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本推荐|《英雄志》未完结:观海云远当时事,岁月已晚无人吟。却是少年情起处,随君澎湃到如今
火车经过山下(从来心灰容易烬,哪许疲眼嫌梦寒)
传说中的陨石天坑,22卷未完结。作者:孙晓。这是一部以武侠为装甲,政治为底盘,用险峭的历史拐点激发人性潜在,进而折射万道虹光的英雄群像小说。故事以明朝土木堡事件为发端,夺门之变为背设,讲述了杨肃观、秦仲海、卢云、伍定远四位不同身份的主角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前三分之一陈词滥调,中间三分之一蜕变转向,后三分之一功行圆满。其精神滥觞不在《鹿鼎记》(解构)而在《笑傲江湖》(交叉领域建构),剑指苍穹气势磅礴,欲穷尽英雄母题的根源之海,是一次对理想主义的极致发起的艰苦卓绝却又浪漫致死的挑战,同时也是对武侠题材疆域的尝试性拓展。后者其实不大好说,作品虽被誉为有“清明上河图”风貌,实则过度与王权更迭庙堂决胜捆绑已经导致中后期市井版图丢失殆尽了——“观海云远”还可以说有两个中低层代表,然而等他们各自发达,子辈多以权二代面貌登上历史舞台,除了概念化的“恶鬼”,还有什么“吾民”可言呢?王一通的猛然跳出,除开文学性诉求,恐怕也与补足阶级空洞的紧迫脱不了关系罢(至于陈得福,入“丑角”类属更妥)。
从文本而言,《英雄志》最大特色是虚上做虚,虚里有虚,别人是虚实相生甚或九虚一实,它却是虚虚相循负负得正。这也是阅读过程中始终令我困惑不已并再三犹豫难以下定论的部分,精妙的设计从最初的缺点里长出来之后,虽然本质截然却互相纠缠,几乎难以辨识和剥离。第一层“虚”是百分百戏说的故事主体。同样截取明朝相近历史切片为背设,《贵极人臣》选择用事无巨细的考据将历史做“实”,而本作选择以落拓不羁的想象将历史做“虚”:莫名其妙的灭门,粉扑子脸的太监,纯善得像个假人的公主,考新科状元对联儿的皇帝,拉稀摆带的大内和更拉稀摆带的逼宫,使得怒苍山重建时“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的具相都显得可爱起来。完全没有武德的叙事将故事主体毫不留情地打成空顶着历史人物名号,却既无历史事实也无历史逻辑的戏说,在前三分之一只暴露出作者的稚嫩和浅陋。然后“爬坡”开始了。不知不觉爬到正统王朝,杨肃观主导的朝廷和秦仲海主宰的草莽经由正打反打,明面暗地,已慢慢补上逻辑,虽经不住细考,大面儿已经过得去,且枝蔓所及,还能惠济前期。
第二层“虚”则是用高度变形的漫画式夸张和高度凝练的寓言式讽刺来寄意于事,托物言志。《英雄志》出现大量丑角式的小人物,做事往往超脱于常识,也出现大量寓言式的小篇幅,展开往往超出了常理。前期如华山双怪、安道京或怪诞或丑恶,还不脱名家阴影,除了插诨打科推进剧情,也不见多的作用,但爬坡到后来,孙晓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特征开始浮出:一般的讽刺重在变形,重在夸张,并在种种想其理必无,思之却又得神的荒唐中逼近现实,但变形和夸张往往不能越过遗貌取神、去粗得精之边界。孙晓毫不在意地跨越了这条线。他的变形,几无人形,他的夸张,大谬不然。于是出现了王一通与三两银,唐王屁股黏御座,勤王军阵线连环崩溃,以及帅金藤错认大掌柜、陈得福红螺寺历险记等等“想其理必无,想其人也必无”的神展开,一举超越了现实。读者一边呲牙咧嘴,一边又忍不住由于饱和度炸裂而念兹在兹,将米尔斯基评果戈里的言语挪来此处倒很恰当:“(果戈里)并非客观的讽刺,而是主观的讽刺。其人物并非关于外在世界的现实主义漫画,而是对其内心活动的反省式描摹”、“他的人物均为漫画,是用漫画家的手法描绘出来的,即夸大突出特征,再将其简化为几何图案……通常能以轻盈但精确的笔触描绘一个意外的真实,似乎竟可使可见的世界相形见绌”、“他使庸俗占据了从前仅为崇高和美所占据的宝座……其画面之鲜活使苍白的现实黯然失色,注定会吸引读者那着迷的眼球”,于是达到了最终效果:孙晓“是现实主义者,又非现实主义者。他眼中的现实并非现实本身。”
