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规律|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
心可溯源

最近和朋友们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我们生活中好像学了很多保护自己的技能,朋友说到一个事就是,当看到女儿得到朋友的零食后会感到不安,想要教会孩子一定要分享,其实“分享”是非常好的,但这件事里“分享”是一个掩饰焦虑的理性解释,真正的源头是家长幼年的人际焦虑被触发了,来自担心孩子被讨厌,讨论后发现在幼年时期每当感受善意时父母就会发出警告,都是防止他人异样的眼光的提醒
我们的生活应该是以美好生活为基础,以防御危险为不时之需, 但普遍情况是生存本能在支配我们学习如何防止受伤,而“我是会被善待的”这个美好前提很少出现,这样其实是本末倒置了
就好比:我们人活着是为了学习如何活得更好,而不是每天学习如何防止死亡!
孩子是在感受很多善意后才相信了善意,他们会在相信中开始学着如何与“善意”和谐相处,也会为了留住善意看到自己可以做出调整的地方,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伤害,那时候他会发现“哦也有特殊情况,得学点东西预防被特殊情况伤害”,这样就够了
而很多人都在不断的伤害警告里学了N种保护自己的方式,其实这里面的暗示是:“你是会受伤的”,当学的东西全部都是围绕抵御伤害,就丧失了更多学习如何和美好相处的技能的机会
我算得上个社牛,细细追溯会发现最初家人没有在“人际关系”上面给我太多威胁教育,也支持我的沟通,我的心里有一个相信是“我说话是会被喜欢的”,带着这个相信我会去寻找能给我这个感觉的人,也自然会为了留住我信念中的感觉,去留意原来幽默会让人更开心让气氛更愉快,就会更倾向练习幽默,这样发现有趣的事时会自然的就在办公室分享一圈然后一阵嘻嘻哈哈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难免会遇到不友好的人,但他们只会成为我心中的“特殊情况”,我会自然的远离他们,或者根据需要掌握点小技巧避免自己受伤,但永远学得更多的还是与“和谐”相处的技能
但如果我是在“社交危险威胁论”中长大的,那么我学习的技能会更加偏向于避免被讨厌,避免被嫌弃,避免受伤,甚至是攻击对抗,这些是有用的但当它成了我们的主要技能后,生活的底色就成了“伤害是正常的”
其实也能理解,很多防备的经验是源于某次伤害后的生存本能,但千万记住:
“伤害你的人他们代表不了世界,他们如何对待你,是源于他们的经历他们的生活里的人教他们的,那是他们的命
但如果你被伤害了,就用他们来定义世界,你就也掉入了和他们同一个地狱,这才是他们给你造成的最大的伤害”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自然规律|蚊子或许可以分辨人的身体状态 (有一只喵)
- 校园单位|我发现对抗空虚的办法:频繁地记录 (frank之徒)
- 讨论/管理|为什么越自我的人,越多人惯着? (momo)
- 社会规律|走社会推荐男生走的路,如果环境开始嘲讽女生走这... (不吃花生)
- 社会规律|35岁才是人生的分水岭 (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