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荷兰国际法phd第二年:法律学术道路经验分享
momo(保持临在。)
两年前我在组里发过一个荷兰国际法llm就读体验+ 荷兰PhD申请的帖子(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41099614/?_i=1480870DQnPuq4)
在Phd第二年这个时间节点,我回看这几年,有了更多更深的体会。这个帖子总结了一些对于荷兰/欧陆读llm/Phd可能有帮助的心得体会。内容包括:目前的读博体验,想读博怎么选llm专业,中介选择,英语提升,llm期间选课以及Phd找导师怎么选。
背景:法本双非,llm Utrecht University国际公法已毕业,现荷兰某校国际法PhD。
1. PhD二年级:我后悔了吗?
总体来说不后悔。上个帖子我介绍过,来荷兰读llm以及后来选择读PhD完全出于我对国际公法的兴趣。如果不是对这个领域的热爱,我可能早已本科退学或者离开法律的轨道。这也是我对所有考虑做学术姐妹的第一建议:考虑读博的第一原因是兴趣。当然你可以为了职业规划/逃避就业/家庭要求等等原因读博,但是没有兴趣,学术是一条比较曲折且无聊的道路。而且和llm相比,PhD投入的时间精力成本都很大,去学术圈以外的地方就业未必有一年制llm的性价比高。PhD的生活体验各有不同,即使在一个学院也会因为课题或者导师性格的差异有完全相反的体验。网络上文科博士的劝退贴不要太多,但是总体来说我的体验是比较积极的。我也希望这可以给一些有读博志向的姐妹一些信心。
2. 想读博llm选修课可以怎么选
申请llm的时候我也考虑了更好就业的专业比如商法或者法律与经济这种专业,在申请的过程中也申请了这些项目。等拿到offer之后,我仔细想了一下:接下来这一年我都要接触让自己看到就头痛的东西,就为了毕业之后找到一个工作,然后继续做让自己痛苦的事,值得吗?当然我理解很多姐妹有经济/家庭方面其他的考虑,但是我了解我自己。我的物欲不高,对不感兴趣的事情容忍度很低。上班/上学如上坟的日子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如果你的性格和我类似,最少慎重考虑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
3. 不要被中介PUA,大胆尝试梦校
我自己本科是双非(也不是五院四系),再加上大学刚入学的时候对法学完全不感兴趣,导致我一度不去上课/考试,最后的GPA和组里很多姐妹比起来应该是惨不忍睹。我当年申请llm的时候网络信息没有那么发达,去荷兰也相对是一个比较小众的选择,找中介了解信息是我当时的第一个想法。也从此走上了被中介PUA好几个月的生活。我当时联系了好几家中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打压说均分太低/实习经历不出彩等等,希望我降低自己的标准或者买实习经历,然后申请比预期档次低的学校,从而达成中介“成功率”高的目的。这是中介的套路,希望大家千万不要上当。
很多找我咨询的姐妹都给我一种对自己均分/实习/科研经历不够自信的感觉。也许你们和我一样被中介PUA过或者感觉自己不够优秀。但是我想说的是,本科生有丰富的科研实践经历+红圈律所实习的少之又少。尤其是荷兰的法学院申请,最看重的是背景和项目的匹配度。对于均分以及其他的课外实践要求并不是非常高(advanced项目要求稍微高一点)。最重要的是你展现出自己对于项目的兴趣,然后把自己过往的经历和项目的要求联系起来。比如申请Public International Law,很容易一开始感觉自己没有相关的经历可写,其实深挖一下有很多内容 – 国公课上学的什么内容让你感觉还蛮有意思/课程作业小组作业等等都是不错的素材。不一定需要拿过奖项或者发表过文章,有是锦上添花,没有并不代表你就不够优秀。
这也联系到我要说的不要被中介PUA的最后一点,勇敢追求梦校。你可以因为自己对某个项目不感兴趣而不投递申请,但是不要因为中介或者自己感觉不够优秀而不去尝试。多交100欧申请费,即使最后被拒绝了也就是一封拒信。不尝试永远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当年我申请的时候因为中介的评论自卑了很久,最后鼓起勇气加申了最后一个学校,最后拿到offer顺利入学。走出这一步对当时的我来说很不容易,最后险些因为中介的态度放弃。我希望组里的姐妹不要留下没有尝试的遗憾。
4. 不要放过你感兴趣的选修课
