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分析|想聊一下梦华录“区区杀父之仇”
Coco
今天又刷到梦华录最后“区区杀父之仇”那个片段,其实get到一点编剧想干嘛了,但是篇幅、剧本、表演的原因,感觉没表达好。下面先聊聊自己的看法:
我的理解是编剧想体现的是两个层次的观念碰撞问题。
层次一:封建国家层面。言官萧钦言和皇帝代表的是北宋皇权,要的就是和谈,是维护自己的皇权利益。所以不在乎百姓活不活,只在乎金銮殿位置而已。这么说,不是萧一,也有张三李四王五会做一样的事。都是封建皇权的一个棋子。
层次二:百姓。官员被称为“父母官”,所以不仅是对皇权负责也对百姓负责。这是“儒学”教养带来的,代表人就是赵的父亲。所以选择了违背皇帝的命令救人。最终也导致女主角和母亲沦落风尘的悲剧。
因此“杀父之仇”带来的冲突其实本质上不是萧钦言和赵盼儿的仇恨,而是皇权和赵盼儿的冲突。所以赵即使说自己不恨了,或者恨也过去了我都可以理解。
剧情处理得不好在哪里呢?就是其一,台词里明写了“不是官家的错”,其二,女主角挣扎的时间太短。
怎么处理感觉会更好呢?
第一,我认为她私下说出所谓悖逆之言是可以的。在这样一个冲突很大且本来就有突破“封建”意味的情节里不必遵循封建的“君为臣纲”“不可语君”状态,完全可以说出真正该负责人的那个人是谁。这也给观众的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观众代入了肯定有情绪憋在心里的。
第二,女主思考的时间太短。剧情安排不合理。这样一个很大的阶级领悟不是很快可以想明白的,所以应该给她更多的思考甚至内心挣扎机会(而且她也正好遭逢大难)。
当时我看完也如上段所说,感觉自己内心情绪郁结住了。这样的一个情况,沦落风尘、屡遭磨难、父母缘薄的人,即使形象是“伟光正”的、通透的,也不可能是一点情绪也没有的玉人。那么怪谁呢?怪父亲、怪一个并非父亲的真凶都不可能,真正要怪的是皇权,“不可说”。偏偏还要借着不可说的夸赞开店。在这之下自己又面临着事业危机,爱人就此走散,在这种时候不想失去可以和自己患难与共过的爱人(因为前文描述过并不是真正的“杀仇”)也可以理解。但是这样拧巴复杂的变化并不是一幕双人告白可以承载的体量,需要更多镜头去阐述,去铺垫。
最后在这里想说,梦华录作为一部女性视角,有很多很多瑕疵,比如中后期主角团的塑造(碎嘴子),比如“区区杀父之仇”这种敏感点,很多都源于塑造得太浮躁。同样女性角色也不是全部都追求“伟光正”的,人性需要有更多侧面才会立体(本剧有,很多观众要求也有)。但是还是希望以后有更多好的女性题材电视剧,展现更复杂的女性内心。
也希望大家多多和平回复探讨自己内心的想法是什么,谢谢观看。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藏海传淘剧楼 (被流感击倒了)
- 关于藏海传,目前我磕藏海高明 (小皮baba)
- 天仙出国全英文采访,其他85出国一脸茫然,迷之微笑。 (红豆绿豆黄豆青)
- 韶华若锦好看 (文)
- 颜值对比,四个我当年最喜欢的颜,谁最帅 (豆友asSk4WLU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