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理想-兼评夜宴电影沙龙青春成长系列之《春风化雨》
来自:百里
这次看《春风化雨》之前,和以前不一样,没有看一丁点儿相关的影评。另外得感谢韦一笑,主持的很好。 仔细说来,《春风化雨》不是讨论现实与理想的。电影的海报上有这样的宣传:sezie the day,make your lives extraordinary. 但是看完影片还是让我想起这样的命题来。为了高的升学率,威尔顿预备学院学风沉稳而凝重, Keating Captain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凝重,他用自由发散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学生用新的角度来思考人生。影片的故事、画面以及配乐都很感人,用我们一贯的主旋律思维方式很容易让人想到,这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青春励志型的电影。 然而决不仅仅如此,我想。影片中反复出现“及时享乐”,但是在现实与理想严重碰撞的时候,留意一下基廷船长的态度。在死亡诗社被发现,部分学生面临被开除的时候,船长出来说话了,孩子们,别犯傻! 很不幸,还是有一个孩子为了自己的理想,自杀了。学校和家长把过错归结到了基廷船长的身上,包括看完影片后一起讨论的人,也隐隐约约有这样的想法。毕竟孩子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是受了老师的鼓动。但很可惜,死比天大,基廷还是离开了学校。 当一个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者遭遇逝者如斯的现实,也只能是这样的结果吧。 提到理想主义,顺便说叨一下托马斯•杰弗逊,这位美国的第三任总统,是这样给自己撰写的墓志铭:“这里埋葬着托马斯•杰弗逊,他是《独立宣言》的作者,弗吉尼亚州宗教信仰自由法案的作者,弗吉尼亚州立大学之父。”从他的一生来看,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生活中充满激情的一位总统。 然而在他之前,也就是美国的第二位总统,约翰•亚当斯却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虽然也是《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但文采却远远输给托马斯•杰弗逊。夹在华盛顿和杰弗逊之间不免让他有些黯然失色,然而他还是以沉稳而凝重的执政风格为美利坚合众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前看林达的“走进美国系列丛书”,看过这两位总统的故事,每一次过招都是杰弗逊的理想对抗亚当斯的现实,恩恩怨怨几十年,最有戏剧性的是,俩人在同一天,也正是《独立宣言》发表五十周年之后的那一天,命归黄泉。 用中国人笑到最后的思维逻辑,由于两位都没能比另一位多活一天,算是打成平手,因此直到现在,在现实与理想的命题上,一直没有哪一方压倒性的压倒另一方。 看来这是一个只能实践没法讨论的命题!
-
浪花虫子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08-04-01 09:08:59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学习帖备忘 (浪花虫子)
- Sight & Sound 的2009年10大电影 (newlight)
- 写在2009年岁末 (浪花虫子)
- 原来英国英语小组是newlight建立的 (浪花虫子)
- 两部瑞典好片 (new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