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文:汉堡王写给徐静蕾的建议摘录——222二
imac
1、 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坛曾经涌现了一批年轻的都市女性作家,她们中有上海的素素、南妮、黄茵,广州的石娃、黄爱东西,香港的沫沫……这些年轻的女作家擅长于写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随笔、散文、小品文,这些文章经常刊登在各大主要报刊上。她们被称为“新女性作家”,她们的这些作品被冠以“都市女性随笔”,并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我在大学时曾经读过她们的作品,有石娃的《时髦表情》、素素的《生命是一种缘》、南妮的《随缘不变心》……她们的随笔作品短小精悍、节奏明快、轻松幽默、贴近大众。从写作技巧上讲,这类文章易于上手,只要作者有较多的社会经历,文字活泼、内容新鲜,就能被大众、尤其是城市大众所喜欢。当时,“都市女性随笔”成为了文坛的一道风景线。 我提“都市女性随笔”的用意其实很明显,大家应该能猜得到。我从很多介绍中得知,徐静蕾不仅是“玉女”,而且是“才女”,她从小学国画、学书法,还曾经报考中央戏剧学院美术系。她在出版的《写真集》中亲笔撰写了许多文章,据说颇受好评。《新闻晨报》把徐静蕾的才艺列为“四小花旦”中的第一,对她的文字和书法颇为肯定。其实,即使在“四小花旦”以外,在中国当代的年轻明星中,能提得动笔的可真绝无仅有,就此,在徐静蕾面前豁然多出一条“人无我有”的蹊径。 徐静蕾的生活经历应该非常丰富,徐静蕾的文字功夫应该也不算太糟,再加上她特殊的明星身份,一旦涉足写作领域,尝试在报刊杂志写一些随笔类的文章,我想其表现和收效也许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以徐静蕾目前的影响力,她的文章只要不是太差、差到编辑无法润色,我想没有那家有文化娱乐版面的报纸或杂志会不感兴趣,关键就是看徐静蕾本人对写作感不感兴趣了。 赵薇、周迅能涉足歌坛,徐静蕾为什么不能涉足文坛呢?在品味上,后者比前者还高着一个档次。中国是一个尚文的国度,文字的力量会赋予女性一种特殊的魅力——也许人们记不住唐朝的某某皇后,但却一定忘不了上官婉儿;也许人们记不住南宋的某某名妓,但却一定忘不了李清照;也许人们记不住民国的某某交际花,但却一定忘不了石评梅和张爱玲……同样,文字将赋予徐静蕾特殊的魅力,这种魅力将进一步地增加她的影响力,促进她在演艺主业上的发展。 不用担心写作的素材,徐静蕾的演艺经历将成为她取之不尽的素材,且这也是一个读者会觉得很新鲜的领域。不用担心写作的能力,又不是去当作家,有机会看看“都市新女性随笔”,就会发现:只要做到有心、勤奋,一定能写好这类文章。 2、 从《将爱情进行到底》到《情书》,再到现在的《缘分的天空》,徐静蕾在上海留下的实在太多了,她几乎已经完全融化进上海的夜空中。无论是在外滩江畔的璀璨霓红下,还是在衡山路咖啡馆的摇曳烛光里,又或是在复兴路的梧桐树影中……到处都有徐静蕾静静的气息。上海喜欢徐静蕾,喜欢她的气质,喜欢她的微笑,喜欢她的一切。 曾经和一个北京的网友开玩笑,让他把徐静蕾让给上海,结果遭到了断然的拒绝。无论我用谁来和他“换”,他都不肯,甚至说“愿意把章子怡‘免费赠给’上海,但徐静蕾是说什么都不能‘出让’的”云云。当时,听他这么说我真是很感动,为他,为所有的北京网友,也为徐静蕾。有支持者如此,徐静蕾夫复何求? 最近在上海有一支非常成功的广告,是讲力波啤酒的,由著名的达彼斯制作。整个广告就是一首歌曲,我记得最后一句是“上海在,力波也在”。其实,徐静蕾也是一样,对于所有喜欢徐静蕾的上海影迷来说,喜欢徐静蕾和喜欢上海是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的。 我不知道徐静蕾本人是怎么想的,但是我冒昧地猜一下:如果徐静蕾能选择第二故乡,那一定是上海,因为上海的天空同样属于徐静蕾。 3、 也许有的“静盟”网友希望徐静蕾在登录时大呼一声:“我来也!”,在下线时大呼一声:“我去也!”。我说,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天堂鸟”徐静蕾就变成 “黑旋风”李逵了。在无声无息中,“天堂鸟”轻柔的翅膀悄悄掠过“静盟”的上空。通常是,当我们在论坛上为静蕾而大发议论时,静蕾已经微笑着下线了。 但是,静蕾也不会永远不露面的,否则她会觉得自己太没有义气。在适当的时机,只要心情足够好,思想准备足够充分,静蕾会在网站上露个面,和大家打个招呼,随便聊几句。不过,这一露面可就“惨”了,众网友你一句、我一句,“十八般兵刃”纷纷往【徐静蕾】身上“招呼”过去,而且人越聚越多,简直围了个“水泄不通”。在各位“武林高手”的“围攻”中,徐静蕾极尽腾挪躲闪之能事,施展开“独孤九剑”里的破箭式,总算能做到见招拆招、勉强招架……看着徐静蕾在“静盟”的历次聊天记录,我总会有上面的这种感觉。 其实,徐静蕾也象是一个“武艺高强”的“黑衣侠”,来无影,去无踪。从聊天记录中可以看出来,徐静蕾出外演戏时总会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我想,徐静蕾带着手提电脑总不会是为了时髦,也不会是为了打游戏,文档处理也不会太多,她用得最多的可能是上网浏览和收发电子邮件,另外也许偶尔编辑一下数码相片。因此,应该说徐静蕾其实经常会到“静盟”来看看,只不过不常现身而已。徐静蕾的手提电脑是ACER的,就象是一柄银色的佩剑,跟随着徐静蕾走南闯北。我一直觉得,网络时代,“大侠们”的佩剑就是手提电脑,弹指一挥,就能驾起一道剑光,纵横四海。 能和徐静蕾聊天过招的人真是幸运,因为“黑衣侠”通常只是穿着夜行衣,在高楼大厦间一闪而过,唯有她星光般明亮的双眸和若隐若现的银白剑锋,向黑夜证明她的存在。只要我们的“黑衣侠”徐静蕾带着她的ACER继续在“江湖”闯荡,“静盟”就一定会闪动着她的身影。 一下子给徐静蕾加了两个头衔——“天堂鸟”、“黑衣侠”,不知道徐静蕾和她的ACER会不会喜欢。不管怎么样,那只是一种遐想,借此安慰一下那些未能和徐静蕾“过招”的网友,也包括我自己。 http://tieba.baidu.com/f?kz=7853023 原文写于2001年,2就2一点儿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贱女孩日记:在源源影视不堪回首的90天 【转载自西祠胡同】—... (imac)
- 央视女主播文静的道歉让谁汗颜?——2222SSSSS (imac)
- 我专家称十万中国青年被NASA小行星计划利用——22222SSS (imac)
- 韩寒博客链接日本成人网站 网友要他公开道歉——2222SSSSS (imac)
- 南都的长平先生,那位残疾女火炬手的遭遇,算不算“可怕”?... (im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