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刷琅琊榜: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
Saturn
最近又开始重刷琅琊榜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因为常看常新
……
我甚至有一瞬间的冲动
想把这部剧里每个重要的角色都写一篇品评…

咳咳,flag还是不要乱立
趁热打铁,我先写下一篇是一篇吧
琅琊榜作为有关权谋的复仇剧,它最高明的地方在于,虽然故事背景是一段架空的历史,但是故事里面的人物,却处处饱含真挚的感情。
以往看琅琊榜,每次看到梁帝的时候我都会嘲笑他的刻薄多疑,甚至非常看不起他。
但这次重刷琅琊榜,我对他竟然多出了怜悯之心。《孙子兵法》里说过,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何况箫选身为一代帝王呢。
我想说,梁帝也不容易啊!一切罪名,只因高处不胜寒。

古代帝王自称孤家寡人,这不是自嘲,这是不被世俗所理解的真相。
在梁帝的一生中,他曾经经历过两次叛乱,前一次他是那个改革派,而第二次他则是那个被威胁的对象。
寻常百姓,父慈子孝,可享天伦之乐。但身在帝王世家,父子相残的故事总是屡见不鲜。
梁帝的天子之路,就曾布满荆棘。
如果他是名正言顺的继承者,又何须林燮和玲珑公主助他兵变逼宫。
谋权篡位是大逆不道,但对野心勃勃之人来说,成王败寇而已,历史可以由胜利者去书写。
但这或许会成为他一生中最后悔的决定,因为若干年后,他也会受困于此,然后被自己的儿子背叛,落得尊严扫地的下场。

谁不曾是少年?
大家总是用梁帝去衬托祈王,可当梁帝还是梁王的时候,又何曾不是对未来胸怀大志,不然他怎么可能和颇有蔺相如、诸葛亮之遗风的言阙是志同道合的挚友。
只不过现实总比理想更骨感。
江山易攻不易守。
夺权时,拥你为王的人对你坐上皇位后的将来充满愿景,说白了就是大家都憧憬着一起升官发财动力十足,所以一呼百应。
但是到了守江山的阶段,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时候要做点实事,就要面临着向勋贵开刀的局面。

以前团结在你身边的人,就是现在的既得利益者。你要向前进,就要想好如何去瓦解固有的利益集团。
稍有不慎,就会内耗过度,陷入反扑。
这就是当皇帝的难,不要总是以为皇帝就是坐拥后宫三千,享尽荣华富贵的天之骄子。
用现在的话说,人家那是风险和收益并存。
也不要总是骂梁王昏庸,赞美祈王贤能,事实是祈王还没来得及去经历现实的毒打,是青出于蓝还是每况愈下,谁敢打包票呢?

祁王是梁帝最优秀的儿子,但祈王却死在了自己的一念之间。
都说虎毒不食子,可是当梁帝给他的皇长子,送去一杯毒酒的时候,对于皇权的得失之心,是大过于父子情义的。他的得失成败,比他的骨肉亲情更重要。
当年的他,是如此杀伐果断,宁愿错杀一千,不可错放一个。
可晚年的他,却越来越心软。

废太子萧景宣对他犯下大不敬的大错,但他没有马上下废太子的诏书,而只是口谕令蒙挚幽禁。
当景桓抱着他的腿泪流满面的那一刻,他的胸口似乎被扎了一下的疼痛,一个被刻意遗忘了的身影掠过脑海。

如果景禹也肯像景宣这样,伏在自己的膝前哭诉流泪,自己会不会软下心肠,重新将他搂进怀中呢?
历来叛乱是死罪,可萧景桓谋乱逼宫的时候,梁帝也没有急着给誉王定罪。
他亲自去问被关押的誉王,他自认对他宠爱有加,究竟为何要反叛自己。
在得知誉王因知晓自己的身世,而对他有所不满时,他本已打算对他网开一面,谁料誉王为保妻儿畏罪自杀,令梁帝痛心疾首不已。

景宣让他失望,景桓让他寒心。
他对他们,都有过父亲的期许和宠爱,但后来的他,在他失望透顶和悲痛至极下,仍然保留了身为父亲仁慈的一面。
有首歌本来是唱的男女之情,但在这里,却一直在我脑中回响:
在经历越多黑暗,圆滑,势力,执念以后,就会怀念那些纯真美好的人或事物,才越是能由心生发出对世界对他人的温柔与善良。
所以,年迈的梁帝,他的心软并不是种妥协或是无能的接受,而是一种历经沧桑之后的包容与一种回归人性后,「虎毒不食子」的本能。
相较于十三年前的那桩旧案,不得不慨叹岁月光阴的消磨,可以将一只狠辣无情的铁腕,浸润得如此柔软。

只是从此以后,世上再也不会有第二个萧景禹,这又何尝不是他的心头之痛。
炽焰惨案,去掉了心中的惶恐。
但却失去了最优秀的儿子,亲如手足的妹妹,宠爱有加的女人,骁勇善战的部队,胜似亲兄弟的朋友。
都说梁王薄情寡义,是他自作自受。
但这一次,我看到的是身在帝王家的悲哀和无奈。
权倾天下,黄粱一梦。野心会成为枷锁,铁腕会踏平人性。多疑是宿命,孤寡是结局。
没有人赢。
-end-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有没有人觉得刘涛和胡歌的选角其实蛮奇怪的 (Joy)
- 2025再看一遍《琅琊榜》 (KH)
- 誉王挺可爱的啊 (葱蒜辣椒香菜)
- 第21集|萧景睿过生日比顾里还精彩 (Alioth)
- 番外 (幽🐜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