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花|金慧珍《关于女儿》:东亚母亲的独白
来自:木符鱼雁
二遍:
这本书的出版公司一页创始人性////骚//////扰///员工,作为一家主打女性文学的公司真是恶心!恶心啊!
书是好的,但是大家可以别买实体。
省流概括: 一本描述东亚传统母亲的视角下同//性//恋女儿的小说。 对母女间的束缚与羁绊、怨恨与理解、无法宣之于口的爱等等刻画得惟妙惟肖,贴切到让人拍大腿”这简直就是我妈!‘的程度 叙事高超,三两笔讲清复杂思绪;感情真挚,言辞间满溢母亲的爱。 非常值得一看。 详细安利: “我”是一名普通的母亲。 丈夫早亡,于是我便将生活的重心寄托于女儿身上。希望她将来能够幸福,希望她的人生能够按部就班地工作、恋爱、结婚生子。 但这个唯一的女儿,却逐渐背离了人生的“正道”。 她放弃考公的机会,跑去非洲进行社会活动;她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为了他人的权益东奔西走;甚至,而立之年的女儿至今都在感情上“扮家家酒”——女儿的伴侣,是一位女性。 眼下,女儿正为了反对歧视而奔走运动;找不到住处的她,租下了“我”房子的二楼,带着女友一同入住。一直以来都在逃避的现实,现在却清晰的发生在“我”的眼前。 另一边,“我”在疗养院的护理工作也遇到了困难。 珍是“我”护理的一位女人,据说她在早年,是一位有名的社会活动家,为了他人的权益到处奔走,领养孤儿、报道新闻,在世界处处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但她却唯独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未来。 她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孤零零地躺在养老院中。因为早年的杰出贡献,她获得了社会上的许多赞助,得以入住这家养老院;但随着她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经济也逐渐捉襟见肘。珍面临着被移送到条件恶劣的养老院这一现状。 面对着这样的珍,“我”想到了自己的女儿。 作为拥有着大把时间的年轻人,女儿不去好好工作,不去和男人组建家庭,不去育儿生子——等待着她的,似乎是如同珍一样,凄惨的未来。 ”我“担心着女儿的将来,终于在某一天爆发,口中吐出的却是指责与谩骂: ”我为了养你,把工作和一切都抛下了。……你知道我是怎么拉扯你长大的吗?我把你当成我的全部。可是你怎能每件事都让我这么伤心难过?如果不是存心如此,怎么做得出这种事?“ '现在为时不晚,去找个不错的对象结婚生子吧。谁没有年少轻狂过?只要现在及时回头就好了。我是你妈,除了我,还有谁会对你说这种话?不管你怎么生活,别人都不会在乎,也不会关心你的。“ ”她怎么会是你的丈夫、妻子和子女?你们可以做什么?可以结婚吗?还是可以生孩子?你们现在只是在过家家而已,没有人过了三十岁还在过家家的!“ 而“我”的话得到了女儿激烈的反驳: “为什么只有丈夫或者子女才能成为家人?妈,小雨是我的家人,不是朋友。过去的七年,我们就像是真正的家人。家人是什么?不就是呆在你生变,给你力量的人吗?什么有的可以是家人,有的就不能是家人?” “妈,你看着我。性/////少////数///者、同///性///恋、蕾///丝///边,这些名词指的就是我。这就是我,大家都用这些方式叫我。所以不管是成家也好,上班也罢,他们让我什么事都做不了,但这也是我的错吗?是吗?” 与女儿的争吵,最终由“我”闭上了嘴巴而终止。 母女之间能够互相理解吗?她们之间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请自己去看《关于女儿》来获得答案吧! 金惠珍,韩国作家。同样处于儒教文化圈的我们,遭遇的痛苦也有共通之处。在这本书的母亲身上,我看到了我妈的影子——很多话确实是她会说的,甚至有些话我妈表述过类似的意思。 能够完全聚焦于母女关系也是这本书的亮点。她们不再是某位父亲人生中的点缀,而是以主体的姿态书写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故事。 这本书的文笔也相当不错,金惠珍能够捕捉那些抽象且细微的情感,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绘——当它们在你的心里逐渐累积,眼泪也会随之而决堤。 总之,如果对上述剧情感兴趣的话,请务必来看看这本小说! 个人感想!(涉及剧透,介意慎入 : : : 不得不说珍线与女儿线的并行设计得非常巧妙啊。如同镜子一般与女儿相联,将“对女儿未来的担忧”具象眼前无法自理的老人,也更能让读者对母亲的想法产生共情。 女儿到处奔走,为少数群体争取权///益,她的理由是 “被驱逐的也可能是我们,我也是在为了我自己而奔走。” 母亲游说院方,为珍争取受到照顾的权///益,她的理由是”躺在病床上的人也可能是我。“ 作者通过珍线体现出这一点:女儿和母亲是如此的相似,她们本该互相理解。 那么,阻碍在她们之间的又是什么? 沉默的矛头,指向了名为父权主义的规训。 母亲对"幸福"的理解,被局限于父权社会的定义之下——你要好好学习,找一份体制内的稳定工作,找到一个好丈夫,与他生下自己的后代。 凡是不符合这个模板的“幸福”全部都是离经叛道,不仅无法得到观念上的认可,也无法获得法律的保护。 母亲想要将备受折磨的珍从养老院中合法地调离,却被通知只有亲属才能这么做。 父////权////制///度依托婚姻构筑起的保障系统,毫不犹豫地将不符合标准的人们排除在外。 父//////权//制///度对弱势群体的绞杀,依托于整个社会的合法程序。 因此,尽管这本书没有一处明显写出父//////权,它却像个无处不在的幽灵,躲藏在每一次悲剧的背后。 * 还有作者也太会讲故事,从看似毫无关联的租房和葬礼讲起,慢慢地让我们认识“母亲”,明白她在日益衰老的过程中感到的无力,并得以共情……这本书中立的母亲角色让人无法认同她的观点,却能体会她的感受。这样的一种复杂情感。 * 除了父//////权思想这种诅咒,阻碍在东亚母女之间的还有过于扭捏地表达关系与爱的方式吧……明明是在担心女儿的未来老无所依,说出口的是指责女儿做得不够好一样……真痛啊…… * 不知道“珍”这个角色有没有作者金惠珍化身的含义在内,对自己的未来好坦然(?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求解|有没有友友看过克里斯汀汉娜写的小说? (Patricia)
- 采花|求推日本作家(附个人推荐) (小嶋ハルナ)
- 拔草|看不进短篇小说 (财神爷忠实信徒)
- 求解|求推荐一些适合我看的心理学书籍 (momo)
- 座谈|怎么组里都没人讨论某男博主对范晔译本的批评那件事 (金髪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