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余额不足
Robin
2023北京国际音响展侧记
在朝阳黑庄户的音乐产业园举办的音响展虽然才办到第三届,影响力俨然已经超过北京地区其他老牌音响展了。前两届恰逢YQ,提心吊胆地刷健康码去看展,仍然人潮涌动。今天一早开车过去,却发现意外地冷清。
几大本地经销商鑫星光、驰生、铭电代理的国际大品牌都在积极参展。往年的旗舰劲浪乌托邦挪到了后面的展厅,今年的C位新贵是达尼君临,就在正门五号展厅的中央。其他还有像宝华韦健的鹦鹉螺,这些百万元级的旗舰音箱彰显奢华的hi-end 技术形象的同时,个性化新颖的外观已经“家具化”了。面向土豪别墅听音室的需求,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奔驰S的标配柏林之声、KEF、天朗等等都有精美的展厅,这些知名品牌搭配的试听系统都比较均衡没有弱点,欣赏音乐的同时可以对比自身系统的不足,有的还在办各种课堂和互动交流可以学到知识,有的是技术总工亲自上阵开网络直播。
放试音碟的曲目是很有讲究的,对自身品牌有信心的就可以放大部制的交响乐和钢琴,🎹作为乐器之王音域宽广,能很好地重现泛音是不容易的。个人是不喜欢胆机那种软糯的声音取向的,现在纯胆机也很少了,晶体管机就是要声音密度扎实、低音下潜够,放男中音就是耍流氓,去的听众都不是小白了,现在也没有人在这样级别的展会上放蔡琴遭人笑话了。
说到音响品牌的选择,以我个人不太长的发烧经历是少走弯路尽量选国际知名品牌的成熟产品,避开小作坊踩雷和反复升级烧钱,这道理其实和烧相机镜头是一样的。多听多看用耳朵收货,避开那些出口转内销的假洋品牌,有些外形唬人价格不菲的箱子真是一言难尽,区别真是一耳朵的事。当然认真做产品的国货还是要支持的,避免广告嫌疑就不展开说了。
耳机展区比较偏又少,不如之前BAE音响展热闹,这是属于年轻人的领域。之前BAE展耳机厅琳琅满目、网红主播直播带货好不精彩。也许是驱动单元价格白菜化,现在出来很多不知名品牌的耳机耳放,音质泛善可陈,传统品牌除了歌德在中央展区有展外,森海塞尔、拜亚动力、AKG那些都不见了踪影。苹果无线耳机和运动耳机吃掉了很大部份市场份额后,这些没有音质特色的有线耳机会面临惨烈的生存竞争。
现在音响业行情不好做,听到不止一个经销商在感叹不如提前撤展。YQ三年后,指望着市场复苏,没想到这个放开之后的展会更惨淡。固然有第一个放开的假期很多人外地出游的因素,音响作为耐用消费品,有其固有的市场周期规律。相比图像系统4K到8K的进步,厂商利用技术进步引导消费潮流的进步、产品线持续更新换代,音响技术这些年难见实质性的技术进步。旗舰产品从“卖声音”到“卖家具”,低端市场被无线耳机和蓝牙音箱吃掉,中端hifi 市场的日渐凋零是不争的事实。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也不需要新装那么多套发烧音响,改善型需求同样的预算升级大电视加回音壁得到感官体验的满足提升更多。
这次很有意思的一个展厅是在一个转角不起眼的地方,头次见一家音响维修公司把喇叭单元嵌在木板里展示“原汁原味的障板之声”。我想原意可能是告诉我们这些音响小白音响技术没什么神秘的,也没太多技术含量,品牌溢价太多,这其实也是对前些年发烧音响市场“玄学”的纠偏。音响系统里音源:功放:音响:线材其他的合理投资比应该是3:3:3:1,线材只对有缺陷的系统起到调节作用,我实在看不到那些天价线材除了智商税之外的其他作用,甚至还有“发烧USB线”!难道高级USB线能改变0和1的排列?基本的计算机原理呢?
同理还有炒作各种头版CD,这次来了好些唱片公司,对于卖自己版权和限量签名CD的公司我是十分支持的,反感的是那些炒作二手碟的。来路不明的二手碟卖得比原版还贵,突然发现自己多年前买的CD成了理财产品。现在免费的网络资源那么多(盗版是不对的!),找到随便一个DSD版本的文件+HQ play 秒杀任何一张头版CD和所谓1:1母带开盘CD(卖900多的智商税产品)。
大众是离不开音乐的,但是听音乐的形式在随着时代发生深刻的变化,再好的音响也比不了去现场听音乐会。对了,音乐节下午有现场音乐会表演,没抢到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