消费和象征性资本:比较熟了。表面上的浪费实际上是把经济资本转化为政治、社会、文化或者“象征性”资本的一种手段。 互惠:波拉尼认为有三种经济体系,一是市场体系、其它两种是互惠体系(礼物)和再分配体系(依赖于社会等级体制)。 汤普森的道德经济概念。他用这种概念表示一种基于公平价格观念之上的道德化的经济学,这种经济学是18世纪经济困难时人们所推行的。 庇护和腐败:对历史学家来说,把这种人类学的方法运用于这些问题的巨大价值在于,它强调了那些经常看起来是无序状态背后的的有序性,强调了游戏的规则和所有参与者身上的压力:领导与随从们一样被迫继续扮演他们的角色。 腐败部分地取决于旁观者的看法。越是正式组织起来的社会,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区别就越明显,腐败的情形就会越清晰(在皇家或宫廷宠臣案例中)。 权力:不仅仅是操纵和决策这两个方面,还有非正式的、隐性的方面。必须重视象征性符号,认识到它们在动员政治支持方面的力量(比如改造活动参与者的时空感觉)。 政治文化,可以被界定为在一个特定时间和地点流行的政治知识、观念和感情。它包括政治社会化,即知识观念感情借以从一代传给另一代的方式。 中心和边缘: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都有运用。 边缘化进程的研究。神圣的或示范性中心的概念。 中心和边缘的文化是不同的,边缘或许是通俗的武士文化占主导,边界还成为文化交流的场所。如比利牛斯山脉边界两边的居民彼此之间的共通之处更多,相对于他们与中心地区来说。 霸权和反抗:支配的和附属的代替精英的和大众的这组概念。社会社会控制,葛兰西的基本想法是,统治阶级不是仅仅依赖暴力,而是凭借劝诱进行统治的。引入象征暴力和协商两种概念。 社会运动:超凡魅力的领袖,追随者的期待(这也会塑造领袖形象)。运动的早期一般是一种集体行动,而非制度手段式,集体行动最终要转入常规化或结晶化阶段。 心态(涂尔干用“集体表象”这一术语)和意识形态:心态史至少有三个方面与传统的思想史不同,强调集体的态度而非个人;强调未被言明的看法而非明确的理论,强调“常识”;强调信仰体系的结构,包括对那些用以解释经验的范畴以及证明和劝诱的方法的关注。但问题在于“静止化”或静态描述的问题,还有“均质化”,还有就是集体心态史被诟病的是在其描述中明显可见的传统的与现代的二元对立的倾向。作者认为用“意识形态”的分析可以避免这些难题。曼海姆区分了两种意识形态概念,一种他称为意识形态的总体概念,即一套特别的信仰或世界观和一个特别的社会团体或阶级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由此也就意味着布洛克和费弗尔不作社会区别就讨论中世纪或16世纪法国的心态是错误的。第二种概念被曼氏称为意识形态的“特指”概念。这种概念的含义是,观念或象征可能被用来维护一种特定的社会或政治秩序。 交流与接受:社会学家对语言作为社会地位的象征而使用作了很多论述。比如资产阶级处处模仿贵族的讲话方式,使得贵族因此而不得不革新。 又有人研究听众(读者)在及其“期望水平”在意义的建构中所起的作用,再阐释。 口述和书写:一项关于谣言的著名研究认为,在口头传播的过程中,信息是根据接受者的需要而改变的,这个过程包括信息的简化(删繁就简)、选择(重点渲染)和同化(把未知的变成已知的)。 神话:在英国的历史上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大宪章本身而是大宪章的神话。 人们应该知道口头叙述和书面叙述(包括那些叙述者认为是未加修饰的真理)都具有原型、模式或是神话的因素(比如那些回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描述他们的经历时使用了有关一战的描述中的某些意象)。神话的功能,比如现代欧洲早期关于女巫是撒旦的奴仆的神话使得当时对那些在后人看来无害的老妇人的迫害变得合法。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最新讨论  ( 更多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