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制作团队和嘉宾的作用——如果还有下一季请大千策划稍微用点心
来自:Yu Xiaotu
先把本文目的写在前面,大千,如果有下一季,请你稍微职业点,不要以为你们粉运在团超十分成功,就万事大吉了。
下面是正文。
之前觉得,节目组和再就业嘉宾气场是合的,所以快发才好看。如今看,那只是一次性的偶遇奇迹。
这是看了来活了先导和第一期对比后的结论,下面详细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来活了第一期,好笑,看着轻松,适合上星,不是粉丝向,是强策划综艺。在环节安排上,节目组前期工作非常细致,录制内容设置非常紧凑,甚至多到有些赶时间的匆忙感,但是从节目效果看,不太会有嘉宾的梗要用完了的那种消耗感。所以说,策划很重要。
团超上屡屡出现观后感,说来活了就是外面的普通综艺,换一批主嘉宾也能录,这么说的不知道是不是团粉,连自己粉的艺人随时可被替代的话都说得出,也是服气的。再说,换一批嘉宾,会这么好笑吗?节目里的笑点,明显是策划加上嘉宾的化学反应才有的,是叠加效果,叠加效果,叠加效果,重要的事说三遍也不够,请在心里再默念三遍。甚至主嘉宾之间的默契和临场反应,也是飞行嘉宾快速融入的关键因素之一(另外的因素当然是节目流程设置)。
和大千做的快发对比看,一个结论是,强策划+主嘉宾,才是成就节目好看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缺一不可。
那我们回头看看最初的快发,之前在B站评快发的很多每个up主,都会提到笑点主要靠嘉宾,甚至不少会直接提及策划不足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记得。制片和导演频频接受采访的论调也是,我们的任务和优势是给他们自由度。是的,这也是大家看到了主嘉宾的自然流露,打动人的地方,
展现嘉宾生活里的样子固然是第一季快发的制胜法宝(也有当时娱乐节目凋零,影视剧乏味,旅游受限的环境因素),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个不可持续的方向。首先,生活中真实的人,几乎没有人禁得起全方位地细细打量,他们闪光的一面撑到第二季,很多观众就有些疲劳感了,会有哪些梗哪些反应,熟悉的观众几乎可以预判,除了粉丝,还有多少人愿意不停地重复那些可以预判的内容呢?那再展示嘉宾更多面呢,也不行,一来艺人需要些自留地,尤其是音乐人,二来展示更多面其实是消耗艺人,也有碎掉从前光环的风险(别跟我说做粉丝没滤镜)。
另外,不做强策划,主嘉宾可能也舒服,但是为了节目效果,会硬拗笑点,反复cue老梗,对内容产出来说,很容易倒向粉丝向,客观上是消耗嘉宾在粉丝心里的预期。白茶梗,嘉宾梗,冠亚梗,降智梗,穷综梗,不红梗,这些有的已经过期,有的反复讲的话,没看过的会一头雾水,看过的粉丝会慢慢疲劳,除了铁粉。
再加上没有强策划导致素材不够,边角料硬凑的问题,神奇的是,每次都能转为批评嘉宾不敬业,但是少有人提出,这些表象恰恰就是节目组的策划不足导致素材不够的后果,还有,第二季最后两期加更内容的质量,又多又好,几乎完全可以放在正片里,偏偏被放在播放量少的加更里,看上去好像是节目组良心,背后的本质也是策划不足导致素材安排失衡,说明大千做综艺前期的制作经验严重不足。
所以,大千,不要再路径依赖了,剧本不要有(来活了有这个问题,但是大部分可以被几个嘉宾的强综艺感克服),策划要有,哪怕坚持给自由度,多准备些小游戏都行,设计小游戏总不会太难吧,即使没有现成的人才找个人也不会比粉运人员贵多少吧,都比你第二部里把火车汽车饭后半休息状态放在成片里和硬cue的笑点和硬上的价值好太多,别忘了,让他们猜拳爬椰子树都能很好笑,不要再偷懒了,靠着第一季的偶遇奇迹效应,后面你们稍微用点心,就能赢过大多数综艺制作团队(如果不是他们齐心协力地想照顾你,有几个综艺能这么多期节目凑齐六个?)
另外,预算上也要好好规划,别开头就八个赞助商,后面还处处拿穷综说事儿当梗,再搞那些蹭录套拍的把戏,自己内部搞搞笑就行了,还拿着放在自媒体上当有趣,恰恰暴露你们团队的不专业。你自己说说,除了脑残粉,还有谁吃这一套?(没错,来活了一出,你们成熟后期放出来的那个种地边角料无趣花絮,又搞这一套,顺便把第三季先导片录了这个梗,上次被骂是一点没听),但是这并不耽误我一直说。
总之,就是请大千节目团队,稍微成熟点,专业点。不要以为你们团超粉运分外成功就万事大吉了,好吗?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025年再就业男团当日及未来行程 (dzgzcom)
- 再就业男团节目集锦及其它 (dzgzcom)
- 开心闲聊|王栎鑫的直给美学 (风火)
- 磕糖乱炖|听说王糊糊同学又“鬼混”了?我只有一个哥哥吗,... (吃肉才是真理)
- 磕糖乱炖|疑问:为什么8位哥哥这么多对cp,但明栎这对最疯? (第一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