若说庸俗是他赐予配角和二级剧情的核心,那么,崇高和美依然占据着主角和主线的灵魂。孙晓野心极大,欲借“观海云远”四大主角之分证,探索理想主义的至高——英雄的原型,英雄的可能性,英雄的归处,大约是不必多言的了。尤其好的一点是将上接玄幻,略带夸张(这里的夸张非讽刺之夸张而是浪漫主义的夸张)的武学体系“心、体、气、术、势”做成道的外延,从而内外呼应。先论横剖,四大主角直接刺配英雄二字的乃是文杨武秦,卷十煮酒篇直接宣而告之。杨肃观得“势”字诀,发愿琉璃白,欲建超世志,秦仲海得“心”字诀,奋威血焰黑,人间即地狱,黑白分明二元对立。他们一个隐于体制背后,用佛国金粉包装整体主义和绝对公平,悲悯的眼神尽现视个体为刍狗的冰冷;一个矗立反贼巅峰,高举无君无父和本位主义的大旗,颇有不自由毋宁死的豪迈。这两者是传统英雄——民族英雄(利他)和草莽英雄(从己)的精神提摄。有意思的是,身处庙堂之高的杨肃观选择化身玩弄阴谋诡计,用高恐压怖维系精细统治的修罗王,却被作者许以“千古英雄志士的楷模”的赞誉,身处江湖之远的秦仲海看似解衣磅礴、狂傲不羁,怒王嚣肆的面具下却也有识时务者的算计和驱民签军的无情。命途走到最后,两人颇有点殊途同归的意味了。
卢伍二人则是另一对更高级的镜映。卢云人间理想,道之化身,也是作者最大的自我投射,身上凝聚了一切美好品质和清澈愿望,难得这样意识过剩的人物塑造得力贯千钧同时还不失可爱。从开场含冤入狱、潦倒落魄到锥露囊中、金榜题名,再到十年流放、心字灰尽,他每一次蛰伏跌落,都能触底反弹,奏出信仰与生命的强音。而伍定远则是人力有时尽,物力有时穷,行路茫茫不见来时也不知归处的人之集合,亦是人之平庸。尽管他三奇盖顶,机缘巧合,尽得“一代真龙”真传,心性上却仍然是那个因慈悲而懦弱,因懦弱而首鼠两端、进退维谷的普通人。前者得“气”字诀,养浩然气,独立于黑白,是“正道知行合,从道不从君”的典范,后者得的却是“体”字诀,黑白俱染,体毒魂浊,乃是“久闻仁义残,抱残守缺之”的妥协具现。看似上驷对下驷,却是仁道对人道。仁是立人之本,人是生仁之根。前者是后者的精神锚点,后者却也是前者的坚实肉身(为什么王朝复辟一定要伍大将军参与?从剧情层面是因为他手握重兵,从象征层面则是因为他即民意。呜呼,“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而民意却是可以被引导,被欺瞒,被操纵的)。这样看来,《英雄志》四大主角比起《天之下》的五大主角的确更凝练结实,少有重叠。
横剖已毕,再看纵向。孙晓用近50年跨度铸就了一个颇有弗洛伊德家庭罗曼史风貌的英雄谱系,耕深了文本厚度。英雄的原始汤秦霸先(或者元英雄,英雄之父,怎么称呼都好),文中借陆孤瞻之口这样描述:“有一天,雨季到来,千万猛兽如洪水般冲向人间,逼得全天下的百姓一齐向天哭喊。悲声激昂,震勤了满天神佛,于是天界遣下了人间第一位勇者,他的名字叫……‘英雄’”、太古洪荒之世,英雄自天而降,他身负神力,气宇凛然,百姓问其名姓籍贯,英雄手指苍天,豪笑再三,百姓大惊下不敢再问,只能视若熊虎”——这就不是个东方鸿蒙初开的人物,而是个更接近西方宗教神之子的人物。虽则秦霸先明明是死在为英武皇帝尽忠,最高权力交接的过程中,却要天下万民来支付“大贤已死,正道已崩”、“轮回道上的罪与罚”的支票,这我是不买账的,但他的确是原初模具。英一代“观海云远”杨、伍二人是变体,卢云是继承和超越,而秦仲海则是背刺和叛逆,他和秦霸先的父子关系也将精神弑父这个老调捧到前台。再到正统十年,英二代粉墨登场,伍定远/杨肃观vs伍崇卿,秦仲海/杨肃观/卢云vs杨神秀(咳咳咳),宁不凡vs苏颖超……纷纷与其父辈结成了更错综复杂、爱恨难测的代际关系,也将英雄谱系撰写得更加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从这儿可以看出,《英雄志》的确是个男本位界面,英雄多为男性,孩子在父亲,而且多是复数的父亲的巨大阴影里苦苦挣扎(秦仲海由秦霸先和方子敬赐予,杨肃观亦由天绝和潜龙塑造),代际抗争与时代风云紧密结合,贯穿了他们年轻的生命。嗯……既然到地方了,那就谈谈最后一点吧,作者的文学自觉和《英雄志》两次转向。
