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德国跨专业读硕 我所经历的低谷期
银河河谷的居民(对失而复得之物心存敬畏)
楼主毕业于211德语系,本科期间通过辅修经济学相关课程申请到了德国公立大学的经济学研究生 (Volkswirtschaftslehre) ,属于是转专业读研。原定21年冬季入学,第一学期由于疫情在国内上了网课,22年3月来到德国。算上本科交换的两个学期,现在在德国生活已经快两年了。在这里存档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
因为换了专业,本来挺开心的,认为收到录取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加上我本身对宏观经济学非常感兴趣,所以对在德国的新生活充满了憧憬。然而经济学的硕士专业课对于跨专业选手难度其实非常大,本科期间通过辅修积累的数理基础远远不够应付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等对于统计学有一定要求的基础课,涉及时间序列、金融数据的更是难上加难。于是我虽然付出了很多精力,但是第一学期的几门考试平均只有3.0 - 4.0(百分制50 - 70,德国及格线是50分),这与我本科期间85+的平均分差距简直太大了,导致我在临近期末的时候陷入了严重的焦虑,甚至自我感觉出现了抑郁的前兆。想和父母打电话,但他们没有出过国,不了解国外的情况又怕他们着急,于是就变得越来越无助,陷入到一种思维定势中,因为在国内学习的十几年,我的经验一直是只要我比别的同学多花10%的时间学习,我就能考到前25%的成绩,所以我一直不是特别勤奋,甚至经常考前两星期才开始看书,总会觉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短时间内用一下功就能得到一个高于平均的分数。来到德国以后,现实冷酷地告诉我,即便你看起来有点小聪明,会一些考试技巧,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得个及格分已经是不错了。德国经济学的考试不同于国内,客观的选择、计算题占比很少,几乎每一题都是涉及到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题,需要自己构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经济学模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论证,简而言之,每道题都是一个小作文。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德国毕业难,考试很难“水过”,因为根本没有水题。
后来我思考良久,有一天在公交车上给父母打了电话,并告诉他们我有一门课考了3.7,而另一门更差,只有4.0。让我没想到的是,高中时我得了平均分都会批评我的父母,竟然在电话里安慰我说,及格了就好啊,你在国外用德语学习很不容易,而且还给我们省了那么多学费,我们真的很为你骄傲。(德国多数州的公立大学没有学费,我家经济条件中等,勉强可以支持我去美国留学,但为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我选择了德国)。那一瞬间,我控制了很久的眼泪还是涌了出来,公交车上寂静无声,只有我的抽泣。我感觉很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自己,觉得自己高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当初应该走德语这一条对于我而言更容易而且更稳定的路,不应该半路出家读经济。也就从这一天开始,我不在把自己困在焦虑和绝望里,既然已经做了决定,我选择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找客观原因,其一就是我在拿自己的副业和别人的专业竞争。本科数学基本没有涉及到概率论的基础知识,统计学也只是学了皮毛,计量经济学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虽然成绩单上学分是拿到了,但是知识没有做到真正理解,也就谈不上应用。第二是我所在的这所德国大学虽然国际排名不高,但一向以严谨治学闻名,后来我问过几个和我同专业的中国同学,都表示考试难度比其他学校大,不仅是经济学,其他专业也是如此。
再找主观原因,仔细想来我其实一直是活在好学生的光环里,中学时物理好被老师表扬为“咱们班能做竞赛题的就你们几个”,大学时学语言因为模仿能力强,学得比较快,也一直是老师最喜欢的提问的人,我的优点一直被放大了,以至于很少看到自己的缺点。而现在,我必须要接受从“好学生”到“普通学生”的心理落差。现在的我写到这里,突然感到有些想笑,其实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差不多,我显然算不上天才,只是有时在考试时会耍些小聪明,却在上学的十几年里一直有一种优越感,现在是时候放下这种优越感了。
另一个导致焦虑的原本就是比较,我相信不止是我自己,大部分人总会不由自主地和朋友圈里优秀的同龄人比较,和小某书里人均大厂、财务自由的成功青年比较。虽然我知道大家在社交场合晒出的都是自己的最光鲜的一面,虽然我也知道小某书上有多少营销号,但心里总会想着,为什么他们又年轻又漂亮,为什么我就没有机会晒自己的工牌,为什么我就找不到这么优质的男/女朋友。于是我关掉了朋友圈,让他们安安静静享受他们用社交货币换来的赛博幸福吧,只要我没看到,那和我有什么关系。看不到朋友圈之后,果然心态平和了许多,每天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可以专注学习。
客观原因是比较好解决的,当你能把问题列出来的时候,你就已经知道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基础知识不够,就去刷课自学;阅读外语速度慢,就多读;主观原因不好解决,是因为我们自身很难有动力去改变,这时就需要一些外界的力量,比如你已经意识到自己出现了心理上的问题,不开心,食欲不好,就马上和父母,信任的老师朋友沟通,避免形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正能量视频推荐】张颂文:“我把这个事业规划到了我死那天,既然这样的话,那我着什么急呢。”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24y1W7mQ/?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0f7be108eb130c79bd21f8ce863bd71f
-----不定时更新中 -----
因为原来学校开设的选修课比较单一,而且太理论确实难度太大,和家人朋友研究后,我转到了柏林的一所大学,继续读经济学硕士。从去年10月开始,我又开始学习数学系的本科课程,本意是希望能巩固数学基础,查漏补缺,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对数学产生了更强烈的兴趣,可以说是体会到了数学的快乐,这对于我的硕士学习是个很好的补充。渐渐地,我好像明白了什么是老生常谈的“学习的快乐”。现在,我的目标就是做一个普通人,做一个能够通过学习体会到幸福的人,管它多少分呢。(当然,最好能尽快毕业)
前一段时间有几个师弟师妹来问我德国大学经济学的就读体验,我发现很多同学会担心万一考试不及格怎么办。在这里简单说下我自己的体会,在德国及格很容易,但是想得高分是很难的。一个很有效的检验方法,如果你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这门课的目录结构,每一章都大概讲了什么,重点有哪些,那及格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得高分需要你理解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正如前面说的考试题很综合,基本不会单独考一个知识点。
更新—收到了好多友友的鼓励,谢谢你们🙏我现在心态基本上调整过来了,想想也是,等到工作了好几年谁还问你大学平均分怎么样,有那张纸就行了。另外,学到了东西就是收获,分数只是一个副产品,要享受学习的过程。
更新—收到了在德国第一个实习offer,相信幸运永远来自努力!
申请经验帖,请移步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87186892/?_i=208007238D8yrG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互助|我这种情况到底要不要remark (cos0)
- 吐槽|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令人作呕的日本本科母校校友 (enJOY)
- 收到了梦校移民offer,但突然不想移了😞 (kiurt)
- 吐槽|慎重德语零基础来🇩🇪读英授 (Aleph)
- 互助|毕业何去何从?直接回国躺平or申请syv? (梅思鸠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