荷兰很多llm的课程设置是必修+选修组成。必修一般是你申请的项目最相关的基础项目,选修以Utrecht University为例,我们是可以选修法学院其他领域的课程。我的项目具体是海洋法和国际环境法,选修的时候可以选和这个项目毫不相关的课程。我当时选了自己很感兴趣的但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些课。虽然上课的时候我对一些基础知识非常陌生,准备起来也花费了更多时间,但是最后收获了很多不同领域的见解。
从我现在PhD的研究来看,我自己很感激这段选课体验。完全走出了自己的相对熟悉的领域,去探索了很多跨学科的内容。在PhD面试的时候,面试的老师对我这些跨学科的体验也非常感兴趣。现在荷兰法学院对于法学和其他学科的跨领域联动很看重。如果有读博意向,特别是考虑来荷兰读PhD的姐妹,可以尝试发掘一下这个方向。有时候看组里的姐妹询问以就业为导向的选课,我个人完全赞成。但我想说的是,千万不要只看中就业。学生时期是个探索成本很低的阶段,如果有机会,为什么不去试一试新的有意思的东西呢?
5. Gap year是打磨PhD研究计划的好时机
我在上一个帖子里写过,llm毕业之后疫情开始在欧洲蔓延。找工作的形势非常不乐观,经过多方考虑我回国了。回国之后我没有立马开始找工作(在这里也要感谢妈妈对于本人家里蹲的包容和理解),我休息了一阵子。llm毕业之后,状态突然从忙碌到清闲,我感觉到了一种无所适从的空虚和疲倦。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我想要的生活大致是什么样子的,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决定申请荷兰的PhD。
有很多姐妹和我表述了想要llm之后无缝衔接入学第二年的Phd,我很能理解这种不愿意浪费时间或者东亚社会对于gap year 的不认同和压力。但是就像我在之前贴子里解释过的,llm入学九月份,PhD入学第二年九月份,这就意味着你在刚入学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就要决定未来四年Phd你的research proposal是什么。这个时间线会给人很大的压力,也没有给你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到底什么是你感兴趣,想要投入四年去深挖的领域。如果你没有满足这个无缝衔接的入学,llm毕业之后再申请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荷兰的法学院对于PhD的期待是你入学前就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研究计划,入学之后按照计划进行。没有给你太多在入学之后大修大改计划的空间。当然你可以入学之后再大改计划,但是这个压力和成本是很大的。对于在llm期间写出很优秀研究计划的姐妹,我很替你们高兴。如果你没有,llm之后的gap year也是一个可以考虑Phd选题,打磨研究计划的优选。
6. 问问你的意向Phd导师想要什么样的学生
PhD期间,决定你生活工作质量的人就是导师。导师的名气和能力固然是一方面,但在这里我想提醒一下有读博意向的姐妹,找导师最重要的是你和导师的是匹配度。比起专业方面匹配度不够高,更可怕的是导师和你的工作风格完全不匹配。如果导师很pushy,你节奏相对懒散,那某一方就有一个相对艰难的适应期。毫无疑问的,一般情况下是PhD去适应导师的风格。如何在申请期间了解导师的风格,可以在面试的时候问一问导师,TA中意的学生是什么样子的,你符合TA的要求吗?很多时候在找导师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但是大可不必。保持礼貌,然后大胆询问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情就可以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组长发起】律所 / 公司 黑白名单匿名反馈网站建设中... (Vivian)
- 职场相关|求 kwm bj 劳动组的面经 (momomo)
- 职场相关|bj KWM L姓劳动法团队求助 (Mona)
- gz某诉讼团队避雷 (wenzi)
- 职场相关|法硕有个法治日报实习的机会应该去吗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