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残障女性到残障母亲:爱,很完美
来自:小崔嘛
今天是母亲节,同所有人一样,我要感谢我的妈妈,感谢她对我的生养之恩,感谢妈妈近四十年无微不至的照料之恩。除此之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儿子:谢谢你宝贝,谢谢你来到我身边做我的儿子,妈妈永远爱你!

母亲,一个平凡的称谓,几乎每个女人都会做母亲,可母亲这个身份对于我来说却是意义非凡。因为我是一个残障女性,从小到大在未当母亲之前一直是个“边缘人”。上学时,我总幻想着能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可结果往往是被同学排斥在外,班级的集体活动从来与我无缘,不论是大合唱、体育课还是简简单单的课间操。 残障人除了自身残障带来的不便以外,最痛苦的就是来自社会上对残障本身的歧视和排斥。在传统的社会认知里,残障人士总被所谓主流社会视为低人一等的二等公民,残障的人生是很惨的,残障人士只有被可怜才是正常的。 在我们这边,“残障无用论”已深深刻进人们脑中,在人们心中,“残”基本就等同于“废”,所以我的成长之路才会如此“多灾多难”。 而对残障女性而言,往往是下面这么两种看法:一种是觉得残障女性基因不好,生孩子会遗传她的残障;还有一种就是觉得残障女性只有有个健全的孩子,才算有希望,她的人生才算完整。我们全家不免受到传统社会观点的影响,偏向第二种看法,但并不完全同意。

▲东京残奥会上,一名女性视障跑者与她的领跑员正在进行冲刺(图源:网络) 我一直因为身体原因而感到自卑,也一度认为残障的人生就是悲剧。作为一名残障女性我也渴望通过生一个健全的孩子来得到某种“肯定”。我想如果将来我要有个孩子,万一他并不健全,那我绝不会生养他,让他走我的老路。 在没有儿子之前,人们看我这个残障女性时首先看到的是我的残障,往往把我的女性身份给忽视了。当他们得知我也爱美,个性也很要强的时候,都显得很诧异。 后来经人介绍,我与现在的老公相识、结婚。在我们刚结婚的时候,就希望有个孩子,最好是一男一女。 等他们长大后就带他们先去北京,看看升国旗,爬长城,亲身感受首都的魅力,然后带他们去中国几个最美的大学校园转转。

▲天安门广场正在举行升国旗仪式,一名仪仗队员正把国旗扬起(图源:网络) 但是我一直没有怀孕,也去医院检查过,不过医生说这要看缘分。周围的残障伙伴都有属于自己的孩子,有些人难免会笑话我。当时也是心里很烦躁,所以我不和那些人联系了。 后来在16年下半年时,我没什么准备就意外怀孕了。我们家人都不太看好我的孩子,一直说去医院检查,如果有一项不合格就立马打掉。因为我们家不能再有残二代了,各方面都承受不了。在整个怀孕期间我妈可以说24小时不离开我,每项保卫措施都必做,还去庙里烧香许愿,生怕我或孩子有什么闪失。 我周围就有个残障同事,因为第一胎生了个脑瘫的孩子而被周围同事耻笑,后来她不得已抛弃了那个孩子。(注意:这种做法不可取。) 再后来,我们有了儿子,一个活泼可爱的健全儿子。儿子的到来让我很振奋,就好像是在黑暗里看到了亮光一样。我们整个家庭都因儿子的到来而欣喜不已,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他精彩的人生。

▲我抱着还在襁褓中的儿子坐在花坛边(图源:作者) 我这样一个残障母亲在有了儿子之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平等。我和儿子同时出现时,人们最先在意的并不是我的残障,而是我母亲的身份。人们会把我看作一个母亲,然后才是残障母亲。这层血缘关系是如此浓烈,不会受到残障的影响。 也正因如此,我也感受到了更多的来自他人的善意。更让我欣慰的是,当我看儿子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他并没有如我小时候一样遭到排斥。 儿子在某种程度上是我生命的延续,他能跟别的小朋友打成一片,那感觉就是他替我实现了我曾经的遗憾。那种感觉真好,真幸福。儿子固然代表不了妈妈,彼此之间也是独立存在的,但我却在儿子身上找到了我自己。 我们说成为父母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句话在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正是因为有了儿子,我找到了自己丢失的自信心,让我更好地接纳自己,也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如果说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那么在我的心里,儿子就是我得到的最昂贵、最无价的礼物。

▲我坐在花坛边笑着,儿子在我前面跪在小板凳用左手比划着手势,嘴里说着什么(图源:作者) 我的身体是残缺的,是不完美的,但我的心中的爱是完美无瑕的。我会给儿子我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一切,也会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妈妈,给儿子一个幸福的童年。 今天是母亲节,是一个属于天下妈妈的节日,但我身为一个妈妈,却要说:谢谢你,我的儿子!

作者丨路璐 残障母亲,喜欢用文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爱旅游,爱学习,爱交友 编辑丨咸鱼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仗义执言,14岁被小混混扎成高位截瘫 (小崔嘛)
- 从残障女性到残障母亲:爱,很完美 (小崔嘛)
- 我和我坐轮椅的媳妇儿 (小崔嘛)
- 我的电动轮椅可以登上飞机吗? 锂电池登机指南 (小崔嘛)
- 靠居家工作全款买房,“渐冻钢铁侠”是怎样炼成的? (小崔嘛)