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为何戏剧,影视作品等相较于长篇小说,需要用更为夸张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wowo

来自:wowo
2023-05-08 12:46:04 安徽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wowo

    wowo 楼主 2023-05-08 19:09:25 安徽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豆友228807541

    可以可以 “正在、真实发生”的事的更为重要,而“潜在、尚未发生”的事不那么重要,如果要获取观众读者同样的关注度,就需要用夸张的手法为不重要的事加权重。 而对于长篇,人们相信将整个长篇全部看下来,是刚好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已经做好了投入大量时间的心理准备。

  • wowo

    wowo 楼主 2023-05-08 19:12:45 安徽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豆友228807541

    有点东西,两段评论直接帮我捋清得差不多了

  • wowo

    wowo 楼主 2023-05-08 21:56:47 安徽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豆友228807541

    不同类型作品的表现形式不同,或许会有部分功能缺失或受限。 例如在表演中的旁白只能够占用少量时间,不像文字类作品能够无底线地用动词和形容词嘎嘎乱炫,做到极尽充分地表达。因此需要通过其他手段弥补,比如在动作和语言上进行夸张处理,尽可能在较为局限的场景内透露出更多信息。 对于现场表演,则要考虑距离对观众感官的削弱带来的折损,而夸张便能起到很好的弥补效果。

  • wowo

    wowo 楼主 2023-05-08 22:03:30 安徽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豆友228807541

    为什么不能关注你😥快去把设置改了😡😡😡让我标记一下

  • 月之回忆

    月之回忆 (momo的马甲) 2023-05-09 13:01:05 河北

    首先是时间,这点不用赘述。其次楼主这里有两个问题,戏剧和室内情境喜剧是要用演员的行为调动群众的注意力和感受,而影视不同。电视不一定通过主角的夸张言行而可以根据行为模式和人的互动来表现,还可以用纯景色和镜头的远近高低等等来完成效果。显然戏剧和室内情景喜剧很难做到,只能用人本身和灯光造影来突出。

  • 月之回忆

    月之回忆 (momo的马甲) 2023-05-09 13:04:05 河北

    然后借用人家的说法,电视剪主要,电影剪次要。是说,电视剧的表现根据人物/事件的主线来表现,而电影是通过环境和伴生衬托。这会导致可能更不需要人物的夸张表现,而极力渲染氛围、情境(色彩、空间、象征)、细小的活动等等。

  • 月之回忆

    月之回忆 (momo的马甲) 2023-05-09 13:08:24 河北

    那么主楼的问题显然很难成立。接着就是影视是视觉信息,概括力强,一个画面、两三个镜头就可以把事情交代清楚,把情境还原出来,是不需要细致的描写的。而且不少小说文字多,其实也是在复现一个具体的情境,放影视可能也就一两个画面,十几秒的镜头。

  • 月之回忆

    月之回忆 (momo的马甲) 2023-05-09 13:23:56 河北

    显然小说做不到,必须用细致的描述或可通约的意象来传达。

    而后是楼主提到的动画,其实可以用“有限动画”这一概念解决。不管是出于成本还是蒙太奇剪辑的需要,都得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乃至画面素材内表现出足够多的信息,因此表现可能相当夸张或者抽象(相对对于具体而言)。

    最后是依然有两个问题,现在的创作风向不能等于媒介本身额的表现。因为现在创作越来越不“现实”,多是直讲,甚至就是用名词打包、用标签贴人。

    这么说比较抽象,还是借用人家的话:『需要解释一下“口是心非,方为台词”,这是从生活经验里提炼出的艺术原则。生活里,人人皆口是心非,即便用意是真实的,用词也经过了伪饰,因为人跟人交往是有分寸感的,毕竟不是自己跟自己说话。

    台词,即是打折。通过被扣掉的部分,我们得到了更多的信息,得以测知人物关系、处境、内心强度,情节演进上,也有了多重层次。读小说看电影毕竟不是看犯人供词,半猜半蒙,才是叙事——而这种传统,在现今是不成立的,现今的电影“美学”要求,内心、用意、用词三者高度统一,台词只反映单一的信息,人物跟人之间都呈现撕破脸之后的吵架词汇——直指人心,方为好台词。』

    造成这点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多数并不是时间,而是缺乏经验……对实在的了解实在有限。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9146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