如评论开头,《英雄志》前三分之一是最不出彩的,充满各种陈词滥调和模仿致敬。孙晓觉察到问题且不满现状,于是开始了第一次调性转向:反派大整改(笑)。卓凌昭原本只是个暴力至上、不择手段的练剑狂魔,有剑神之实而无剑神之格——剑神可以没有感情,但绝不能没有审美,他放任门人搞强暴审讯,不说道德,就绝不是一件有美感的事情。宁不凡踏裂了他的道心,淬炼神剑则提升了他的境界,他终于在与伍定远凭江一战中尽显风采,完成了练剑狂魔到一代宗师的转变。胡媚儿亦如此。前期她以传统恶毒妖女面目出现,为虎作伥,滥杀无辜,后期却受卢云奉献精神感召,和他上演了一段杨过李莫愁式的,缠绵悱恻的携婴逃亡。此段有太多妖女爱大侠的老调,张力反倒没有杨、李那般细腻微妙。当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属萨魔,原本只是个有兽性没人性,工具性极强的畜生,作者却能巧手烹饪,将囚徒困境结合孤岛效应翻出新花(此人不便剧透)。还有其他配角,薛奴儿、刘敬、江冲甚至安道京,越到后来,都越显示出不同前期刻板脸谱的多样性情,使故事的基调从纯色的忠奸复归于混沌的善恶,从而完成了第一次迁跃。
第二次调性转向则是故事微微地掀开了女性角色被遮蔽的主体性——这倒未必是孙晓有什么平权意识,但很可能证明他正走向通往伟大创作者的正确道路上——众所周知,伟大的创作者总是正反兼备、雌雄同体的。如“观海云远”,文中也有四个极为重要的女人,倩银婷芳,前期形象也相当单薄。爱上落魄书生的大小姐,纯洁无暇的和亲公主,外貌协会的九华山女徒,她们的一颦一笑无不如藤蔓攀援乔木,完全指向与之产生情感纠葛的男性角色。直到后三分之一,一代新人换旧人,当年的小琼芳作为线索人物正式登场,读者惊喜地发现,这位易钗而弁的假公子骄傲、任性、刁蛮,但她的骄傲、任性、刁蛮不是服务于男性征服欲,而是源于自身的灵魂。当她跌落悬崖,开始思索生存的意义,对为了别人而活的生命发出痛楚的质疑;当她爷爷想用鞭笞驯服她,她报之以“一千下!我要你抽一千下!你听不懂吗?”的咆哮,并在爷爷袒露真实身份,赐予她认为与正义大相径庭的,与屈辱豢养紧密捆绑的泼天权柄时,发出大逆不道的“高庙阴殛”的诅咒。琼芳骄傲、任性、刁蛮,可能并不讨喜,但她真实的活着。正是由于对这位小朋友极为可信的正面描写,才与后期转入幕后,侧写居多的其他三位女性人物起了连锁反应。顾倩兮盈盈弱质,毫无武功,却在父亲入狱抄家时扛起重任;嫁与杨肃观后人人视她为五辅诰命,或圣光旧情人,她却对琼芳说,“吾非蔡文姬,亦非卓文君”,婚姻无法成为她的桎梏,她追逐自己的天命如父亦如卢云。银川公主返国更是胸怀大志,意图结束这因男人们争权夺利而分崩离析的乱世。至于艳婷,则从前期有些爱慕虚荣的俏姐儿长成一朵浑身利刺的玫瑰花了!她一面谄媚皇帝,一面入主“客栈”,一面钳制“真龙”,玩弄权术不亦乐乎,正统军知其帅更知其主母——有点儿“挥百姓”的雅好又怎么了!比起空谷幽兰和世外仙姝,我倒更喜欢这朵人间富贵花的俗艳呢!谁叫前三个都喜欢卢云呢?这是毛病!这四位女性再加上其他配角,如娟儿、言二娘、胡媚儿、琦小姐……便连接成一张巨大又幽深的网,并激起一个令人战栗的想象:男人的历史之下,覆盖着一部截然不同的女人历史。《英雄志》从“观海云远”角度书写是一个模样,嘿嘿,若从“倩银婷芳”角度书写,恐怕就是另一番模样了……可惜,第二次转向尚在进行中,未完成。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书单合集|百无禁忌,杂食动物的阅读清单(主晋江) (红薯宽粉)
- 搜后求推|谁能给我推一下洋柿子比较精彩的小说? (软软)
- 书单合集|长期扫文记录(偏古言 (momo)
- 书单合集|我流的扫文记录 - 内含弃文吐槽和推文阅后感 (haha)
- 搜后求推|以买活为坐标原点求推基建文(本帖是比较阅读,推...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